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和由其形成的成型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538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由(A)聚乳酸树脂95~5重量%、(B)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5~95重量%、和相对于(A)和(B)的合计100重量份为0.1~50重量份的(C)进行混合而形成,所述(C)是以选自聚烯烃、聚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作为主链,通过接枝方式含有丙烯酸类树脂或苯乙烯树脂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没有珍珠光泽的成型品外观和冲击强度(特别是面冲击)均优异的树 脂组合物、和由其形成的成型品。
技术介绍
聚乳酸树脂具有高熔点,还可以熔融成型,因此正被期待用作实用上优异的生物 降解性聚合物。另外,还被期待作为将来的由生物原料制作的通用聚合物使用,并通过注射 成型、挤出成型等制成各种成型品。但是,聚乳酸树脂具有耐冲击性差、性脆的缺点,需要进行改性。另外,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透明性、耐冲击性及机械性能优异,可作为透明制 品、工业用制品等应用于多种用途中,但其具有流动性差的缺点,需要进行改性。作为对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流动性进行改质的方法,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 配入聚乳酸的方案。但是,由于所获得的材料有珍珠光泽,因此其用途受到了限制,且熔融 混炼时易出现膨化效应,存在着生产性差的问题。为了对聚乳酸树脂的耐冲击性进行改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配入聚碳酸酯的方案。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在聚乳酸和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等中配入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而形成的发泡性优异的组合物的方案。专利文献4提出了在聚乳酸树脂、聚碳酸酯等高分子中配入多官能三嗪化合物而 形成的医用材料的方案。但是,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4的组合物还存在珍珠光泽或面冲击性中的任一种 性能方面,或难以达到阻燃方面的问题。此处,将两种以上聚合物相互熔融混合,由此形成聚合物共混物或聚合物合金是 众所周知的,其作为改进各个聚合物缺点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将两种以上的聚 合物相互熔融混合时,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粘度、分子量及分子结构等的不同,因而分离成各 个相,并具有粗大分散的结构,在熔融混炼时出现膨化效应,难以进行股料颗粒化的情况较 多,所获得的注射成型制品的表面因相分离而出现混合不均,有时成型品外观会引起珍珠 光泽、表面剥离及波纹的发生等。由于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聚乳酸树脂和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聚合物共混物也具有 分离成各个相的相分离结构,因此可推知上述熔融混炼时会出现膨化效应及所获得的注射 成型品表面会因相分离而出现混合不均,并导致上述珍珠光泽、表面剥离及波纹的发生。作为改进这样的相分离的方法,已提出了以下的配入相溶剂的方案。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在氮气氛下使自由基反应引发剂与聚乳酸树脂及聚碳酸酯熔融混合的方案,但是还算不上能够改进耐冲击强度(特别是面冲击性)的方法。另外,由于聚乳酸树脂本身易自燃,不能应用于需要阻燃的材料。另一方面,已知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是比聚乳酸树脂更难燃的材料。但是,与聚乳酸树脂形成的共混聚合 物组合物易燃烧,因而不能应用于需要阻燃的材料。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5中,虽然公开了可以在聚乳酸树脂等中配入阻燃 剂,但并没有公开有关获得高度阻燃性的具体方法。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279768号公报(第1 2页),(段落号W008])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第595245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0-17038号公报(第1 2页)专利文献4 美国专利第6897245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2-371172号公报(第1 2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聚乳酸树脂和芳 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入通过接枝方式含有丙烯酸类树脂或苯乙烯树脂单元的高分子化 合物等的相溶剂,获得了无珍珠光泽的成型品外观和耐冲击性(特别是面冲击性)均优异 的树脂组合物,而且通过配入选自溴类阻燃剂、磷类阻燃剂、氮化合物类阻燃剂、聚硅氧烷 类阻燃剂及其它无机类阻燃剂中的一种以上的阻燃剂,得到了具有阻燃性的树脂组合物, 以及由其形成的成型品,聚乳酸树脂成分和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成分的分散结构具有在聚 乳酸树脂成分中含有5%以上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成分的相结构。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在聚乳酸树脂和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入通过接枝方式含有 丙烯酸类树脂或苯乙烯树脂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而形成的树脂组合物、在聚乳酸树脂和芳 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入接枝或共聚了缩水甘油基化合物或酸酐的高分子化合物而形成 的树脂组合物、在聚乳酸树脂和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中配入选自噁唑啉化合物、嗯嗪化合 物及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的至少一种相溶剂而形成的树脂组合物、及配入选自溴类阻燃剂、 磷类阻燃剂、氮化合物类阻燃剂、聚硅氧烷类阻燃剂及其它无机类阻燃剂中的一种以上的 阻燃剂而形成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特征在于在聚乳酸树脂成分和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成 分的分散结构中,具备聚乳酸树脂成分中含有5%以上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成分的相结 构的树脂组合物,具有符合上述的目的的优异特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为(1) 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由㈧聚乳酸树脂95 5重量%、(B)芳香族聚碳酸酯树 脂5 95重量%、和相对于㈧成分和⑶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为0. 