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储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6997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19
本技术涉及储能领域,并提供了一种移动储能车,包括储能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储能车体上的车厢,所述车厢内分隔设置有电池仓以及设备仓,所述电池仓内沿着所述车厢中线设置有多层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排列设置有电池簇,所述车厢朝向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开合设置,以便于各所述电池簇的取放;本技术能够便于电池簇的装卸以及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移动储能车


技术介绍

1、移动储能车是选用安全性高、寿命长、能量密度大的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电源,以标准货车厢体为载体,机动车为运输工具,同时结合在线式ups的设计思路,实现电网与储能电源的无缝切换,满足应急供电和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可应用于重要负荷供电,如国际赛事、重大会议、大型活动等场合;还可以作为移动电站提供临时用电,如灾后救援和建设、电力检修、电动汽车应急充电救援、军事野外训练等,

2、目前移动储能车的设计通常都是将电池簇排列设置在车厢的两侧,而且电池簇都是从车厢的后门或者侧边小门进入,因此存在装卸不易、效率低下以及电池簇紧挨两侧车厢内壁导致安全风险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移动储能车,能够便于电池簇的装卸以及提高安全性。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储能车,包括储能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储能车体上的车厢,所述车厢内分隔设置有电池仓以及设备仓,所述电池仓内沿着所述车厢中线设置有多层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排列设置有电池簇,所述车厢朝向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开合设置,以便于各所述电池簇的取放。

3、可选地,所述车厢包括厢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厢体两侧的盖板,各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厢体铰接设置,以便于翻盖式开合设置在所述厢体上。

4、可选地,所述固定架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着所述车厢的中轴线设置,所述隔板面朝各所述盖板的两侧排列设置有多个格架,各所述格架内放置有所述电池簇。

5、可选地,所述电池簇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电池包,各所述电池包堆叠设置,以便于放置在所述格架内。

6、可选地,还包括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设置在所述设备仓内,各所述电池簇并联汇流后形成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另一端通过隔离变压器与电网电连接,和\或通过车载充电桩直接与需供电的负载电连接,以进行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保护。

7、可选地,还包括多个主控电池管理系统,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所述电池仓内,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各所述电池簇电性连接,以进行各所述电池簇的状态信息采集以及反馈管理,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与能量管理系统信号连接,以进行各所述电池簇的状态信息传输。

8、可选地,还包括能量管理系统,所述能量管理系统分别与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储能变流器信号连接,以进行反馈控制。

9、可选地,还包括多个从控电池管理系统,各所述从控电池管理系统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电池包电性连接,连接同个电池簇的各所述从控电池管理系统的另一端汇总之后分别与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电性连接。

10、可选地,还包括直流汇流箱,所述直流汇流箱设置在所述设备仓内,各所述电池簇与所述直流汇流箱电连接,以进行汇流之后再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电性连接。

11、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所述移动储能车包括储能车体,所述储能车体即为作为运输工具的机动车,所述储能车体上设置有车厢,所述车厢内设置有隔板,从而将所述车厢沿着车厢宽度方向分隔为电池仓以及设备仓,所述电池仓内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多层设置,从而能够将电池簇多层排列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保持充足的储能电量,所述固定架沿着所述车厢的长度方向的中线设置,所述车厢朝向所述固定架放置所述电池簇的两侧为开合设置,从而当所述车厢两侧打开的时候,能够便于所述电池簇的装卸,提高装卸效率,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车厢长度方向的中线上,从而所述电池簇设置在所述车厢的中部,远离所述车厢的内壁,能够提高电池簇的散热效率,提高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车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储能车体(1)上的车厢,所述车厢内分隔设置有电池仓以及设备仓,所述电池仓内沿着所述车厢中线设置有多层的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上排列设置有电池簇(6),所述车厢朝向所述固定架(5)的两侧开合设置,以便于各所述电池簇(6)的取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厢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厢体(2)两侧的盖板(3),各所述盖板(3)的一端与所述厢体(2)铰接设置,以便于翻盖式开合设置在所述厢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包括隔板(51),所述隔板(51)沿着所述车厢的中轴线设置,所述隔板(51)面朝各所述盖板(3)的两侧排列设置有多个格架(52),各所述格架(52)内放置有所述电池簇(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6)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电池包,各所述电池包堆叠设置,以便于放置在所述格架(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设置在所述设备仓内,各所述电池簇(6)并联汇流后形成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另一端通过隔离变压器与电网电连接,和\或通过车载充电桩直接与需供电的负载电连接,以进行所述电池组的充放电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主控电池管理系统,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设置在所述电池仓内,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各所述电池簇电性连接,以进行各所述电池簇的状态信息采集以及反馈管理,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与能量管理系统信号连接,以进行各所述电池簇的状态信息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量管理系统,所述能量管理系统分别与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所述储能变流器信号连接,以进行反馈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从控电池管理系统,各所述从控电池管理系统的一端分别与各所述电池包电性连接,连接同个电池簇(6)的各所述从控电池管理系统的另一端汇总之后分别与各所述主控电池管理系统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汇流箱,所述直流汇流箱设置在所述设备仓内,各所述电池簇(6)与所述直流汇流箱电连接,以进行汇流之后再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电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车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储能车体(1)上的车厢,所述车厢内分隔设置有电池仓以及设备仓,所述电池仓内沿着所述车厢中线设置有多层的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上排列设置有电池簇(6),所述车厢朝向所述固定架(5)的两侧开合设置,以便于各所述电池簇(6)的取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厢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厢体(2)两侧的盖板(3),各所述盖板(3)的一端与所述厢体(2)铰接设置,以便于翻盖式开合设置在所述厢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5)包括隔板(51),所述隔板(51)沿着所述车厢的中轴线设置,所述隔板(51)面朝各所述盖板(3)的两侧排列设置有多个格架(52),各所述格架(52)内放置有所述电池簇(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簇(6)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电池包,各所述电池包堆叠设置,以便于放置在所述格架(5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储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设置在所述设备仓内,各所述电池簇(6)并联汇流后形成电池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裕刘玉龙刘志钢王泽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斐石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