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板及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87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双极板具有活化区,活化区内具有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并列设置,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的入口均位于活化区的入口侧,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的出口均位于活化区的出口侧,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高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低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低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活化区内的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并列设置,有利于气体形成对流。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高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低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低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使高压流道内的气压高于低压流道内的气压,使得相邻流道间存在压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1、燃料电池的氢气和空气在双极板的阳极板和阴极板流道中流动,阳极板和阴极板的中间为膜电极,气体在流道中的流动方向与进入膜电极的流动方向垂直,因此气体主要通过扩散和对流作用进入膜电极中,最终在催化层进行电化学反应。其中,一般情况下,气体主要通过浓差扩散进入膜电极,但是如果相邻流道之间存在压差的话,可能产生可观的对流效果,从而使气流更容易进入膜电极,减小传质损失,提高电化学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排出脊下的液态水,减轻水淹的风险。

2、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变径流道的周期性交替设置使得相邻流道间存在压差。但是,变径流道的压差在交替过程中不恒定,中间会存在压差降为0的过渡阶段,且设计复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得相邻流道始终存在压差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以实现相邻流道存在压差的目的。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极板,双极板具有活化区,活化区内具有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高压流道和低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具有活化区(1),所述活化区(1)内具有高压流道(11)和低压流道(12),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并列设置,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的入口均位于所述活化区(1)的入口侧,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的出口均位于所述活化区(1)的出口侧,所述高压流道(11)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高压流道(11)的出口的流通面积,所述低压流道(12)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低压流道(12)的出口的流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具有活化区(1),所述活化区(1)内具有高压流道(11)和低压流道(12),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并列设置,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的入口均位于所述活化区(1)的入口侧,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的出口均位于所述活化区(1)的出口侧,所述高压流道(11)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高压流道(11)的出口的流通面积,所述低压流道(12)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低压流道(12)的出口的流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径段(111)、所述第一细径段(112)、所述第二粗径段(121)和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径段(112)的长度小于所述高压流道(11)长度的10%,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长度小于所述低压流道(12)长度的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径段(112)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流通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粗径段(111)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粗径段(121)的流通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细径段(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亚鹏龚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