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9561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包括:预处理平台、自动卸料单元、应急卸料单元、管路切换单元、冷却单元和吸料缓存单元;预处理平台上放置有装载物料的匣钵,自动卸料单元和应急卸料单元用于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吸附卸料,管路切换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自动卸料单元和应急卸料单元连接,以实现物料输送切换,管路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冷却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以实现物料冷却,冷却单元的输出端与吸料缓存单元,以实现冷却后的物料自动存储至吸料缓存单元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且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解决了因人工卸料而带来的劳动强度大、卸料效率低、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提高了石墨负极材料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材料自动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锂电池技术发展不断成熟,锂电池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同时,锂电池材料生产成本也成为锂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锂电池材料生产设备已由小产能的箱式炉、推板炉逐步向高产能的辊道炉发展,并且辊道炉也越做越宽、越做越长,不断在扩充产能。但是,辊道炉发展带来产能提升已经受限,目前行业内已逐步向隧道炉方向发展,因为隧道炉带来产能增加远远大于辊道炉的增产。

2、现有隧道炉烧结生产主要是采用人工进行卸料。由于隧道炉匣钵较大(φ450×1200mm,底×高),人工卸料难度大,卸料效率极低,卸料时会产生大量时粉尘,卸料时匣钵和物料温度也较高,会对人体造成诸多不利的健康影响。因此,采用隧道炉采用人工卸料会极大制约隧道炉的使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且适用范围广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包括:预处理平台、自动卸料单元、应急卸料单元、管路切换单元、冷却单元和吸料缓存单元;所述预处理平台上放置有装载物料的匣钵,自动卸料单元和应急卸料单元用于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吸附卸料,所述管路切换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自动卸料单元和应急卸料单元连接,以实现物料输送切换,所述管路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冷却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以实现物料在冷却单元中冷却,冷却单元的输出端与吸料缓存单元,以实现冷却后的物料自动存储至吸料缓存单元中。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卸料单元包括卸料平台,以及设置在卸料平台上的升降组件、旋转组件、卸料盾构组件和驱动件,多个所述卸料盾构组件并排设置,卸料盾构组件与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连接,升降组件与驱动件连接,且所述卸料盾构组件与管路切换单元连通,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带动卸料盾构组件旋转,所述升降组件和驱动件用于带动卸料盾构组件升降,以实现卸料盾构组件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自动吸附卸料。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应急卸料单元包括应急平台,以及并排设置在应急平台上的多个卸料枪,所述卸料枪与管路切换单元连通,卸料枪用于实现匣钵内的物料进行手动吸附卸料。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卸料枪中设有破碎组件,以实现匣钵内的物料破碎。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路切换单元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自动吸料口和多个并排设置的应急吸料口,所述自动吸料口与自动卸料单元中的卸料盾构组件相匹配,所述应急吸料口与应急卸料单元的卸料枪相匹配;所述自动吸料口与应急吸料口直接通过控制阀进行隔断。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路切换单元还包括第一切换抽料口和第二切换抽料口,所述第一切换抽料口和第二切换抽料口均与吸料缓存单元连通,以便于抽取实验料。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单元包括溢流罐和多个并联设置的水冷罐,所述水冷罐侧部下方设有双进料口,所述双进料口与管路切换单元连通,水冷罐侧部上方设有双出料口,所述双出料口与吸料缓存单元连通;所述水冷罐底部设有进水口,水冷罐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溢流罐连通,所述溢流罐底部设有抽水口,抽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水冷罐的进水口,以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罐上设有测温计,所述测温计用于监测水冷罐内的物料温度;所述溢流罐上设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用于监测溢流罐内的冷却水液位。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料缓存单元包括缓存平台,以及设置在缓存平台上的大料仓和小料仓;所述大料仓与冷却单元的出料口连通,用于生产物料卸料储存;所述小料仓与第一切换抽料口和第二切换抽料口连通,以实现独立的实验物料卸料储存。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料缓存单元还包括多个独立运行的抽料机,所述抽料机设置在大料仓和小料仓顶部,以实现物料吸附储存至大料仓和小料仓内。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4、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通过在预处理平台上放置有装载物料的匣钵,利用自动卸料单元和应急卸料单元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吸附卸料,将管路切换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自动卸料单元和应急卸料单元连接,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物料输送切换,并将管路切换单元的输出端与冷却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实现了物料在冷却单元中冷却,冷却单元的输出端与吸料缓存单元,最终实现了冷却后的物料自动存储至吸料缓存单元中,本专利技术的卸料系统不仅能进行大匣钵组卸料,同时对物料进行快速降温,最终将物料缓存到料仓内;本专利技术配套实现了锂电池负极材料用隧道炉烧结工艺的自动化运行,可将人工从繁重劳动力中解脱出来,远离高粉尘高温的危险环境,大大降低了隧道炉的卸料难度。