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板及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870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双极板具有活化区,活化区内具有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并列设置,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的入口均位于活化区的入口侧,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的出口均位于活化区的出口侧,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高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低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低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活化区内的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并列设置,有利于气体形成对流。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高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低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低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使高压流道内的气压高于低压流道内的气压,使得相邻流道间存在压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1、燃料电池的氢气和空气在双极板的阳极板和阴极板流道中流动,阳极板和阴极板的中间为膜电极,气体在流道中的流动方向与进入膜电极的流动方向垂直,因此气体主要通过扩散和对流作用进入膜电极中,最终在催化层进行电化学反应。其中,一般情况下,气体主要通过浓差扩散进入膜电极,但是如果相邻流道之间存在压差的话,可能产生可观的对流效果,从而使气流更容易进入膜电极,减小传质损失,提高电化学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排出脊下的液态水,减轻水淹的风险。

2、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变径流道的周期性交替设置使得相邻流道间存在压差。但是,变径流道的压差在交替过程中不恒定,中间会存在压差降为0的过渡阶段,且设计复杂。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得相邻流道始终存在压差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极板及燃料电池,以实现相邻流道存在压差的目的。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极板,双极板具有活化区,活化区内具有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并列设置,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的入口均位于活化区的入口侧,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的出口均位于活化区的出口侧,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高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低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低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

3、进一步地,高压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粗径段和第一细径段,第一粗径段的一端位于活化区的入口侧,第一细径段的一端位于活化区的出口侧;低压流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粗径段和第二细径段,第二细径段的一端位于活化区的入口侧,第二粗径段的一端位于活化区的出口侧。

4、进一步地,第一粗径段、第一细径段、第二粗径段和第二细径段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其中,第一细径段的宽度为0.25-0.35mm,第一细径段的高度为0.15-0.25mm,第二细径段的宽度为0.25-0.35mm,第二细径段的高度为0.15-0.25mm;第一粗径段的宽度为0.5-1.0mm,第一粗径段的高度为0.25-0.4mm,第二粗径段的宽度为0.5-1.0mm,第二粗径段的高度为0.25-0.4mm。

5、进一步地,第一细径段的长度小于高压流道长度的10%,第二细径段的长度小于低压流道长度的10%。

6、进一步地,第一细径段的流通面积与第二细径段的流通面积相同,第一粗径段的流通面积与第二粗径段的流通面积相同,第一细径段的长度与第二细径段的长度相同,第一粗径段的长度与第二粗径段的长度相同。

7、进一步地,一个高压流道和一个低压流道组成一个流道组,活化区包括多个流道组,多个流道组并排设置。

8、进一步地,双极板还具有入口分配区和出口分配区,活化区的入口侧和入口分配区对接,活化区的出口侧和出口分配区对接;入口分配区具有分叉流道,分叉流道包括入口主流道和从入口主流道上分出的入口分支流道,入口分支流道的流通面积小于入口主流道的流通面积;出口分配区具有汇集流道,汇集流道包括出口主流道和从出口主流道上分出的出口分支流道,出口分支流道的流通面积小于出口主流道的流通面积;其中,一个入口主流道、一个高压流道和一个出口分支流道依次连通,一个入口分支流道、一个低压流道和一个出口主流道依次连通。

9、进一步地,入口分支流道、出口分支流道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其中,入口分支流道的宽度为0.25-0.35mm,入口分支流道的高度为0.15-0.25mm,出口分支流道的宽度为0.25-0.35mm,出口分支流道的高度为0.15-0.25mm。

10、进一步地,入口分支流道与入口主流道垂直设置,出口分支流道与出口主流道垂直设置。

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包括上述的双极板。

12、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双极板,双极板具有活化区,活化区内具有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并列设置,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的入口均位于活化区的入口侧,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的出口均位于活化区的出口侧,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高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低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低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采用本方案,活化区内的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并列设置,有利于气体形成对流。气体从活化区的入口侧进入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从活化区的出口侧离开高压流道和低压流道。高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高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这样与流通面积不变的流道相比,高压流道内的压力增大,低压流道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低压流道的出口的流通面积,与流通面积不变的流道相比,低压流道内的压力减小,从而使得高压流道内的气压高于低压流道内的气压,使得相邻流道间存在压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具有活化区(1),所述活化区(1)内具有高压流道(11)和低压流道(12),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并列设置,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的入口均位于所述活化区(1)的入口侧,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的出口均位于所述活化区(1)的出口侧,所述高压流道(11)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高压流道(11)的出口的流通面积,所述低压流道(12)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低压流道(12)的出口的流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径段(111)、所述第一细径段(112)、所述第二粗径段(121)和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径段(112)的长度小于所述高压流道(11)长度的10%,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长度小于所述低压流道(12)长度的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径段(112)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流通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粗径段(111)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粗径段(121)的流通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细径段(112)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粗径段(111)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粗径段(121)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高压流道(11)和一个所述低压流道(12)组成一个流道组(10),所述活化区(1)包括多个所述流道组(10),多个所述流道组(10)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还具有入口分配区(2)和出口分配区(3),所述活化区(1)的入口侧和所述入口分配区(2)对接,所述活化区(1)的出口侧和所述出口分配区(3)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分支流道(22)、所述出口分支流道(3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其中,所述入口分支流道(22)的宽度为0.25-0.35mm,所述入口分支流道(22)的高度为0.15-0.25mm,所述出口分支流道(32)的宽度为0.25-0.35mm,所述出口分支流道(32)的高度为0.15-0.2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分支流道(22)与所述入口主流道(21)垂直设置,所述出口分支流道(32)与所述出口主流道(31)垂直设置。

10.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极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具有活化区(1),所述活化区(1)内具有高压流道(11)和低压流道(12),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并列设置,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的入口均位于所述活化区(1)的入口侧,所述高压流道(11)和所述低压流道(12)的出口均位于所述活化区(1)的出口侧,所述高压流道(11)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高压流道(11)的出口的流通面积,所述低压流道(12)的入口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低压流道(12)的出口的流通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粗径段(111)、所述第一细径段(112)、所述第二粗径段(121)和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径段(112)的长度小于所述高压流道(11)长度的10%,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长度小于所述低压流道(12)长度的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细径段(112)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细径段(122)的流通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粗径段(111)的流通面积与所述第二粗径段(121)的流通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细径段(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亚鹏龚正伟
申请(专利权)人: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