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极片及电池卷芯、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188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极片及电池卷芯、用电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所示电极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层,所述集流体包括平直部和转角部;其中,所述平直部和所述转角部的表面均涂覆涂层,且位于最内圈的转角部上至少一部分的涂层厚度小于平直部上涂层的厚度;或者,平直部的表面涂覆涂层,转角部部分表面涂覆涂层,且未涂覆涂层的区域位于最内圈的转角部上。本技术通过将电极极片的位于最内圈的转角部上的涂层设置较小的厚度或为设置涂层,使得卷芯在热压工序中,电极极片在转角部具有足够的间隙发生对折,使得极片对折时受到的挤压力变小,从而降低涂层开裂、掉落或极片断裂的概率,保证卷芯容量及循环性能,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极极片及电池卷芯、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以卷绕方式组合成形的电芯所组成的电池,称为卷绕电池,也称为电芯或者卷芯。卷芯通常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隔膜位于正、负极片之间,正、负极片均包括集流体1和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或者说活性材料涂层2(如图1中的(a)所示),然后再通过卷绕机将正、负极片和隔膜卷绕成卷芯。卷芯在卷绕之后通常需要进行热压整形,以使层与层之间的缝隙更小,增加极片的平整度。但是,在卷芯热压工序过程中,卷芯内圈的极片在高压力下会对折重合(如图1中的(b)所示),极片集流体上的粉料涂层在弯曲应力和挤压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开裂,导致卷芯内圈r角(或者称之为拐角、转角)处的极片极易发生断裂,且对折之后在弯曲的地方还容易掉料,尤其是负极极片,会导致负极极片析锂。由此,导致卷芯的容量、循环性能变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卷芯结构设计中,卷芯在热压工序热压时,卷芯内圈转角处的极片容易断裂,导致电芯的容量、循环性能变差,存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和涂层(2),所述集流体(1)包括平直部(11)和转角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2)包括涂覆在所述平直部(11)上的平直部涂层和涂覆在所述转角部(12)上的转角部涂层,所述转角部涂层包括沿所述转角部(12)周向分布的第一涂层(21)和第二涂层(22),且所述第二涂层(22)位于所述第一涂层(21)与所述平直部涂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涂层(2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涂层(22)的厚度,所述第二涂层(22)的厚度小于所述平直部涂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和涂层(2),所述集流体(1)包括平直部(11)和转角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2)包括涂覆在所述平直部(11)上的平直部涂层和涂覆在所述转角部(12)上的转角部涂层,所述转角部涂层包括沿所述转角部(12)周向分布的第一涂层(21)和第二涂层(22),且所述第二涂层(22)位于所述第一涂层(21)与所述平直部涂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涂层(2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涂层(22)的厚度,所述第二涂层(22)的厚度小于所述平直部涂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22)包括多个,由所述平直部涂层至所述第一涂层(21)的周向上,多个所述第二涂层(22)的厚度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角部(12)部分表面涂覆所述涂层(2)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通过对位于最内圈的所述转角部(12)上的所述涂层(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减薄或去除,使位于最内圈的所述转角部(12)上的所述涂层(2)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平直部(11)上的所述涂层(2)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极片,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内圈的所述转角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帅帅刘道坦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