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预防和治疗痘病毒感染及其引发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用于预防和治疗痘病毒感染及其引发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946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痘病毒感染及其引发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该药物组合物包含:(1)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或者(2)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和载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包含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新用途,即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能协同抑制痘苗病毒的复制,这对于预防与治疗痘病毒,特别是猴痘病毒等感染及其导致的新发、突发疾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制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痘病毒感染及其引发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1、痘病毒是所有病毒中最大、最复杂的病毒,其感染人和动物后会造成局部或全身化脓性皮肤损害。痘病毒中的正痘病毒属包括多种能够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毒种类,如天花病毒、猴痘病毒、牛痘病毒和痘苗病毒等,正痘病毒是痘病毒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个属。

2、痘苗病毒是一种大dna病毒,属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在世界范围内鲜有痘苗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有报道的是2017年3月通过临床医生的报告和疾控人员的现场调查,先后发现5例有流行病学关联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例。病例均为男性,有发热、肺部感染症状,其中一例发展为重症肺炎;除一例外,均有皮肤脓疱疹。后经过感染的病毒基因组分析,其与天花疫苗株(天坛株)高度同源。

3、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中的一种。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偶尔输出到其它地区。猴痘在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并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持续2至4周,可能会发生严重病例。近年来,病死率约为3-6%。猴痘病毒通过与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密切接触,或与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接触而传播给人类。猴痘病毒通过密切接触皮肤损伤、体液、呼吸道飞沫和被褥等受污染物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4、猴痘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天花,后者是一种相关的正痘病毒感染。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被彻底根除。1981年,我国宣布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全球天花的消灭以及天花的疫苗接种终断可能导致人对猴痘病毒的免疫抵抗力降低。由于猴痘病毒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寻找预防和治疗猴痘及其他痘病毒的药物刻不容缓。猴痘的传染性不如天花,引起的疾病也没有那么严重,为治疗天花而开发的一种抗病毒药物也已获得许可用于治疗猴痘。痘苗病毒与导致天花的天花病毒属于同一个科,因此接种源自痘苗病毒的疫苗可以预防天花、猴痘及其他正痘病毒感染。虽然疫苗接种在预防和控制痘病毒方面占主导地位,但对于不能接种疫苗(有基础病等)和已感染的人群来说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西多福韦和替韦立马是目前已上市的抗痘病毒药物,但它们依然存在着口服利用度低、病毒耐药性或肾毒性等问题。

5、干扰素(interferon,ifn)能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免疫,其通过干扰病毒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的翻译从而阻止或限制病毒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抗病毒感染和抗肿瘤生物制品。其中,ifn-α的临床应用最为普遍,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和肿瘤治疗,例如慢性肝炎、hpv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感染等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肾细胞癌、膀胱癌、卵巢癌、宫颈癌、基底细胞癌、转移性黑色素瘤等的治疗;而ifn-β对于病毒治疗的应用相对较少,临床上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近来有实验发现相对于ifn-α,痘病毒对于ifn-β的刺激更为敏感。ifn-γ是唯一的ii型干扰素,也是th1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nkt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标志性细胞因子,它参与细胞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控作用。ifn-γ最初是由于其抗病毒活性而被认识,目前ifn-γ在抗肿瘤的应用中有广泛的研究。

6、干扰素单独用药会有一系列的副作用,且ifn的相关毒性为剂量依赖性,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发热、寒战、乏力、头痛、肌痛、关节痛和流感样。有必要对干扰素进行合理的应用以实现不一样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弱副作用,对于干扰素联用的应用研究也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实验中发现采用人ifn-β和ifn-γ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痘苗病毒(天坛株)的产生、释放。鉴于ifn-β在临床上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已有多年,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另外,与单纯抗病毒的药物相比,ifn-β同时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因此提示干扰素β可以成为预防和/或治疗人类痘病毒感染的一种新的安全的治疗手段。而ifn-γ可治疗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合并的细菌感染、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样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2、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ifn-β和ifn-γ联用产生的协同效应激发宿主的抵抗力来抑制痘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从而提供一种抗痘病毒药物组合物。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4、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痘病毒感染和/或其引发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

5、(1)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或者

6、(2)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和载体。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ifn-β和ifn-γ的质量比、或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和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的质量比为1:1至1:90,优选为1:1至1:60,更优选为1:30。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ifn-β为哺乳动物来源的ifn-β,例如人源或鼠源ifn-β。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ifn-β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和/或ifn-β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ifn-γ为哺乳动物来源的ifn-γ,例如人源或鼠源ifn-γ。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案,ifn-γ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和/或ifn-γ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药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ifn-β的编码基因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ifn-γ的编码基因;或者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两种载体,所述载体分别包含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的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所述载体可以选自质粒载体、痘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病毒载体、cmv载体、细胞载体或细菌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药物组合物包含蛋白,所述蛋白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ifn-β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ifn-γ。所述蛋白可以为单独表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ifn-β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ifn-γ蛋白;或者为融合蛋白,例如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ifn-β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ifn-γ与抗体的fc片段的融合蛋白,或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ifn-β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ifn-γ与信号肽的融合蛋白。此外,所述蛋白还可以用peg修饰。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药物组合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痘病毒感染和/或其引发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的质量比、或所述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和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的质量比为1:1至1:90,优选为1:1至1:60,更优选为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干扰素-β为哺乳动物来源的干扰素-β,例如人源或鼠源干扰素-β;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或者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两种载体,所述载体分别包含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和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3所示的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蛋白,所述蛋白包含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IFN-β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IFN-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痘病毒感染和/或其引发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痘病毒为正痘病毒属痘病毒;优选地,所述痘病毒选自痘苗病毒、猴痘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yata痘病毒或天花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痘病毒为猴痘病毒。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痘病毒引发的疾病选自猴痘、天花、类天花、牛痘、挤奶员结节或传染性软疣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物在痘病毒感染前给药,在痘病毒感染后给药,或自痘病毒感染前至感染后连续或间隔给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痘病毒感染和/或其引发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的质量比、或所述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和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的质量比为1:1至1:90,优选为1:1至1:60,更优选为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干扰素-β为哺乳动物来源的干扰素-β,例如人源或鼠源干扰素-β;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载体,所述载体包含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或者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两种载体,所述载体分别包含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干扰素-β的编码基因和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3所示的干扰素-γ的编码基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青张晓燕丁相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鑫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