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体翻转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929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6
本技术提供一种板体翻转工装,包括两支撑架、两升降组件及两翻转件。两支撑架沿纵向间隔设置,各支撑架竖立于支撑面上。两升降组件与两支撑架一一对应设置,各升降组件包括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升降架,升降架能够沿支撑架上升或者下降。两翻转组件一一对应连接于两升降架的纵向内侧。各翻转组件包括与升降架可转动连接的翻转件,各翻转件设有容置槽,两容置槽的开口相对,且容置槽的横向两端贯通,用于容置板体。两翻转件用于分别容置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共同容置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其中,两翻转件能够随着对应的升降架同时沿竖向上升而带动板体上升至翻转点,两翻转件能够带动板体同时相对于支撑架同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接工装,特别涉及一种板体翻转工装


技术介绍

1、在板体焊接的过程中,板体在焊接完一面后,需要对板体翻身后进行反面焊接。

2、目前,对于板体的翻身普遍采用吊运翻身法,即起吊板体使其一侧翻起,翻转180°,放平,移位到原地。但是,对于尺寸较大、强度较差的板体,此方式存在翻转危险系数高,翻转速度缓慢,翻转不稳定,占用空间大等缺点,在翻身时容易造成其变形,而损坏板体;同时降低了翻转效率,且需耗费大量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板体翻转稳定性的板体翻转工装。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板体翻转工装,包括:

4、两支撑架,沿纵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支撑架竖立于支撑面上;

5、两升降组件,与两所述支撑架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能够沿所述支撑架上升或者下降;

6、两翻转组件,一一对应连接于两所述升降架的纵向内侧;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与所述升降架可转动连接的翻转件,各所述翻转件设有容置槽,两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相对,且所述容置槽的横向两端贯通,用于容置板体;两所述翻转件用于分别容置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两所述翻转件共同容置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

7、其中,两所述翻转件能够随着对应的所述升降架同时沿竖向上升,而带动所述板体上升至翻转点,两所述翻转件能够带动所述板体同时相对于支撑架同向转动,以将所述板体翻转180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点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板体长度的一半。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件的截面呈u字型;

10、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翻转件顶部或底部的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压紧件输出轴能够沿竖向升降而与所述板体相抵接,用于压紧所述板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所述压紧件,各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压紧件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用于抵接所述板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13、升降件,其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外侧;

14、滚动件,其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顶部;

15、连接带,其一端与所述升降件连接并延伸至所述支撑架顶部并绕设于所述滚动件上后沿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升降架连接;

16、所述升降件能够转动使所述连接带绕设于所述升降件上或者释放所述连接带,而使所述升降架沿竖向升降。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动件的纵向外侧超出所述支撑架的纵向外侧,所述滚动件的纵向内侧超出所述支撑架的纵向内侧;

18、所述滚动件包括轴线沿横向延伸的至少一滚轮。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架与所述连接带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部与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下部与所述升降架的顶部铰接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件包括滚筒以及驱动所述滚筒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滚筒的轴线沿横向延伸;

21、所述连接带绕设于所述滚筒外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撑架的纵向外侧固定连接。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翻转工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面上的两底座,两所述底座与两所述支撑架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底座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滑移组件实现滑动连接;

23、所述滑移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座顶部的导向件及与所述导向件滑动配合的滑移件,所述导向件沿纵向延伸;

24、所述滑移件固定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且所述滑移件能够沿所述导向件滑动;

25、至少一所述支撑架能够随着对应的所述滑移件相对于所述导向件滑动而使两所述支撑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调节两所述翻转件之间沿纵向的距离,而适配不同尺寸的所述板体。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翻转工装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件、套设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及设于所述底座横向外侧的齿条;

27、所述动力件与所述滑移件沿横向间隔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沿纵向延伸,所述动力件能够驱动所述齿轮转动而沿所述齿条移动,以使所述支撑架沿纵向移动。

2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29、本技术中,板体翻转工装包括两支撑架、两升降组件及两翻转件。其中,两支撑架沿纵向间隔设置,各支撑架竖立于支撑面上。两升降组件与两支撑架一一对应设置,各升降组件包括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的升降架,升降架能够沿支撑架上升或者下降。两翻转组件一一对应连接于两升降架的纵向内侧。各翻转组件包括与升降架可转动连接的翻转件,各翻转件设有容置槽,两容置槽的开口相对,且容置槽的横向两端贯通,用于容置板体。两翻转件用于分别容置板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两翻转件共同容置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其中,两翻转件能够随着对应的升降架同时沿竖向上升,而带动板体上升至翻转点,两翻转件能够带动板体同时相对于支撑架同向转动,以将板体翻转180度。

30、上述板体翻转工装中,两个翻转件相配合分别容置板体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两个翻转件共同容置板体长度方向的中部,在两个翻转件带动板体同时沿竖向升降、相对于支撑架同向转动的过程中,提高板体升降的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点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板体长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件的截面呈U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所述压紧件,各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压紧件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用于抵接所述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的纵向外侧超出所述支撑架的纵向外侧,所述滚动件的纵向内侧超出所述支撑架的纵向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与所述连接带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部与所述连接带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下部与所述升降架的顶部铰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包括滚筒以及驱动所述滚筒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滚筒的轴线沿横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翻转工装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面上的两底座,两所述底座与两所述支撑架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底座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滑移组件实现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翻转工装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动力件、套设于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及设于所述底座横向外侧的齿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点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板体长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件的截面呈u字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所述压紧件,各所述翻转组件还包括连接两所述压紧件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位于所述容置槽内,并用于抵接所述板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体翻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件的纵向外侧超出所述支撑架的纵向外侧,所述滚动件的纵向内侧超出所述支撑架的纵向内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远乘曹学军蔡峰苑敬伟吕孝超闫晓敏高龙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