综上,本专利技术的卸料系统能够最大化提升隧道炉大匣钵卸料效率,对后续隧道炉应用和拓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平台(1)、自动卸料单元(2)、应急卸料单元(3)、管路切换单元(4)、冷却单元(5)和吸料缓存单元(6);所述预处理平台(1)上放置有装载物料的匣钵,自动卸料单元(2)和应急卸料单元(3)用于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吸附卸料,所述管路切换单元(4)的输入端分别与自动卸料单元(2)和应急卸料单元(3)连接,以实现物料输送切换,所述管路切换单元(4)的输出端与冷却单元(5)的输入端连接,以实现物料在冷却单元(5)中冷却,冷却单元(5)的输出端与吸料缓存单元(6),以实现冷却后的物料自动存储至吸料缓存单元(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卸料单元(2)包括卸料平台(2100),以及设置在卸料平台(2100)上的升降组件(2200)、旋转组件(2300)、卸料盾构组件(2400)和驱动件(2201),多个所述卸料盾构组件(2400)并排设置,卸料盾构组件(2400)与升降组件(2200)和旋转组件(2300)连接,升降组件(2200)与驱动件(2201)连接,且所述卸料盾构组件(2400)与管路切换单元(4)连通,所述旋转组件(2300)用于带动卸料盾构组件(2400)旋转,所述升降组件(2200)和驱动件(2201)用于带动卸料盾构组件(2400)升降,以实现卸料盾构组件(2400)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自动吸附卸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卸料单元(3)包括应急平台(3100),以及并排设置在应急平台(3100)上的多个卸料枪,所述卸料枪与管路切换单元(4)连通,卸料枪用于实现匣钵内的物料进行手动吸附卸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枪中设有破碎组件(3201),以实现匣钵内的物料破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切换单元(4)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自动吸料口和多个并排设置的应急吸料口,所述自动吸料口与自动卸料单元(2)中的卸料盾构组件(2400)相匹配,所述应急吸料口与应急卸料单元(3)的卸料枪相匹配;所述自动吸料口与应急吸料口直接通过控制阀进行隔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切换单元(4)还包括第一切换抽料口(4031)和第二切换抽料口(4032),所述第一切换抽料口(4031)和第二切换抽料口(4032)均与吸料缓存单元(6)连通,以便于抽取实验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5)包括溢流罐(5400)和多个并联设置的水冷罐,所述水冷罐侧部下方设有双进料口,所述双进料口与管路切换单元(4)连通,水冷罐侧部上方设有双出料口,所述双出料口与吸料缓存单元(6)连通;所述水冷罐底部设有进水口,水冷罐上部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与溢流罐(5400)连通,所述溢流罐(5400)底部设有抽水口(5401),抽水口(5401)通过管道连通水冷罐的进水口,以实现冷却水循环利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罐上设有测温计,所述测温计用于监测水冷罐内的物料温度;所述溢流罐(5400)上设有液位开关(5402),所述液位开关(5402)用于监测溢流罐(5400)内的冷却水液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缓存单元(6)包括缓存平台(6100),以及设置在缓存平台(6100)上的大料仓(6200)和小料仓(6300);所述大料仓(6200)与冷却单元(5)的出料口连通,用于生产物料卸料储存;所述小料仓(6300)与第一切换抽料口(4031)和第二切换抽料口(4032)连通,以实现独立的实验物料卸料储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缓存单元(6)还包括多个独立运行的抽料机,所述抽料机设置在大料仓(6200)和小料仓(6300)顶部,以实现物料吸附储存至大料仓(6200)和小料仓(6300)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平台(1)、自动卸料单元(2)、应急卸料单元(3)、管路切换单元(4)、冷却单元(5)和吸料缓存单元(6);所述预处理平台(1)上放置有装载物料的匣钵,自动卸料单元(2)和应急卸料单元(3)用于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吸附卸料,所述管路切换单元(4)的输入端分别与自动卸料单元(2)和应急卸料单元(3)连接,以实现物料输送切换,所述管路切换单元(4)的输出端与冷却单元(5)的输入端连接,以实现物料在冷却单元(5)中冷却,冷却单元(5)的输出端与吸料缓存单元(6),以实现冷却后的物料自动存储至吸料缓存单元(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卸料单元(2)包括卸料平台(2100),以及设置在卸料平台(2100)上的升降组件(2200)、旋转组件(2300)、卸料盾构组件(2400)和驱动件(2201),多个所述卸料盾构组件(2400)并排设置,卸料盾构组件(2400)与升降组件(2200)和旋转组件(2300)连接,升降组件(2200)与驱动件(2201)连接,且所述卸料盾构组件(2400)与管路切换单元(4)连通,所述旋转组件(2300)用于带动卸料盾构组件(2400)旋转,所述升降组件(2200)和驱动件(2201)用于带动卸料盾构组件(2400)升降,以实现卸料盾构组件(2400)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自动吸附卸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卸料单元(3)包括应急平台(3100),以及并排设置在应急平台(3100)上的多个卸料枪,所述卸料枪与管路切换单元(4)连通,卸料枪用于实现匣钵内的物料进行手动吸附卸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枪中设有破碎组件(3201),以实现匣钵内的物料破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隧道炉的自动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切换单元(4)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自动吸料口和多个并排设置的应急吸料口,所述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靖宇刘仕基何易鹏向玉印易忠帆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烁科热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