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6149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集尘和灰尘清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罩,还包括收集部件;收集部件包括设置于集尘罩一侧顶部的除尘管接头,设置于除尘罩两侧的废料排出口,设置于废料排出口一侧的废料排出气缸,对称设置于除尘罩一端的吹扫接口,设置于吹扫接口底部的飞溅收集口,两侧的飞溅收集口为黄铜材质,设置于集尘罩内部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及第三挡板。清理组件对废料排出板的表面进行刮动清理,清理件的一侧紧贴废料排出板的内表面刮动,使得清理件的底部对附着在废料排出板上的顽固灰尘进行刮动清理,提高了集尘装置的清洁度,从而提高集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但不限于集尘和灰尘清理,尤其涉及一种近端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许多步骤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工人和设备的健康和安全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针对粉尘收集的装置主要有两种:袋式过滤器和静电除尘器,袋式过滤器虽然对粉尘的收集效率较高,但是需要定期更换滤袋,维护成本较高。静电除尘器虽然运行稳定,但是设备投资大,能耗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近端集尘装置,既能有效收集粉尘,又能降低维护成本和设备能耗。

2、在公告号为cn114522476b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旋风分离原理的缩径螺旋除尘通道,通过采用三段螺旋通道,气流在第一圆弧段中因为离心力作用在经过第一除尘口时将气流中的大灰尘颗粒分离到集尘附件中,随着第二圆弧段与第三段圆弧段的圆弧半径减小,而螺旋通道截面不变,使得气流中的灰尘颗粒产生的离心力越来越大,使灰尘中的较小颗粒依次进入第二圆弧段与第三段圆弧段的集尘附件中,经过多级除尘,达到比较高的除尘效率;

3、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缺陷:

4、1、在除尘时通过气流的离心力作用将大小颗粒分离,其气流在带动灰尘在螺旋通道中进行转动时,因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呈圆弧状,且圆弧半径越来越小,会使得气流中的灰尘颗粒产生的离心力越来越大,颗粒受离心力的作用会撞击在圆弧的侧壁,长时间的运行会导致螺旋通道的侧壁内必然会黏附灰尘,离心力越大会使得灰尘颗粒撞击通道内壁的力越大,继而造成灰尘颗粒粘附在内壁上越牢固,长时间会造成其通道内壁得不到清理,使得收集效率很低下

5、2、不同通道侧壁开设的除尘口较小,容易造成灰尘的堵塞,从而造成装置清理和维护的成本较高;且当圆弧半径越小时,气流转动速度会越快,灰尘的运动速度也越快,当灰尘较多时,会使得灰尘因来不及从除尘口飞出,从而造成不同颗粒来不及飞出而飞往下一除尘口,使得不同大小的灰尘颗粒都从最后一个除尘口飞出,导致除尘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问题存在不同大小的灰尘颗粒分离除尘效率和装置清理和维护效果不能得到很好均衡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近端集尘装置。

2、其目的在于:可以实现不同大小和质量的灰尘颗粒进行分离收集以及对灰尘收集后装置的清理效果,以实现收集效率和清理维护效率的同步提升,进而提高装置的集尘效率和使用寿命。

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罩,还包括收集部件;

4、所述收集部件设置于集尘罩的内部,用于收集灰尘;

5、所述收集部件包括设置于集尘罩一侧顶部的除尘管接头,设置于除尘罩两侧的废料排出口,设置于废料排出口一侧的废料排出气缸,对称设置于除尘罩一端的吹扫接口,设置于吹扫接口底部的飞溅收集口,两侧的飞溅收集口为黄铜材质,设置于集尘罩内部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以及第三挡板。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飞溅收集口设在打磨头附近,飞溅收集口的形状及位置是根据打磨抛射的角度而设计的,方便飞溅的收集,通过吹扫口向集尘罩内部吹入高速气体,在飞溅收集口附近形成负压,将产生的飞溅、碎屑和粉尘引导吸入过滤器,飞溅通过集尘罩内部的通道,较大的颗粒受重力影响,落入废料仓,轻质粉尘顺着除尘管道被过滤袋吸附,当废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废料排出气缸工作,打开废料排出口,排出废料,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向设置,将吹入集尘罩内的废料灰尘阻挡,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均呈弧形状设计,使得高速气流出入时,将灰尘引导从过滤组件上通过,第三挡板的弧形状设计使得被吹入的灰尘可以沿着其侧壁滑落,便于灰尘的收集。

