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探,尤其涉及一种扩眼装置及钻井设备。
技术介绍
1、在油气田开发的中后期,老井加深、小井眼钻进、套管开窗侧钻等技术成为油气开采的常规工艺手段。在小井眼钻进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缩颈卡钻、套管下放困难、固井质量差等。特别是,井眼缩颈造成钻具上提、下放被卡等问题比较明显,这会影响机械钻进的速度,容易发生卡钻等复杂情况,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钻具被掩埋而报废。
2、为了解决此问题,扩眼装置被广泛应用,扩眼装置能够对钻井的井壁外扩,从而使得井眼扩大。井眼扩大则能够解决钻具被卡的问题。当然,扩眼装置不局限于小井眼钻进场景,在其它的钻探场景中也会被用到。
3、相关技术中的扩眼装置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在投球后通过钻井液的憋压才能开启扩眼装置,但是扩眼装置一旦开启则无法闭合。只能重新上提钻井设备后更换新的扩眼装置,这会对钻进工作带来较大的额外工作负荷,导致钻进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扩眼装置及钻井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涉及的扩眼装置一旦开启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外壳(10)、中心管(20)、上压缩弹簧(30)、多个安装座(40)和多个扩眼刀具(5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10)包括上接头(11)和上壳体(12),所述上接头(1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上壳体(12)之内,并与所述上壳体(12)螺纹配合而固定相连,所述上壳体(12)内设有朝向所述上接头(11)的第一限位面(02),所述中心管(20)包括管本体(22)和第一环状凸起(23),所述第一环状凸起(23)固定于所述管本体(22),且绕着所述管本体(22)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外壳(10)、中心管(20)、上压缩弹簧(30)、多个安装座(40)和多个扩眼刀具(50),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外壳(10)包括上接头(11)和上壳体(12),所述上接头(1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上壳体(12)之内,并与所述上壳体(12)螺纹配合而固定相连,所述上壳体(12)内设有朝向所述上接头(11)的第一限位面(02),所述中心管(20)包括管本体(22)和第一环状凸起(23),所述第一环状凸起(23)固定于所述管本体(22),且绕着所述管本体(22)的圆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环状凸起(23)被夹紧固定在所述上接头(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面(0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0)的部分伸至所述筒状外壳(10)与所述管本体(22)之间,所述管本体(22)、所述安装座(40)、所述第一环状凸起(23)和所述筒状外壳(10)围成第一环状空间(03),所述上压缩弹簧(30)套设于所述管本体(22)之外,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23)和所述安装座(40)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眼装置还包括弹簧限位套(60),所述弹簧限位套(60)处在所述第一环状空间(03)之内,且套于所述上压缩弹簧(30)之外,所述弹簧限位套(60)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座(40)相连,所述弹簧限位套(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23)相对,且在所述上压缩弹簧(30)被压缩至警戒长度时,所述弹簧限位套(6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23)限位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0)包括限位座(41),所述限位座(41)与所述中心管(20)滑动配合,且所述扩眼刀具(50)活动地设于所述限位座(41)上,在所述中心管(20)通入第一预设压力的钻井液的情况下,具有所述第一预设压力的所述钻井液驱动所述安装座(40)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限位座(41)与所述条形孔(01)的第一端部限位接触;在所述中心管(20)通入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的钻井液的情况下,所述上压缩弹簧(30)伸长并驱动所述多个安装座(40)向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限位座(41)与所述条形孔(01)的第二端部限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0)还包括第一顶套(42),所述第一顶套(42)套设于所述中心管(20)之外,所述第一顶套(42)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座(41)相连,所述第一顶套(42)的第二端伸至所述筒状外壳(10)与所述中心管(20)之间,且与所述上压缩弹簧(30)的端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0)还包括为筒状结构的第二顶套(44),所述扩眼装置还包括均为筒状结构的流道转换器(71)和流道控制器(72),所述流道转换器(71)固定于所述筒状外壳(10)之内,且套于所述中心管(20)的第二端之外,所述流道控制器(72)设于所述流道转换器(71)之内,并与所述流道转换器(71)滑动配合,所述流道转换器(71)设有第一孔(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衣方宇,于开斌,唐钦锡,刘付喜,陈强,庞皓安,于丰宁,郑清阳,廖奉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