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动态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及其制法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具有动态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589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动态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及其制备方法,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由介电隔板以及多个呈水平周期性排列在介电隔板上的结构单元组成;所述结构单元包括矩形框架、固定在矩形框架内的介电弹性体以及分别固定在介电弹性体两侧的柔性电极,柔性电极涂有导电浆料的一端与导电铜胶带I连接,每个结构单元上两个柔性电极分别通过介电隔板上对应的导电铜胶带II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每个结构单元的矩形框架固定在介电隔板上;介电弹性体呈500~600%的等轴拉伸;通过施加电压使每个结构单元的介电弹性体在水平方向上延展,在厚度方向收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动态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还涉及上述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多元化和多层面的现代探测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监控、目标捕获和侦察等协议的发展,对待探测目标的隐身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单一频段伪装技术难以躲避多频段电磁(em)频谱探测技术的威胁侦察信号。

2、研究人员通过研发出新的材料和结构,如纳米材料涂层、多孔气凝胶或泡沫、分层超材料(hmms)来实现雷达-红外兼容隐身。但是,这些解决方案在微波波段的吸收带宽较窄,并且兼容伪装能力弱,往往牺牲了特定波段的伪装效率。此外,一个致命的缺点是,这些系统在组装后无法动态控制吸收波段和红外特征,在复杂多变的探测技术中无法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动态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备方法。

2、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由介电隔板以及多个呈水平周期性排列在介电隔板上的结构单元组成;所述结构单元包括矩形框架、固定在矩形框架内的介电弹性体以及分别固定在介电弹性体两侧的柔性电极,柔性电极涂有导电浆料的一端与导电铜胶带i连接,每个结构单元上两个柔性电极分别通过介电隔板上对应的导电铜胶带ii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每个结构单元的矩形框架固定在介电隔板上;介电弹性体呈500~600%的等轴拉伸;通过施加电压使每个结构单元的介电弹性体在水平方向上延展,在厚度方向收缩。

3、其中,结构单元的正负极导电铜胶带i分别与介电隔板上的导电铜胶带ii相连接,介电隔板上,同列结构单元的正负极方向排布相同,相邻两列结构单元的正负极方向相对排布。

4、其中,所述矩形框架和介电隔板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的塑料板;所述介电弹性体为丙烯酸双面胶;所述柔性电极为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所述导电浆料为导电石墨与二甲基硅油混合形成的浆料。

5、其中,导电石墨与二甲基硅油的混合质量比为1:2~1:4。

6、上述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将介电弹性体等轴拉伸后,在其上下两侧分别覆盖中间镂空的掩膜;

8、(2)将配制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均匀喷涂在上下两侧掩膜中间镂空的位置;

9、(3)待溶液干燥后剥离掩膜,并将介电弹性体回缩至初始状态的500~600%;

10、(4)将喷涂好的介电弹性体固定在矩形框架内,并使喷涂的柔性电极位于矩形框架的中心位置;

11、(5)分别在上下两侧柔性电极的其中一个侧边涂上导电浆料并粘贴上导电铜胶带i作为正负极;

12、(6)在介电隔板上粘贴导电铜胶带ii,导电铜胶带ii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将结构单元呈矩阵式固定在介电隔板上,固定时将结构单元的正负极与介电隔板上对应的导电铜胶带ii对应相连,得到介电弹性体驱动器。

13、其中,步骤(1)中,介电弹性体等轴拉伸比例为不低于1200%;掩膜镂空形状为正方形,其边长为26mm。

14、其中,步骤(2)中,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分散液的浓度为1mg/ml;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喷涂面密度为0.02~0.06mg/cm2。

15、其中,步骤(3)中,回缩比例为500%(相对起始位置)。

16、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介电弹性体驱动器不仅能够实现雷达红外的兼容伪装,还具备动态调控能力,本专利技术通过电驱动的激励方式改变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结构参数和等效电路参数,实现动态调控吸波材料的微波反射率;本专利技术利用电驱动过程中柔性电极表面纹理的微观结构变形,实现对红外光的调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动态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其特征在于:由介电隔板以及多个呈水平周期性排列在介电隔板上的结构单元组成;所述结构单元包括矩形框架、固定在矩形框架内的介电弹性体以及分别固定在介电弹性体两侧的柔性电极,柔性电极涂有导电浆料的一端与导电铜胶带I连接,每个结构单元上两个柔性电极分别通过介电隔板上对应的导电铜胶带II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每个结构单元的矩形框架固定在介电隔板上;介电弹性体呈500~600%的等轴拉伸;通过施加电压使每个结构单元的介电弹性体在水平方向上延展,在厚度方向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介电隔板上,同列结构单元的正负极方向排布相同,相邻两列结构单元的正负极方向相对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和介电隔板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塑料板;所述介电弹性体为丙烯酸双面胶;所述柔性电极为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所述导电浆料为导电石墨与二甲基硅油混合形成的浆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石墨与二甲基硅油的混合质量比为1:2~1:4。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介电弹性体等轴拉伸比例为不低于120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为1mg/mL;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喷涂面密度为0.02~0.06mg/cm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回缩比例为初始状态的50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动态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性能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其特征在于:由介电隔板以及多个呈水平周期性排列在介电隔板上的结构单元组成;所述结构单元包括矩形框架、固定在矩形框架内的介电弹性体以及分别固定在介电弹性体两侧的柔性电极,柔性电极涂有导电浆料的一端与导电铜胶带i连接,每个结构单元上两个柔性电极分别通过介电隔板上对应的导电铜胶带ii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每个结构单元的矩形框架固定在介电隔板上;介电弹性体呈500~600%的等轴拉伸;通过施加电压使每个结构单元的介电弹性体在水平方向上延展,在厚度方向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其特征在于:介电隔板上,同列结构单元的正负极方向排布相同,相邻两列结构单元的正负极方向相对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电弹性体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和介电隔板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广斌杨修悦谭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