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碳化硅MOSFET的制备方法及碳化硅MOSFET技术_技高网

一种碳化硅MOSFET的制备方法及碳化硅MOSFET技术

技术编号:4096207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硅MOSFET的制备方法及碳化硅MOSFET,包括:在碳化硅衬底上依次生长缓冲层和漂移区;基于多个预先制作的掩膜版,依次通过多个掩膜版分别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集成二极管p区、pwell区和源极区域;其中,多个掩膜版根据注入区域的要求均具有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多个掩膜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形成具有多组宽度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集成二极管p区,可以增强二极管的导通性能和抗浪涌电流能力,并且可以有效降低芯片中央的结温,从而使得降低结温的芯片中央和芯片边缘的温度差更小,因此芯片整体呈现的是相对均匀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保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mosfet的制备方法及碳化硅mosfet。


技术介绍

1、传统硅基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已经逐渐接近材料的物理极限,而采用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所制作的器件具有高频、高压、耐高温、抗辐射等优异的工作能力。sic mosfet作为sic器件的代表,具备低导通损耗、快开关速度、高工作频率等诸多优异特性,现已逐渐在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发电、工业控制、柔性直流输电等应用场景中得到推广和使用。

2、sicmosfet具有更高的效率与功率密度,非常适合应用于电能变换领域。然而,由于sic栅氧化层界面态密度较高、可靠性较差等问题的影响,sic mosfet一般难以承受较高的结温,sicmosfet芯片在工作状态下,由于芯片不同区域散热效率的不同,芯片不同区域间会出现温度梯度,芯片中央区域往往表现出较高的结温,使得sicmosfet芯片在部分区域结温未达极限的情况下仍存在高温失效的风险,对sic mosfet芯片的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

3、sicmosfet因其内部自带体二极管可以免外接续流二极管,从而降低电路设计复杂度和系统成本。然而,在电力电子系统应用过程中追求工作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同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当电力电子系统出现故障时,在保护电路来不及做出反应或者没有保护电路的情况下,sicmosfet器件本身需要承受浪涌的冲击,而浪涌电流主要流通sicmosfet的体二极管,该过程虽然很短暂,但对器件的要求却很高。有研究表明,当浪涌电流超过器件的承受能力时,sicmosfet器件发生了栅源短路,解剖之后发现了芯片表面铝电极发生熔化、源极欧姆接触层消失、pwell区出现退化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碳化硅mosfet的制备方法,包括:

2、在碳化硅衬底上依次生长缓冲层和漂移区;

3、基于多个预先制作的掩膜版,依次通过多个掩膜版分别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集成二极管p区、pwell区和源极区域;

4、其中,多个掩膜版根据注入区域的要求均具有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多个掩膜孔。

5、优选的,所述掩膜版包括:形成集成二极管p区的第一掩膜版、形成pwell区的第二掩膜版和形成源极区域的多个第三掩膜版。

6、优选的,基于多个预先制作的掩膜版,依次通过多个掩膜版分别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集成二极管p区、pwell区和源极区域,包括:

7、通过向所述第一掩膜版的多个不同宽度的掩膜孔在n-漂移区内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集成二极管p区;

8、通过向所述第二掩膜版的多个不同宽度的掩膜孔在所述n-漂移区内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pwell区;

9、依次利用各第三掩膜版在所述pwell区内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源极区;

10、其中,所述源极区包括:n+区和p+区。

11、优选的,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等于或者高于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

12、优选的,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的宽度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逐渐增加的幅度随机,每个增加幅度不小于0.05μm。

13、优选的,所述pwell区的离子掺杂浓度低于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和集成二极管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

14、优选的,相邻的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与pwell区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μm-6.0μm。

15、优选的,所述pwell和集成二极管p区的形状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条形、圆形、环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

16、优选的,所述多个第三掩膜版包括:形成源极区中n+区的n+掩膜版和形成源极区中p+区的p+掩膜版;

17、依次利用各第三掩膜版在所述pwell区内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源极区,包括:

18、通过所述n+掩膜版的多个不同宽度的掩膜孔在pwell区内同时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多个具有相同离子掺杂浓度且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n+区;

19、通过所述p+掩模版上的多个不同宽度的掩膜孔在所述n+区上或pwell区上同时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多个具有相同离子掺杂浓度且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p+区。

20、优选的,所述n+区的最小宽度范围为:0.1μm-3.0μm;所述n+区的离子注入深度为0.2μm-0.5μm;所述n+区的离子杂质浓度为1x1018cm-3-1x1019cm-3。

21、优选的,所述p+区的宽度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逐渐增加的幅度随机,每个增加幅度不小于0.05μm。

22、优选的,所述p+区的最小宽度范围为:0.1μm-3.0μm;所述p+区的离子注入深度为0.2μm-0.7μm;所述p+区的离子杂质浓度为2x1018cm-3-2x1019cm-3。

23、优选的,在所述基于预先制作的多个第三掩模版上的掩膜孔,在所述pwell区内进行多次离子注入,生成源极区域之后,还包括:

24、在所述漂移区上制备栅氧化层和多晶硅,在所述栅氧化层和多晶硅的外表面包裹隔离介质层;

