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5734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包括石灰窑、支撑座、鼓风机、进风口、进风道结构、旋风除尘器、收灰结构,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旋风除尘器和收灰结构,利用第二过滤层能够对鼓风机送来的风进行过滤,控制电动推杆收缩和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和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进行换向,能够对第二过滤层和旋风除尘器内部粘连的灰尘等颗粒物进行吹落至布袋中收集,达到了过滤灰尘等颗粒物的效果,通过设置了进风道结构和环形管,通过将过滤后的风送至环形管后,利用环形管对石灰窑炉进行送风,避免了直通式进风道会造成空气浓度的不同,导致燃烧不均匀,影响石灰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灰窑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1、石灰窑炉设备是石灰生产的核心设备,石灰窑炉设备具有生产能力大,产品活性度高、质量均勾稳定,对原料的适应性强,燃料灰分对产品污染小、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系统简单,易于操作、劳动生产率高等优点。

2、但是,目前的石灰窑炉,现有的进风道结构多为直通式的,且位于石灰窑燃烧室的一侧,此时石灰窑的燃烧室内会因为空气的浓度不同,造成燃料燃烧不均,影响石灰的生产,也没有对空气中的灰尘等颗粒物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包括石灰窑、支撑座、鼓风机、进风口、进风道结构、旋风除尘器、收灰结构,所述石灰窑的左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侧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与进风道结构相连接,所述进风道结构的上端右侧与旋风除尘器固定连接,所述旋风除尘器的下侧固定有收灰结构。

3、可选的,所述石灰窑包括内窑体、通孔、连接板、外窑体、环形管,所述内窑体的前后侧和上侧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内窑体通过连接板与外窑体固定连接,所述外窑体的左侧设置有环形管,且环形管的右端贯穿外窑体,所述环形管的左端与进风道结构相连接。

4、可选的,所述进风道结构包括送风管、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过滤层、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二过滤层,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且送风管的另一端与鼓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旋风除尘器的入风口贴合,所述第一管道的左侧中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所述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的右侧和下侧分别与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环形管相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另一端与旋风除尘器的出口管相连接,所述第四管道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过滤层,且第二过滤层固定于旋风除尘器的上侧中部。

5、可选的,所述收灰结构包括外壳、第五管道、闸板阀、闸板、电动推杆、布袋、喉箍,所述外壳的上端左侧被第五管道所贯穿,所述第五管道的中部安装有闸板阀,所述闸板阀的闸板右侧与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且电动推杆固定于外壳的内壁右侧,所述第五管道的下侧套装有布袋,所述布袋的上侧通过喉箍固定于第五管道外侧,所述第五管道的上侧与旋风除尘器下侧的集灰口固定连接。

6、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共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内窑体的上下两侧,有利于内窑体与外窑体的连接提供稳定支撑。

7、可选的,所述环形管内嵌贴合于外窑体,便于环形管利用外窑体进行支撑,避免没有支撑容易造成损坏。

8、可选的,所述布袋的中部呈梯形,下侧呈半圆形,方便对灰尘的收集,无死角也容易进行清理。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0、本技术是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通过设置了旋风除尘器和收灰结构,利用第二过滤层能够对鼓风机送来的风进行过滤,控制电动推杆收缩和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和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进行换向,能够对第二过滤层和旋风除尘器内部粘连的灰尘等颗粒物进行吹落至布袋中收集,达到了过滤灰尘等颗粒物的效果,通过设置了进风道结构和环形管,通过将过滤后的风送至环形管后,利用环形管对石灰窑炉进行送风,避免了直通式进风道会造成空气浓度的不同,导致燃烧不均匀,影响石灰的生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石灰窑(1)、支撑座(2)、鼓风机(3)、进风口(4)、进风道结构(5)、旋风除尘器(6)、收灰结构(7),所述石灰窑(1)的左侧设置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上侧安装有鼓风机(3),所述鼓风机(3)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4),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与进风道结构(5)相连接,所述进风道结构(5)的上端右侧与旋风除尘器(6)固定连接,所述旋风除尘器(6)的下侧固定有收灰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窑(1)包括内窑体(11)、通孔(12)、连接板(13)、外窑体(14)、环形管(15),所述内窑体(11)的前后侧和上侧均设置有通孔(12),所述内窑体(11)通过连接板(13)与外窑体(14)固定连接,所述外窑体(14)的左侧设置有环形管(15),且环形管(15)的右端贯穿外窑体(14),所述环形管(15)的左端与进风道结构(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结构(5)包括送风管(51)、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52)、第一管道(53)、第二管道(54)、第一过滤层(55)、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56)、第三管道(57)、第四管道(58)、第二过滤层(59),所述送风管(5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52),且送风管(51)的另一端与鼓风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5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管道(53)和第二管道(54)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管道(54)的另一端与旋风除尘器(6)的入风口贴合,所述第一管道(53)的左侧中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55),所述第一管道(53)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56),所述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56)的右侧和下侧分别与第三管道(57)和第四管道(58)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三管道(57)的另一端与环形管(15)相连接,所述第四管道(58)的另一端与旋风除尘器(6)的出口管相连接,所述第四管道(58)的下侧设置有第二过滤层(59),且第二过滤层(59)固定于旋风除尘器(6)的上侧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灰结构(7)包括外壳(71)、第五管道(72)、闸板阀(73)、闸板(74)、电动推杆(75)、布袋(76)、喉箍(77),所述外壳(71)的上端左侧被第五管道(72)所贯穿,所述第五管道(72)的中部安装有闸板阀(73),所述闸板阀(73)的闸板(74)右侧与电动推杆(75)固定连接,且电动推杆(75)固定于外壳(71)的内壁右侧,所述第五管道(72)的下侧套装有布袋(76),所述布袋(76)的上侧通过喉箍(77)固定于第五管道(72)外侧,所述第五管道(72)的上侧与旋风除尘器(6)下侧的集灰口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3)共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内窑体(11)的上下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15)内嵌贴合于外窑体(1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76)的中部呈梯形,下侧呈半圆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石灰窑(1)、支撑座(2)、鼓风机(3)、进风口(4)、进风道结构(5)、旋风除尘器(6)、收灰结构(7),所述石灰窑(1)的左侧设置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上侧安装有鼓风机(3),所述鼓风机(3)的左侧设置有进风口(4),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与进风道结构(5)相连接,所述进风道结构(5)的上端右侧与旋风除尘器(6)固定连接,所述旋风除尘器(6)的下侧固定有收灰结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窑(1)包括内窑体(11)、通孔(12)、连接板(13)、外窑体(14)、环形管(15),所述内窑体(11)的前后侧和上侧均设置有通孔(12),所述内窑体(11)通过连接板(13)与外窑体(14)固定连接,所述外窑体(14)的左侧设置有环形管(15),且环形管(15)的右端贯穿外窑体(14),所述环形管(15)的左端与进风道结构(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石灰窑炉环形进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结构(5)包括送风管(51)、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52)、第一管道(53)、第二管道(54)、第一过滤层(55)、第二电动三通换向阀(56)、第三管道(57)、第四管道(58)、第二过滤层(59),所述送风管(5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52),且送风管(51)的另一端与鼓风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三通换向阀(52)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管道(53)和第二管道(54)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二管道(54)的另一端与旋风除尘器(6)的入风口贴合,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平任总理张德伟夏锴锋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天业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