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683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处理:将工作电极打磨,打磨后用超纯水清洗;S2电极活化:将预处理后电极置于硫酸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扫描,完成活化;S3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修饰电极的制备:制成氧化亚铜纳米微球分散液;将步骤S2处理好的工作电极置于氧化亚铜纳米微球分散液,电沉积得到修饰电极;S4分子印迹修饰电极的制备:将电极固定后放入待聚合溶液;使用循环伏安法进行电化学聚合,然后将镶嵌有模板分子四环素的修饰电极脱去嵌在聚合物薄膜中。本传感器采用分子印迹层进行分子的识别,快速、简便地对四环素进行检测,突破局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具体公开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印迹技术已演变为受体和宿主根据所需要特定功能进行特异性选择并结合过程。根据分子识别具有可以在任何复杂难解的环境中进行特异性选择的特点,就可以实现互补的两个物质结构根据其匹配的官能团的形状、大小及其他性质在混合系统中得以识别和结合。然而,具有特定分子识别性的天然有机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通常很难提取,在高温高压、化学环境极为恶劣、强酸强碱条件下容易发生失活等现象,性质极不稳定,提取储存过程艰难等特点。因此,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使用的次数实在有限。所以,目前人们致力于研究出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和刚性的特点的人工分子识别。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色谱分离、天然有机物萃取、化学仿生传感器技术以及电化学催化和聚合等诸多领域,并且在科学界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电化学传感器原理是将所需要化学基团利用一些手段将,将这些化学基团固定在电化学修饰电极的表面,以达到修饰电极具备了更好性能的目的。在日常学习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亚铜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工作电极的打磨方式为:按数字“8”方向在金相砂纸上进行打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分别加入0.3,0.5,1.0微米粒度的ɑ–Al2O3抛光粉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亚铜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工作电极的打磨方式为:按数字“8”方向在金相砂纸上进行打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分别加入0.3,0.5,1.0微米粒度的ɑ–al2o3抛光粉研磨抛光,同样按数字“8”方向研磨,除去电极表面的杂质,每次研磨后以超纯水清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为玻碳电极。

6.一种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氧化亚铜纳米微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淼严成栾春萌秦艳红张婷婷娄艳陈嘉琪武天希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华锦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