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8135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7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包括回收箱,回收箱的内部安装有水箱,水箱的上方安装有吸热箱,吸热箱的内部连接吸热盘管。本技术在第二导气管和第三导气管之间安装防爆球,避免余热在管道内部爆炸,把余热通入水箱的清水中,充分回收余热,保持清洁的余热被回收,便于后续利用。把余热通入吸热盘管,吸热箱及吸热棉包裹吸热盘管,降低热量散失消耗,并存留在盛热箱中,且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盛热箱中的气压,保持余热安全回收,避免发生爆炸的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具体为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


技术介绍

1、碳酸氢铵,又称碳铵,是一种碳酸盐,含氮17.7%左右,可作为氮肥,由于其可分解为nh3、co2和h2o三种气体而消失,故又称气肥。生产碳铵的原料是氨、二氧化碳和水。

2、碳酸氢铵为无色或浅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体,碳铵是无(硫)酸根氮肥,其三个组分都是作物的养分,不含有害的中间产物和最终分解产物,长期使用不影响土质,是最安全氮肥品种之一。

3、碳铵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热量排风道外界空气中,比较浪费,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回收排放的热量。

4、例如,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9735401u提供了一种回收蒸发水余热用于溶解碳酸氢铵的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回收蒸发后的蒸发水余热,将其用于溶解碳酸氢铵,避免资源浪费。

5、但是,其装置仅适用于有效回收蒸发后的蒸发水余热,不能去除氨气尾气,不利于回收余热的利用。

6、现有的碳铵余热回收组件,仅回收蒸发水余热,而碳铵反应产生的余热为高温气体,在管道内部容易膨胀爆炸,发生危险事故,同时,余热气体中会含有氨气尾气夹杂,仅是回收余热,无法去除氨气尾气,不利于回收余热的利用,而且,回收余热后,未进行检测气压,容易发热热膨胀爆炸,比较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以解决余热气体中会含有氨气尾气夹杂,仅是回收余热,无法去除氨气尾气,不利于回收余热的利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内部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方安装有吸热箱,所述吸热箱的内部连接吸热盘管。

3、优选的,所述回收箱的一侧安装有吸风泵,所述吸风泵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的外端安装有第一法兰,所述吸风泵的内侧连接有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二导热管插入所述回收箱。

4、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热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防爆球,所述防爆球的底端连接有第三导热管,所述第三导热管插入所述水箱的内部底端。

5、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部盛有清水,所述水箱的底端与所述回收箱的底端之间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水箱的一侧顶端连接有加水管,所述水箱的内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出回收箱,所述排水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磁控制阀。

6、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端连通有第四导热管,所述第四导热管的顶端与所述吸热盘管的底端连通。

7、优选的,所述吸热盘管的顶端连接有盛热箱,所述盛热箱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吸热盘管的外表面包裹有吸热棉。

8、优选的,所述盛热箱的顶端连通有排热管,所述排热管穿出所述回收箱的顶端,所述排热管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磁控制阀,所述排热管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法兰。

9、优选的,所述回收箱的内表面黏贴有保温套,所述回收箱的外表面包裹有防烫套,所述回收箱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控制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技术通过在回收箱内部安装水箱,且在第二导气管和第三导气管之间安装防爆球,如此,在回收余热的过程中,通过防爆球传到余热,避免余热在管道内部爆炸,而且,把余热通入水箱的清水中,对余热中的氨气尾气进行吸收净化,并回收余热,使得清水变热变烫,充分回收余热,之后,保持清洁的余热被回收,便于后续利用。

12、2.本技术把通过水箱的余热经过第四导热管通入吸热盘管,并进入盛热箱,且吸热箱及吸热棉包裹吸热盘管,降低热量散失消耗,并存留在盛热箱中,且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盛热箱中的气压,保持余热安全回收,避免发生爆炸的危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箱(1),所述回收箱(1)的内部安装有水箱(24),所述水箱(24)的上方安装有吸热箱(9),所述吸热箱(9)的内部连接吸热盘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的一侧安装有吸风泵(18),所述吸风泵(18)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导热管(20),所述第一导热管(20)的外端安装有第一法兰(19),所述吸风泵(18)的内侧连接有第二导热管(17),所述第二导热管(17)插入所述回收箱(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管(17)的另一端连接有防爆球(21),所述防爆球(21)的底端连接有第三导热管(23),所述第三导热管(23)插入所述水箱(24)的内部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4)的内部盛有清水(4),所述水箱(24)的底端与所述回收箱(1)的底端之间固定有支撑柱(25),所述水箱(24)的一侧顶端连接有加水管(22),所述水箱(24)的内部连接有排水管(5),所述排水管(5)穿出回收箱(1),所述排水管(5)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电磁控制阀(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4)的顶端连通有第四导热管(7),所述第四导热管(7)的顶端与所述吸热盘管(8)的底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盘管(8)的顶端连接有盛热箱(15),所述盛热箱(15)的内部顶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4),所述吸热盘管(8)的外表面包裹有吸热棉(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盛热箱(15)的顶端连通有排热管(13),所述排热管(13)穿出所述回收箱(1)的顶端,所述排热管(13)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磁控制阀(11),所述排热管(13)的顶端连接有第二法兰(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的内表面黏贴有保温套(3),所述回收箱(1)的外表面包裹有防烫套(2),所述回收箱(1)的顶端一侧安装有控制器(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箱(1),所述回收箱(1)的内部安装有水箱(24),所述水箱(24)的上方安装有吸热箱(9),所述吸热箱(9)的内部连接吸热盘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1)的一侧安装有吸风泵(18),所述吸风泵(18)的外侧连接有第一导热管(20),所述第一导热管(20)的外端安装有第一法兰(19),所述吸风泵(18)的内侧连接有第二导热管(17),所述第二导热管(17)插入所述回收箱(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管(17)的另一端连接有防爆球(21),所述防爆球(21)的底端连接有第三导热管(23),所述第三导热管(23)插入所述水箱(24)的内部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碳铵余热回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4)的内部盛有清水(4),所述水箱(24)的底端与所述回收箱(1)的底端之间固定有支撑柱(25),所述水箱(24)的一侧顶端连接有加水管(22),所述水箱(24)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文义梁凤杰郝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市远达鑫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