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特征尺寸持续微缩,传统三栅或双栅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在3nm以下节点受到限制,与主流后高介电常数金属栅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工艺兼容的纳米环栅晶体管(gaafet)将是实现尺寸微缩的下一代关键结构。纳米环栅晶体管(gaafet)中的内侧墙(inner spacer)的结构、形貌与材料对器件与电路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内侧墙有效隔离源漏与栅极,并获得最佳的综合性能(包括有效驱动电流,有效寄生电容等)。
2、然而,现有技术中,内侧墙的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对内侧墙结构进行回刻蚀处理,增大沟道层与源漏外延层的接触面积,降低源漏外延层错位生长的产生,提升载流子迁移率,提升半导体器件性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侧壁到源漏开口暴露出的沟道层侧壁的距离范围为:1nm~3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厚度范围为:1nm~3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表面到源漏开口暴露出的沟道层侧壁的距离范围为:1nm~25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硅碳氮、碳氧氮硅、碳氧化硅以及氮氧化硅。
6.如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侧壁到源漏开口暴露出的沟道层侧壁的距离范围为:1nm~3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厚度范围为:1nm~3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表面到源漏开口暴露出的沟道层侧壁的距离范围为:1nm~25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氧化硅、硅碳氮、碳氧氮硅、碳氧化硅以及氮氧化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构包括:栅介质层、位于所述栅介质层表面的高介电材料层、位于所述高介电材料层上的势垒层以及位于所述势垒层表面的功函数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源漏掺杂层表面的介质层;位于所述介质层内的导电插塞;所述导电插塞的材料包括钨。
8.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形成所述源漏掺杂层之后,在所述源漏掺杂层上形成第一介质层;在形成所述第一介质层之后,去除所述伪栅极结构,形成栅极开口;在去除所述伪栅极结构后,去除所述牺牲层,形成栅极沟槽;在所述栅极开口和所述栅极沟槽内形成栅极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栅极结构包括伪栅氧化层和位于所述伪栅氧化层表面的伪栅层;所述伪栅层的材料包括多晶硅。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沟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初始衬底,在所述初始衬底表面形成初始复合层,所述初始复合层包括若干层重叠的沟道材料层以及位于相邻两层所述沟道材料层之间的牺牲材料层;在所述初始复合层表面形成第一掩膜层;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华湘,曹磊,李庆坤,张青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