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及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6560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免疫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及检测方法。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包括:引流通道,多条引流通道分别独立连通加样口和引流台;引流通道包括:长距离引流通道和短距离引流通道;长距离引流通道连接加样口和引流台的长度大于短距离引流通道;将检测小尺寸靶标的检测试剂条设置在长距离引流通道对应的引流台上,检测大尺寸靶标的检测试剂条设置在短距离引流通道对应的引流台上。通过上述引流通道布置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多靶标实现同步一次性检测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导致现有技术中简单地将细菌、病毒和毒素蛋白组合在一起时,检测试剂卡检测效率无法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免疫诊断,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物探针多通道免疫层析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通道免疫层析试纸盘,现有的多通道免疫层析试纸盘及本专利专利技术人在先专利中,例如公开号为cn101261270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利用试纸盘的独特多载物台设计和引流垫实现了样品溶液在各通道内试纸之间的均匀分配以及后续的样品溶液的同步层析,得以实现多种靶标的同时检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从样品加入到多种靶标检测试剂条层析无严格的流道区分,存在样品溶液在接触试剂条的样品垫、标记垫后返流和相邻通道扰流的情况,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目前的结构可实现的是样品溶液在多通道检测试剂条上的同步层析,而非其中待检测靶标的同步层析。

2、由于生物危害因子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危害因子的尺寸不同,现有技术中的生物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缺乏针对细菌、病毒、毒素等实现防止川流扰流设计和多种类靶标层析检测同步性设计。例如,细菌、病毒、毒素作为分散悬浮在溶剂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为基于生物探针多通道免疫层析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拼装相连的上壳体(5)和下壳体(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片(8)和所述引流槽(7)过盈配合插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5)和所述下壳体(6)二者其一上的铆钉结构(9),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体(5)和所述下壳体(6)二者另一上的环槽结构(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为基于生物探针多通道免疫层析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拼装相连的上壳体(5)和下壳体(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片(8)和所述引流槽(7)过盈配合插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5)和所述下壳体(6)二者其一上的铆钉结构(9),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体(5)和所述下壳体(6)二者另一上的环槽结构(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危害因子检测试剂卡,其特征在于,配合相连的所述铆钉结构(9)和所述环槽结构(10)设置在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引流通道的一侧。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蕾孙崇思胡秋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