7、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罩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清理部件,所述清理部件包括设置于废料排出口上的废料排出板,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两侧与废料排出气缸转动连接的连接板,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上的拉动组件,设置于拉动组件底部的清理组件,设置于清理组件一侧的限位组件;

8、所述拉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上的弧形滑动板,开设于弧形滑动板上的滑动孔,设置于弧形滑动板顶部一侧的固定柱,设置于固定柱底部的拉动件,且拉动件的一侧与清理组件固定连接。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废料排出气缸工作时,气缸收缩使得连接板带动废料排出板转动打开,废料排出板为弧形状设计,当废料排出板打开时,使得落入并堆积在废料排出板内的灰尘掉落,此时,随着废料排出板的打开,限位组件被拉动转动使得清理组件跟随拉动组件移动,在此过程中,拉动件逐渐复位,拉动件可以为弹簧,拉动清理组件沿着弧形滑动板滑动,使得清理组件对废料排出板的表面进行刮动清理,避免高速气流带动的灰尘和碎屑长时间撞击在废料排出板,造成废料排出板上灰尘和碎屑的堆积和粘连,导致灰尘清理不彻底和收集空间的减小。

10、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上的清理件,且清理件设置于两个弧形滑动板之间,开设于清理件中部的转动槽,以及开设于转动槽两侧的转动孔,且清理件一侧的顶部与拉动件固定连接。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件的一侧紧贴废料排出板的内表面,当清理件被拉动沿着弧形滑动板转动时,使得清理件的底部对附着在废料排出板上的顽固灰尘进行刮动清理,提高了集尘装置的清洁度,从而提高集尘效率。

12、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转动槽内的转动柱,对称设置于转动柱两侧的转动杆,且转动杆与转动孔转动连接,且转动柱与转动槽转动连接,以及设置于转动柱顶部的限位杆。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废料排出板打开时,弧形滑动板拉动转动杆,使得柱拉动限位杆移动,限位杆被拉动使得过滤组件转动,从而下压推动组件,使得刮动组件可以对过滤组件上的灰尘进行刮动清理,当废料排出板关闭时,推动组件恢复原状使得过滤组件和限位组件均收回,从而使得清理组件可以在弧形弧度板上滑动,并将拉动件拉出,使得清理件滑动至弧形滑动板的底部,并可以将废料排出板未完全掉落的灰尘刮落,提高清理的效率。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挡板上设置有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三挡板上的推动组件,设置于推动组件顶部的刮动组件,设置于推动组件一侧的过滤组件,以及设置于推动组件和过滤组件之间的下压组件;

15、所述推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三挡板上的安装块,设置于安装块上的推动柱,开设于推动柱内部的推动槽,设置于推动槽底部的推动件,以及设置于推动槽内的推动杆,且推动件的一侧与推动杆固定连接。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组件被拉动时,推动组件被下压,使得推动杆下压推动件,推动件可以弹簧,推动件被压缩使得推动杆下移至推动槽内,使得过滤板和限位杆均下移并向两侧展开,在过滤组件下移时,下压组件下压推动组件使得其顶部的刮动组件沿着过滤板向下移动,将过滤板上下表面的灰尘和碎屑刮下。

