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278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包括阻火器结构,阻火器结构包括第一阻火器与第二阻火器,还包括储水箱,储水箱上设置有电解槽制氢制氧组件,电解槽制氢制氧组件包括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设置在与储水箱连接的水管上,循环水泵的一侧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的一侧设置有TDS检测探头,TDS检测探头的一侧设置有PEM电解槽,PEM电解槽的一侧设置有恒流电源,实现了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充电、加气、储存,不改变现燃油车的结构与原理基础上做到节油,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排放值,真正做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提高了车辆在使用中的便捷性和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动力,具体是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


技术介绍

1、目前燃油发动机的弊端包括,环境污染,油车燃烧燃料会产生废气,其中包括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污染。能源消耗,纯油车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燃料消耗较多,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较大。目前新能源电车的弊端包括,充电时间和充电设施不便,相比于加油,电动车的充电时间较长,需要等待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充电。此外,充电设施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充电桩的建设和配套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续航里程限制:目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相对于传统燃油车辆仍然有限,一次充满电的续航里程可能无法满足长途出行的需求。这对于需要频繁长途驾驶的用户来说可能存在不便。

2、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尽管充电桩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但在某些地区仍然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用户在出行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充电桩,影响使用体验。电池成本和寿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组,而电池的成本相对较高。此外,电池的寿命和性能衰减也是一个问题,需要定期更换电池组,增加了维护成本。

3、能源来源和环境影响:虽然电动车本身不产生尾气排放,但电能的生产仍然依赖于能源来源,如果能源主要来自燃煤等高污染能源,间接地仍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4、电池组为易燃易爆物:电池充电着火,车辆发生事故碰撞后电池组着火屡见不止,而且电池着火目前完全无法立马扑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5、新能源增程式汽车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系统复杂:增程式汽车需要同时搭载传统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系统,系统设计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零部件和控制系统,增加了制造成本和维护难度。

7、能源利用率低:增程式汽车需要同时搭载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系统,其中电动机的能量利用率相对较低,主要工作还是在于燃油发动机,导致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8、维护成本高:增程式汽车需要同时维护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系统,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9、纯氢发动机汽车的弊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0、纯氢发动机分为两种:

11、氢能源燃烧式发动机:需要增加一个氢气罐,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在使用过程如有泄漏或在气罐受到冲击时易发生燃烧爆炸,直接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同时加气站也没有广范普及,造成加气不便。

12、氢燃料电池电机: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电机工作驱动车辆,同样的原因需要增加氢气储存罐,缺点和氢能源燃烧式发动机一样。

13、综合上述纯氢能源方面弊端:

14、1、在储存与和运输问题:氢气体积小、密度低,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高压罐、低温储存等技术,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15、2、设备成本高:氢能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设备投入成本较高,目前尚处于推广阶段。技术成熟度较低:尽管氢能源电池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汽车相比,其技术成熟度尚有差距。

16、3、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氢能源电池的加氢站建设相对滞后,使用氢能源汽车的便利性受到限制。

17、安全隐患: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管理。

18、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燃油车进行改良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基于燃油车进行改良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包括阻火器结构,所述阻火器结构包括第一阻火器与第二阻火器,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电解槽制氢制氧组件,所述电解槽制氢制氧组件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与储水箱连接的水管上,所述循环水泵的一侧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所述离子交换树脂的一侧设置有tds检测探头,所述tds检测探头的一侧设置有pem电解槽,所述pem电解槽的一侧设置有恒流电源,所述储水箱的一侧通过氧气管连接有第一阻火器,所述第一阻火器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燃油发动机进气系统,所述储水箱的一侧通过氢气管连接有第二阻火器,所述第二阻火器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燃油发动机进气系统。

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em电解槽的一端连接有蓄电池。

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em电解槽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两组气水分离器。

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气水分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阻火器与第二阻火器相连接。

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阻火器或第二阻火器的一端设置有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鼓管。

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循环水泵的一端与pem电解槽之间设置有进水管。

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水箱与pem电解槽之间设置有回水管。

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还包括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所述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的一侧设置有氢气喷射系统。

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通过燃油与氢气根据实际工况进行智能切换燃烧或者混合燃烧工作。

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em电解槽电量不够时会自动停止工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该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实现了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充电、加气、储存,不改变现燃油车的结构与原理基础上做到节油,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排放值,由燃油提供动力外,同时把把有害物质再转化为动力源,同时与氢结合的燃烧最后形成水汽化掉,真正做到节能、环保的作用,提高了车辆在使用中的便捷性和安全系数;通过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与氢气喷射系统,燃油与氢气根据实际工况进行智能切换燃烧或者混合燃烧工作,达到节能环保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包括阻火器结构(19),所述阻火器结构(19)包括第一阻火器(7)与第二阻火器(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箱(1),所述储水箱(1)上设置有电解槽制氢制氧组件,所述电解槽制氢制氧组件包括循环水泵(2),所述循环水泵(2)设置在与储水箱(1)连接的水管上,所述循环水泵(2)的一侧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3),所述离子交换树脂(3)的一侧设置有TDS检测探头(4),所述TDS检测探头(4)的一侧设置有PEM电解槽(5),所述PEM电解槽(5)的一侧设置有恒流电源(6),所述储水箱(1)的一侧通过氧气管连接有第一阻火器(7),所述第一阻火器(7)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燃油发动机进气系统(8),所述储水箱(1)的一侧通过氢气管连接有第二阻火器(9),所述第二阻火器(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燃油发动机进气系统(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EM电解槽(5)的一端连接有蓄电池(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EM电解槽(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两组气水分离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气水分离器(1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阻火器(7)与第二阻火器(9)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火器(7)或第二阻火器(9)的一端设置有空气滤清器(13),所述空气滤清器(13)的一侧设置有进气鼓管(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2)的一端与PEM电解槽(5)之间设置有进水管(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1)与PEM电解槽(5)之间设置有回水管(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包括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17),所述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17)的一侧设置有氢气喷射系统(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燃料喷射系统(17)通过燃油与氢气根据实际工况进行智能切换燃烧或者混合燃烧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EM电解槽(5)电量不够时自动停止工作。

...

【技术特征摘要】

1.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包括阻火器结构(19),所述阻火器结构(19)包括第一阻火器(7)与第二阻火器(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箱(1),所述储水箱(1)上设置有电解槽制氢制氧组件,所述电解槽制氢制氧组件包括循环水泵(2),所述循环水泵(2)设置在与储水箱(1)连接的水管上,所述循环水泵(2)的一侧设置有离子交换树脂(3),所述离子交换树脂(3)的一侧设置有tds检测探头(4),所述tds检测探头(4)的一侧设置有pem电解槽(5),所述pem电解槽(5)的一侧设置有恒流电源(6),所述储水箱(1)的一侧通过氧气管连接有第一阻火器(7),所述第一阻火器(7)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燃油发动机进气系统(8),所述储水箱(1)的一侧通过氢气管连接有第二阻火器(9),所述第二阻火器(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燃油发动机进气系统(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em电解槽(5)的一端连接有蓄电池(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em电解槽(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两组气水分离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氢、氧、油混合增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昇瀚声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