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及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5481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53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及其组件,其包括:第一平面螺旋管线,其设置在中间位置,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平面螺旋管线的首端,其首端位于第一平面螺旋线的中心位置;第一外环管线,其设置在最外侧,并直接与第一平面螺旋管线连通,第一出水口设置在第一外环管线的尾端;多个内环管线,其由内而外,环绕第一平面螺旋环管线间隔分布,第二进水口设置在内环管线的首端;多个外环管线,其由外而内,环绕第一外环管线间隔分布,第二出水口,设置在外环管线的尾端;按由内而外的顺位排布的内环管线与按由外而内顺位排布的外环管线分别对应连通。本技术便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大体积混凝土降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本技术还涉及基于上述线路的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组件。


技术介绍

1、目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一般使用冷却水管进行降温,结构因绝热温升核心温度高,表面温度低,如果内表温差过大将导致结构开裂,影响耐久性。绝大部分冷却管布置方式为每层冷却管沿结构长短边交错布置,单根冷却水管长度超过200m,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冷却管布置方式的主要缺点有:

2、1)降温效果差:冷却水采用外进外出的方式,不能根据浇筑结构特点重点对结构核心进行降温;

3、2)无法控制内表温差:传统冷却管布置方式不能有效控制结构由内部到外部的温度梯度,导致内外温差控制困难,结构表面易开裂;

4、3)不能实现结构总体平均降温:每层冷却管沿结构长短边交错布置对核心的降温强度远大于对靠近表面混凝土的降温强度,结构不能实现总体平均降温。

5、4)循环水利用率低:结构核心的冷却水直接排出循环,没有利用起来对表面进行结构保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便于实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平均降温,便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组件,其能上下分布多层,有利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总体降温。

3、针对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这一技术主题来说,其包括:

4、第一平面螺旋管线,其设置在中间位置,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平面螺旋管线的首端,其首端位于第一平面螺旋线的中心位置;

5、第一外环管线,其设置在最外侧,并直接与第一平面螺旋管线连通,第一出水口设置在第一外环管线的尾端;

6、多个内环管线,其由内而外,环绕第一平面螺旋环管线间隔分布,第二进水口设置在内环管线的首端;

7、多个外环管线,其由外而内,环绕第一外环管线间隔分布,第二出水口,设置在外环管线的尾端;

8、按由内而外的顺位排布的内环管线与按由外而内顺位排布的外环管线分别对应连通。

9、作为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进一步的改进,第一平面螺旋管线、第一外环管线、多个内环管线、多个外环管线分布时,其中的管线间隔均匀平行分布。

10、作为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的绕线路径如下:

11、以第一平面螺旋管线中心位置的首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采用方形平面螺旋形式绕线,其管线先以直线形式沿正x轴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后,以逆时针绕线的方向,开始形成方形螺旋线,在绕行多圈后,在第三象限转角形成第一绕出线,第一绕出线沿正x轴方向朝第四象限延伸,并连通第一外环管线。

12、作为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与第一外环管线一体成型。

13、作为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环管线包括第二内环管线、第三内环管线、第四内环管线,第五内环管线、第六内环管线、第七内环管线,第八内环管线;所述外环管线包括第二外环管线、第三外环管线、第四外环管线、第五外环管线、第六外环管线、第七外环管线,第八外环管线;

14、其中,第二内环管线的首端位于第一象限,其与第一平面螺旋管线在第一象限转角的距离,和其与第一绕出线的距离相等,此距离长度为,其以逆时针方向,方形环状的形式绕线,在绕行至第四象限时,沿正x轴方向绕线至超过第二内环管线的首端横坐标距离的位置,再转角沿负y轴方向延伸距离,再转角沿顺时针方向绕线,当绕行至第一象限,与第二内环管线的首端处于同一纵坐标位置时,转角沿正x轴方向朝第二外环管线绕线,并连通第二外环管线。

15、作为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内环管线的首端位于第一象限,其与第二内环管线朝第二外环管线的转角两侧管线的距离相等,距离长度为,其以逆时针方向,方形环状的形式绕线,当绕行至第四象限,与第三内环管线的首端处于同一横坐标时,转角向上延伸,在距离第一绕出线长度为d的位置,再转角沿正x轴向方向延伸长度为d的距离,再转角向下,以顺时针方向绕线,在绕行至第一象限,与第三内环管线的首端处于同一纵坐标位置时,转角沿正x方向延伸,并与第三外环管线连通。