1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三挡板上的底块,设置于底块上的过滤板,开设于过滤板上的过滤孔,对称开设于过滤板两侧的移动孔,以及设置于过滤板与第三挡板之间的清理孔,且过滤板的底部与底块转动连接,且过滤板的顶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罩(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部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清理部件,所述清理部件包括设置于废料排出口(22)上的废料排出板,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两侧与废料排出气缸(23)转动连接的连接板,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上的拉动组件(3),设置于拉动组件(3)底部的清理组件(4),设置于清理组件(4)一侧的限位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4)包括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上的清理件(41),且清理件(41)设置于两个弧形滑动板(31)之间,开设于清理件(41)中部的转动槽(42),以及开设于转动槽(42)两侧的转动孔(43),且清理件(41)一侧的顶部与拉动件(3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设置于转动槽(42)内的转动柱(51),对称设置于转动柱(51)两侧的转动杆(52),且转动杆(52)与转动孔(43)转动连接,且转动柱(51)与转动槽(42)转动连接,以及设置于转动柱(51)顶部的限位杆(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28)上设置有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三挡板(28)上的推动组件(6),设置于推动组件(6)顶部的刮动组件(8),设置于推动组件(6)一侧的过滤组件(7),以及设置于推动组件(6)和过滤组件(7)之间的下压组件(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设置于第三挡板(28)上的底块(71),设置于底块(71)上的过滤板(72),开设于过滤板(72)上的过滤孔(73),对称开设于过滤板(72)两侧的移动孔(74),以及设置于过滤板(72)与第三挡板(28)之间的清理孔(75),且过滤板(72)的底部与底块(71)转动连接,且过滤板(72)的顶部与限位杆(53)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动组件(8)包括设置于过滤板(72)底部的下刮动块(81),设置于过滤板(72)顶部的上刮动块(82),且上刮动块(82)和下刮动块(81)均与过滤板(72)的表面滑动连接,设置于上刮动块(82)和下刮动块(81)两侧的刮动斜面(83),对称开设于下刮动板两侧活动槽(84),设置于活动槽(84)内的活动柱(85),且活动柱(85)横穿推动板的一端并与推动杆(64)转动连接,以及设置于上刮动块(82)和下刮动块(81)之间的连接杆(8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组件(9)包括设置于推动柱(61)底部的滑动条(91),开设于滑动条(91)上的下压孔(92),设置滑动条(91)上的T形杆(93),且T形杆(93)的一侧与下压孔(92)滑动连接,设置于T形杆(93)一侧的下压板(94),以及开设于下压板(94)一侧的下压槽(95),且过滤板(72)的底部与下压槽(95)抵接,且下压板(94)的底部与过滤板(72)的一侧转动连接。

9.一种近端集尘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废料排出气缸(23)再次工作将废料排出板关闭时,限位组件(5)被收回,且推动组件(6)推动刮动组件(8)在过滤组件(7)上滑动,使得过滤组件(7)和推动组件(6)被向上顶起,限位组件(5)被顶起收回,使得清理组件(4)在拉动组件(3)上拉长拉动件(34)下移,直至恢复至初始位置,便于下一次废料排出板打开,对附着灰尘和碎屑的清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包括集尘罩(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部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罩(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清理部件,所述清理部件包括设置于废料排出口(22)上的废料排出板,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两侧与废料排出气缸(23)转动连接的连接板,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上的拉动组件(3),设置于拉动组件(3)底部的清理组件(4),设置于清理组件(4)一侧的限位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4)包括设置于废料排出板上的清理件(41),且清理件(41)设置于两个弧形滑动板(31)之间,开设于清理件(41)中部的转动槽(42),以及开设于转动槽(42)两侧的转动孔(43),且清理件(41)一侧的顶部与拉动件(3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设置于转动槽(42)内的转动柱(51),对称设置于转动柱(51)两侧的转动杆(52),且转动杆(52)与转动孔(43)转动连接,且转动柱(51)与转动槽(42)转动连接,以及设置于转动柱(51)顶部的限位杆(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28)上设置有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包括设置于第三挡板(28)上的推动组件(6),设置于推动组件(6)顶部的刮动组件(8),设置于推动组件(6)一侧的过滤组件(7),以及设置于推动组件(6)和过滤组件(7)之间的下压组件(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近端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7)包括设置于第三挡板(28)上的底块(71),设置于底块(71)上的过滤板(72),开设于过滤板(72)上的过滤孔(73),对称开设于过滤板(72)两侧的移动孔(74),以及设置于过滤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海周中朝林森黄飞王凯魏延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一唯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