1 50重量份的 (C)通过接枝方式含有丙烯酸类树脂或苯乙烯树脂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进行混合而形成。(2) 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由㈧聚乳酸树脂75 10重量%、⑶芳香族聚碳酸酯 树脂25 90重量%、和相对于(A)成分和(B)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为1 50重量份 的(D)接枝或共聚了缩水甘油基化合物或酸酐的高分子化合物进行混合而形成。(3) 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由㈧聚乳酸树脂75 10重量%、⑶芳香族聚碳酸酯 树脂25 90重量%、和相对于㈧成分和⑶成分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为0. 1 15重量份的(E)选自嚷唑啉化合物、B恶嗪化合物和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的至少一种相溶剂进行混合 而形成。(4)如⑴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在㈧成分和⑶成分的分散结构中,具备 在(A)聚乳酸树脂成分中含有5%以上的(B)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成分的相结构。(5)如⑴ (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相对于㈧成分和⑶成分的合计 量100重量份,配入(F)阻燃剂0. 1 50重量份而形成。(6)如(5)中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F)阻燃剂是包含选自溴类阻燃剂、磷类阻 燃剂、氮化合物类阻燃剂、聚硅氧烷类阻燃剂及无机类阻燃剂中的一种以上的阻燃剂。(7)如⑴ (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进一步配入(G)氟类树脂。(8)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具有以下阻燃性能厚度1. 6mm(l/16英寸)的 成型品的UL标准的阻燃性为V-2、V-I及V-O中的任一个。(9)如(5)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具有以下阻燃性能厚度1. 6mm(l/16英寸)的 成型品的UL标准的阻燃性为5V。(10)由(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型品。(11)如(10)所述的成型品,其为OA设备或电气设备的外壳。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无珍珠光泽的成型品外观和耐冲击性均优异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由 其构成的成型品,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品有效地利用了上述特性,可被有效地应用于机械机构部 件、电气·电子部件、建筑构件、汽车部件及日用品等各种用途中。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A)聚乳酸树脂,是指以L-乳酸和/或D-乳酸为主要构成 成分的聚合物,但是也可以包含乳酸以外的其它共聚成分。作为其它的单体单元,可以列 举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庚二醇、己二醇、辛二醇、壬二醇、癸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由(A)聚乳酸树脂95~5重量%、(B)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5~95重量%、和相对于(A)和(B)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为0.1~50重量份的(C)进行混合而形成,所述(C)是以选自聚烯烃、聚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作为主链,通过接枝方式含有丙烯酸树脂或苯乙烯树脂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9-17 272620/2004;JP 2005-7-25 213840/2005一种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其由(A)聚乳酸树脂95~5重量%、(B)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5~95重量%、和相对于(A)和(B)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为0.1~50重量份的(C)进行混合而形成,所述(C)是以选自聚烯烃、聚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的任一种作为主链,通过接枝方式含有丙烯酸树脂或苯乙烯树脂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上述(C)成分是选自聚乙烯-g_聚甲基丙烯酸 甲酯、聚丙烯-g_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丙烯)-g_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 /丙烯酸乙酯)-g_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醋酸乙烯酯)-g_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g_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 甘油酯)-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聚碳酸酯-g_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g_聚苯乙烯、聚丙烯-g_聚苯乙烯、 聚(乙烯/丙烯)-g_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酸乙酯)-g_聚苯乙烯、聚(乙烯/醋酸乙 烯酯)-g_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g_聚苯乙烯、聚(乙烯/甲基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_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_聚苯乙 烯、聚碳酸酯-g_聚苯乙烯、聚乙烯-g-AS、聚丙烯-g-AS、聚(乙烯/丙烯)-g_AS、聚(乙 烯/丙烯酸乙酯)-g-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博光长尾孝大目裕千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