16、作为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四内环管线的首端位于第四象限,其与第一绕出线的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三内环管线的距离相等,距离长度为,其平行于第三内环管线绕行,直至连通第四外环管线;

17、所述第五内环管线的首端与所述第四内环管线的首端处于同一纵坐标,两者的距离为d,所述第五内环管线平行于第四内环管线绕行,直至连通第五外环管线;

18、所述第六内环管线的首端与所述第五内环管线的首端处于同一纵坐标,两者的距离为d,所述第六内环管线平行于第五内环管线绕行,直至连通第六外环管线;

19、所述第七内环管线的首端与所述第六内环管线的首端处于同一纵坐标,两者的距离为d,所述第七内环管线平行于第六内环管线绕行,直至连通第七外环管线;

20、所述第八内环管线的首端与所述第七内环管线的首端处于同一纵坐标,两者的距离为d,所述第八内环管线平行于第七内环管线绕行,直至连通第八外环管线,所述第八内环管线与所述第八外环管线平行段相距长度d。

21、作为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内环管线与所述第二外环管线一体成型;

22、所述第三内环管线与所述第三外环管线一体成型;

23、所述第四内环管线与所述第四外环管线一体成型;

24、所述第五内环管线与所述第五外环管线一体成型;

25、所述第六内环管线与所述第六外环管线一体成型;

26、所述第七内环管线与所述第七外环管线一体成型;

27、所述第八内环管线与所述第八外环管线一体成型;

28、单条管线的长度在200m以内,距离长度d为1m,最外侧管线距离结构表面为1m,外环管线绕线时在转角处倒圆角。

29、针对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组件这一技术主题来说,其包括:

30、上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上下分布多层。

31、作为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组件进一步的改进,其层数为3~4层,层间距为1~1.5m。

32、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33、1)降温效果好:冷却水采用内进外出的方式,直接对结构核心处热源进行有效降温;

34、2)有效控制内表温差:冷却管按照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1)、第一外环管线(2)、多个内环管线(3)、多个外环管线(4)分布时,其中的管线间隔均匀平行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1)的绕线路径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1)与第一外环管线(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管线(3)包括第二内环管线(32)、第三内环管线(33)、第四内环管线(34),第五内环管线(35)、第六内环管线(36)、第七内环管线(37),第八内环管线(38);所述外环管线(4)包括第二外环管线(42)、第三外环管线(43)、第四外环管线(44)、第五外环管线(45)、第六外环管线(46)、第七外环管线(47),第八外环管线(4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环管线(33)的首端位于第一象限,其与第二内环管线(32)朝第二外环管线(42)的转角两侧管线的距离相等,距离长度为d,其以逆时针方向,方形环状的形式绕线,当绕行至第四象限,与第三内环管线(33)的首端处于同一横坐标时,转角向上延伸,在距离第一绕出线(12)长度为d的位置,再转角沿正X轴向方向延伸长度为d的距离,再转角向下,以顺时针方向绕线,在绕行至第一象限,与第三内环管线(33)的首端处于同一纵坐标位置时,转角沿正X方向延伸,并与第三外环管线(4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内环管线(34)的首端位于第四象限,其与第一绕出线(12)的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三内环管线(33)的距离相等,距离长度为d,其平行于第三内环管线(33)绕行,直至连通第四外环管线(4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环管线(32)与所述第二外环管线(42)一体成型;

9.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层数为3~4层,层间距为1~1.5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1)、第一外环管线(2)、多个内环管线(3)、多个外环管线(4)分布时,其中的管线间隔均匀平行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1)的绕线路径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管线(1)与第一外环管线(2)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管线(3)包括第二内环管线(32)、第三内环管线(33)、第四内环管线(34),第五内环管线(35)、第六内环管线(36)、第七内环管线(37),第八内环管线(38);所述外环管线(4)包括第二外环管线(42)、第三外环管线(43)、第四外环管线(44)、第五外环管线(45)、第六外环管线(46)、第七外环管线(47),第八外环管线(4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环形梯度降温冷却水管线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环管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鄂南袁任重黄运林徐海波刘恒张海兵邬俊峰孙文成吴昕董金中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交投荆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