25、在所述源极区域和隔离介质层上生长金属层,在碳化硅衬底下方生长金属层。

26、优选的,所述栅氧化层的材料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sio2、sin和al2o3;

27、其中,所述栅氧化层的厚度为10nm-100nm。

28、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碳化硅mosfet,包括:碳化硅衬底、生成在所述碳化硅衬底上的缓冲层、生长在所述缓冲层上的漂移区、在所述漂移区上设有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大的集成二极管p区、pwell区和源极区域;

29、其中所述源极区域包括:n+区和p+区,所述p+区嵌于所述n+区内部,所述n+区嵌于pwell区内部。

30、优选的,在相邻的所述pwell区和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之间的jfet区域、部分的所述n+区域、部分的所述pwell区域、以及部分的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上设有栅氧化层;在所述栅氧化层上设有多晶硅;在所述栅氧化层和多晶硅外表面包裹有隔离介质层;在所述源极区域和隔离介质层上生长有金属层,在碳化硅衬底下方生长有金属层。

31、优选的,所述n+区宽度为0.1μm-3.0μm,n+区深度为0.2μm-0.5μm,n+区的杂质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MOSFE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版包括:形成集成二极管p区的第一掩膜版、形成pwell区的第二掩膜版和形成源极区域的多个第三掩膜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多个预先制作的掩膜版,依次通过多个掩膜版分别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集成二极管p区、pwell区和源极区域,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等于或者高于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的宽度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逐渐增加的幅度随机,每个增加幅度不小于0.05μm。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well区的离子掺杂浓度低于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和集成二极管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与pwell区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μm-6.0μ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well和集成二极管p区的形状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条形、圆形、环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三掩膜版包括:形成源极区中n+区的n+掩膜版和形成源极区中p+区的p+掩膜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区的最小宽度范围为:0.1μm-3.0μm;所述n+区的离子注入深度为0.2μm-0.5μm;所述n+区的离子杂质浓度为1x1018cm-3-1x1019cm-3。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的宽度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逐渐增加的幅度随机,每个增加幅度不小于0.05μ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的最小宽度范围为:0.1μm-3.0μm;所述p+区的离子注入深度为0.2μm-0.7μm;所述p+区的离子杂质浓度为2x1018cm-3-2x1019cm-3。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预先制作的多个第三掩模版上的掩膜孔,在所述pwell区内进行多次离子注入,生成源极区域之后,还包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氧化层的材料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SiO2、SiN和Al2O3;

15.一种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衬底、生成在所述碳化硅衬底上的缓冲层、生长在所述缓冲层上的漂移区、在所述漂移区上设有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大的集成二极管p区、pwell区和源极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所述pwell区和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之间的JFET区域、部分的所述n+区域、部分的所述pwell区域、以及部分的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上设有栅氧化层;在所述栅氧化层上设有多晶硅;在所述栅氧化层和多晶硅外表面包裹有隔离介质层;在所述源极区域和隔离介质层上生长有金属层,在碳化硅衬底下方生长有金属层。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n+区宽度为0.1μm-3.0μm,n+区深度为0.2μm-0.5μm,n+区的杂质浓度为1x1018cm-3-1x1019cm-3。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宽度为0.1μm-3.0μm,p+区深度为0.2μm-0.7μm,p+区的杂质浓度为2x1018cm-3-2x1019cm-3。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等于或者高于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pwell区的离子掺杂浓度低于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和集成二极管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与pwell区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μm-6.0μm。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pwell和集成二极管p区的形状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条形、圆形、环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碳化硅MOSFET,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氧化层的材料至少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mosfet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掩膜版包括:形成集成二极管p区的第一掩膜版、形成pwell区的第二掩膜版和形成源极区域的多个第三掩膜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多个预先制作的掩膜版,依次通过多个掩膜版分别进行多次离子注入,形成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宽度逐渐增加的集成二极管p区、pwell区和源极区域,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等于或者高于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的宽度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逐渐增加的幅度随机,每个增加幅度不小于0.05μm。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well区的离子掺杂浓度低于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和集成二极管p区的离子掺杂浓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集成二极管p区与pwell区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μm-6.0μ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well和集成二极管p区的形状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条形、圆形、环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三掩膜版包括:形成源极区中n+区的n+掩膜版和形成源极区中p+区的p+掩膜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区的最小宽度范围为:0.1μm-3.0μm;所述n+区的离子注入深度为0.2μm-0.5μm;所述n+区的离子杂质浓度为1x1018cm-3-1x1019cm-3。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的宽度从碳化硅mosfet芯片边缘至芯片中央逐渐增加的幅度随机,每个增加幅度不小于0.05μm。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的最小宽度范围为:0.1μm-3.0μm;所述p+区的离子注入深度为0.2μm-0.7μm;所述p+区的离子杂质浓度为2x1018cm-3-2x1019cm-3。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预先制作的多个第三掩模版上的掩膜孔,在所述pwell区内进行多次离子注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喜平魏晓光汤广福安运来桑玲张文婷刘瑞杜泽晨李晨萌杨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慧能源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