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456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本技术的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侧窗内板,与后轮罩内板相连的C柱加强件和D柱加强件,以及连接在C柱加强件和D柱加强件之间的CD柱连接板;C柱加强件和D柱加强件的底部均与后地板相连,D柱加强件的顶部与后侧窗内板相连;后侧窗内板、C柱加强件、D柱加强件、C柱内板、CD柱连接板以及后地板连接形成“目”字形的传力结构。本技术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通过使后侧窗内板、C柱加强件、D柱加强件、C柱内板、CD柱连接板以及后地板连接板形成“目”字形的传力结构,利于增加车辆后部整体扭转刚度的同时,能够保证碰撞传力稳定,提升车身后部的碰撞安全性及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车身后部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车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身主体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特别是车身后部结构受力较为复杂,直接承受了底盘对后悬安装结构的冲击力、减振器对车身的冲击力、弹簧对塔座的冲击力、后碰对车身的碰撞力等。然而,现有的车身后部结构,存在传力不稳定,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车身后部的碰撞安全性以及整车的扭转刚度均较差,难以满足车辆的安全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后部结构,以利于提升车身后部的结构强度及碰撞安全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侧窗内板,与后轮罩内板相连的c柱加强件和d柱加强件,以及连接在所述c柱加强件和所述d柱加强件之间的cd柱连接板;

4、所述c柱加强件和所述d柱加强件的底部均与后地板相连,所述c柱加强件的顶部与c柱内板相连,所述d柱加强件的顶部与所述后侧窗内板相连;

5、所述后侧窗内板、所述c柱加强件、所述d柱加强件、所述c柱内板、所述cd柱连接板以及所述后地板连接形成“目”字形的传力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c柱内板与所述后侧窗内板一体成型。

7、进一步的,所述cd柱连接板设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顶部,所述cd柱连接板、所述后轮罩内板以及后轮罩外板之间围构形成第一腔体。

>8、进一步的,所述cd柱连接板具有相互垂直的横向侧壁和纵向侧壁;

9、所述横向侧壁的边缘设有向上翻折的第一翻边,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相连,所述纵向侧壁的边缘设有向车内一侧翻折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的顶部相连;和/或,

10、所述横向侧壁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一腔体外翻折的第三翻边,两端的所述第三翻边分别与对应端的所述c柱加强件和所述d柱加强件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c柱加强件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二腔体;和/或,

12、所述d柱加强件与所述后轮罩内板和所述后轮罩外板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三腔体。

13、进一步的,所述d柱加强件横跨后地板纵梁设置,并在所述d柱加强件与所述后地板纵梁之间形成第一操作空间。

14、进一步的,所述c柱加强件通过后地板横梁与所述后地板相连,且所述c柱加强件横跨后地板纵梁设置,并在所述c柱加强件与所述后地板纵梁之间形成第二操作空间。

15、进一步的,所述c柱加强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横跨所述后地板纵梁设置,并与所述后地板横梁相连;

16、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后地板横梁的厚度。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沿整车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纵向部分和第二纵向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纵向部分和所述第二纵向部分之间的横向部分;

18、所述第一纵向部分与所述后轮罩外板相连,所述第二纵向部分和所述横向部分均与所述后轮罩内板相连。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20、本技术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通过设置c柱加强件、d柱加强件及cd柱连接板,利于提升车身后部的结构强度,并且通过使后侧窗内板、c柱加强件、d柱加强件、c柱内板、cd柱连接板以及后地板连接板形成“目”字形的传力结构,利于增加车辆后部整体扭转刚度的同时,车辆后部发生碰撞时能够形成完好的环形结构,保证碰撞传力稳定,提升车身后部的碰撞安全性及耐久性。

21、此外,通过使c柱内板与后侧窗内板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同时,能够使c柱内板与后侧窗内板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22、另外,通过将cd柱连接板设置在后轮罩内板的顶部,并在cd柱连接板与后轮罩内板之间形成有第一腔体,能够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更好的使cd柱连接板对后轮罩内板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且能够使车身整体扭转刚度和模态更高。

23、通过设置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不仅可提高cd柱连接板的结构强度,便于cd柱连接板与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连接,也利于提升cd柱连接板与后轮罩外板和后轮罩内板的连接强度,而通过设置第三翻边,利于提升cd柱连接板与c柱加强件和d柱加强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24、其次,通过使c柱加强件与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之间围构形成有第二腔体,便于利用腔体结构强度大的特点,使c柱加强件更好的对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通过形成有第三腔体,便于使d柱加强件更好的对后轮罩内板及后轮罩外板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

25、再者,通过在d柱加强件与后地板纵梁之间形成第一操作空间,便于对后地板纵梁上处于d柱加强件下方的位置进行涂胶操作,以便于保证车身侧围与地板之间的密封。且通过形成有第二操作空间,便于对后地板纵梁上处于c柱加强件下方的位置进行涂胶操作。

26、此外,使c柱加强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使第二部分与后地板横梁相连,便于在保证车身后部刚度及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第二部分的厚度,而使后地板横梁的厚度最大程度减薄,从而利于减轻车身后部的重量,便于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27、另外,通过使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纵向部分、第二纵向部分和横向部分,方便第一部分与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外板的连接。

2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

29、本技术所述的车辆,通过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利于提升车辆的安全性,以及客户对于车辆的满意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林伟崔二盼苏喜阳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