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669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7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转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旋转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中心转轴,中心转轴的内部设有空腔,换热管与中心转轴的内部空腔连通,换热介质能够从中心转轴的内部空腔流入换热管中,换热管能够绕着中心转轴旋转。本申请具有噪音小、运行功耗小且能够实现充分换热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旋转换热器及换热系统,适用于换热设备的。


技术介绍

1、强制对流换热器是通过强制对流实现换热,其必须借助于泵或风扇等让能源物质产生流动,从而产生液流或者气流,与换热器发生热交换。强制对流的换热效率主要取决于管内换热介质和管外能源物质的换热效率,如果任何一个的换热系数过小,则整个系统的换热系数将直接与较小的换热系数相关联。因此,强化管内及管外的换热效率,一直是促进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

2、流通当量直径小于4mm的小通道管路换热器或者流通当量直径小于1mm的微通道管路换热器,是近几年来强化管内换热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于流通当量直径变小,管内换热介质在换热时会发生微通道效应,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内的换热系数。在管内换热效率提升的同时,遇到的问题是管外换热系数提升缺乏有效手段。因为目前强化管外换热的有效手段通常只有加大管外能源物质的流动速率,即通过换热器的能源物质流量需要加大,此时会给泵或者风扇带来额外的问题,比如噪音、电功耗等问题,特别是风机在产生大流量气流的同时所产生的噪音令人无法承受。

3、因此,现有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和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中心转轴的内部空腔连通,换热介质能够从所述中心转轴的内部空腔流入所述换热管中,所述换热管能够绕着所述中心转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进管和集出管,所述中心转轴内设有分隔件以将其内部空腔相互隔开,分别形成所述集进管和所述集出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两个通道相互独立或者通过连接件形成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所述换热管并联排布并用连接件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和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换热管与所述中心转轴的内部空腔连通,换热介质能够从所述中心转轴的内部空腔流入所述换热管中,所述换热管能够绕着所述中心转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进管和集出管,所述中心转轴内设有分隔件以将其内部空腔相互隔开,分别形成所述集进管和所述集出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至少两个通道相互独立或者通过连接件形成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所述换热管并联排布并用连接件形成整体,在远离所述中心转轴的远端设有中集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中集管,另一端连接到所述集进管或所述集出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所述中集管和所述连接件形成扇叶状的换热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转轴在所述集进管和所述集出管的换热介质流进和流出的开口处设有密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有供换热介质流进的端口,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有供换热介质流出的端口,所述中心转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集进管的开口形成转动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集出管的开口形成转动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远离中心转轴的一端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换热管之间形成转动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的内部设有集流通道,所述密封组件上还设有流出端口,所述集流通道与所述流出端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上设有通道卡口,所述通道卡口的当量直径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当量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旋转换热器的轴向方向在所述通道卡口处设置分隔壁,所述分隔壁的内部和外部分别形成有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斌斌陈光明赵文龙茅新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易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