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342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贯穿壳体内部的换热管,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侧管组件、连接管和喷管组件,所述侧管组件置于壳体的两侧,所述侧管组件与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喷管组件设置在侧管组件与壳体的两侧表面之间;换热管静置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无需进行转动,因此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导流结构向壳体的内部喷洒换热介质,经过高压雾化后的介质,能够均匀分布在换热管的外侧,从而进行换热,因为介质是通过喷洒的方式来与换热管进行换热的,因此介质能够较长时间的停留在壳体的内部,对换热管的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提升了装置的换热效率,也减少了换热介质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具体涉及一种水冷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经检索,在申请号为cn202120893669.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记载了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在该专利中,通过将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设计成可转动式的结构,因此能够保证换热管的上部和下部随时处于交换状态,使换热管能得到更好和均匀的换热。

2、但是上述专利仍有改进的空间,一方面,换热管会在换热介质中反复的转动搅拌,不利于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另一方面,换热介质通过壳体的速度较快,处在外围的介质还未能充分吸收热量,便会从壳体内部流出,这导致换热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另外设计一种新的换热器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原专利中装置的稳定性不足,以及换热介质流速快,不能充分换热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00)和贯穿壳体(100)内部的换热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外侧设置有导流结构(300),所述导流结构(300)包括侧管组件(301)、连接管(302)和喷管组件(303),所述侧管组件(301)置于壳体(100)的两侧,所述侧管组件(301)与连接管(302)相连接,所述喷管组件(303)设置在侧管组件(301)与壳体(100)的两侧表面之间,所述喷管组件(303)伸入到壳体(100)的内部,并对称分布在换热管(200)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组件(301)包括管道(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00)和贯穿壳体(100)内部的换热管(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外侧设置有导流结构(300),所述导流结构(300)包括侧管组件(301)、连接管(302)和喷管组件(303),所述侧管组件(301)置于壳体(100)的两侧,所述侧管组件(301)与连接管(302)相连接,所述喷管组件(303)设置在侧管组件(301)与壳体(100)的两侧表面之间,所述喷管组件(303)伸入到壳体(100)的内部,并对称分布在换热管(200)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组件(301)包括管道(3011)和箍环(3012),所述管道(3011)通过箍环(3012)固定连接在壳体(100)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组件(303)包括底管(3031)和高压喷嘴(3032),所述底管(3031)等距离分布在管道(3011)底端,并伸入到壳体(100)内部,所述高压喷嘴(3032)连接在底管(3031)底端,且朝向换热管(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设置有外流出口(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先陈忍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凡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