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支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5799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从支架远端至支架近端依次连接的第一端、第一编织段、过渡段、第二编织段和第二端;第二编织段具有双层结构,第二编织段包括支撑层和封堵层,封堵层的内径大于等于支撑层的外径并覆盖在支撑层上。利用该支架,第二编织段包括支撑层和封堵层,封堵层的内径大于等于支撑层的外径,其中,支撑层用于提供径向支撑力;封堵层用于提供阻挡作用,避免血管斑块嵌入支架从而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现象的出现,以避免支架内狭窄以及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源神经介入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


技术介绍

1、微创介入手术是治疗血管内狭窄的一种常见治疗手段。目前,对于血管内狭窄的主要治疗技术有球囊扩充、球扩支架植入、自膨式支架植入等不同的方法。其中,支架植入治疗血管内狭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技术。

2、然而,对于球扩支架而言,由于其易产生塑性变形的原因,故其在治疗适应症的选择上较为局限,难以有效应用于弯段病灶。而对于自膨式支架来说,则需有效平衡其径向支撑力。若支撑力太弱,难以有效支撑病灶,易导致残余狭窄的出现;若支撑力较高,则支架网孔或波杆易嵌入血管斑块中,导致严重的内膜增生,从而引起再狭窄或支架内狭窄的出现。考虑到增大支架径向支撑力并不困难,故如何设计支架结构,使其在具有较高径向支撑力的同时,仍能避免内膜过度增生导致支架内狭窄或血管再狭窄则成为血管狭窄病灶处理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从支架远端至支架近端依次连接的第一端、第一编织段、过渡段、第二编织段和第二端,第一编织段用于贴合及铆钉血管壁,第二编织段用于与至少部分病灶贴合;第二编织段具有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包括支撑层和封堵层,封堵层的内径大于等于支撑层的外径;其中,支撑层用于提供径向支撑力;封堵层用于提供金属覆盖率并提供阻挡作用,避免血管斑块嵌入支架从而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现象的出现,以避免支架内狭窄再狭窄的发生。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从支架远端至支架近端依次连接的第一端、第一编织段、过渡段、第二编织段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编织段具有双层结构,所述第二编织段包括支撑层和封堵层,所述封堵层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径并覆盖在所述支撑层上。利用该支架,第二编织段包括支撑层和封堵层,封堵层的内径大于等于支撑层的外径。其中,支撑层用于提供径向支撑力;封堵层用于提供阻挡作用,避免血管斑块嵌入支架从而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现象的出现,以避免支架内狭窄再狭窄的发生。

3、优选的,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头数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头数,且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径小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径,以使所述封堵层的编织密度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密度,所述支撑层的力学强度大于等于所述封堵层的力学强度。通过该实施方式,由较细的编织丝编织而成的较密的编织层作为封堵层能够起到阻挡作用,避免血管斑块嵌入支架从而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现象的出现,以避免支架内狭窄再狭窄的发生;由具有较高强度的较粗的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编织层作为支撑层,可以提供较高的支撑力支撑病灶。

4、优选的,所述封堵层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密度,并且所述支撑层的力学强度大于所述封堵层的力学强度。

5、优选的,,所述第二编织段的金属覆盖率为20%至35%;其中所述封堵层的金属覆盖率为20%至25%,所述支撑层的金属覆盖率为5%至10%。

6、优选的,所述第一端为封闭端。通过该实施方式,能够避免支架释放过程中损伤血管。

7、优选的,所述封闭端为圆周编织环。

8、优选的,所述支架还包括显影标记点,所述显影标记点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第二端。通过该实施方式,显影标记点能够在植入过程中指示术者进行判断。

9、优选的,所述显影标记点包括显影弹簧或显影空心环,所述显影弹簧或所述显影空心环缠绕或环绕所述第一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第二端;所述显影弹簧和所述显影空心环由钽、金、铂铱及铂钨中的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构成。通过该实施方式,显影弹簧和显影空心环能够在植入过程中指示术者进行判断。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编织段的金属覆盖率为10%至20%。

11、优选的,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头数为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头数的两倍;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径为0.0010至0.0020英寸,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径为0.0020至0.0030英寸。通过该实施方式,由较细的编织丝编织而成的较密的编织层作为封堵层能够起到阻挡作用,避免血管斑块嵌入支架从而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现象的出现,以避免支架内狭窄再狭窄的发生;由具有较高强度的较粗的编织丝编织而成的编织层作为支撑层,可以提供较高的支撑力支撑病灶。

12、优选的,所述封堵层的编织形式为1压2,所述支撑层的编织形式为1压1。

13、优选的,所述第二编织段的所述支撑层和所述封堵层一体化编织成型。通过该实施方式,有利于节约成本并提高安全性能,避免支撑层和封堵层脱离。

14、优选的,所述过渡段通过第一编织段延伸出的编织丝拧丝或者并丝编织形成,并包括4n个过渡段单元,其中n为整数。通过该实施方式,并丝结构更为简单,有利于避免编织错误的发生,而拧丝能够确保两根丝线更好地结合成为一体,同时,过渡段可以增强力学性能的传递,以及使支架更加顺应血管壁。

15、优选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编织段、所述过渡段、所述第二编织段和所述第二端的编织丝丝头数均相等。所述支架为一体编织成型,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编织段、所述过渡段、所述第二编织段和所述第二端的编织丝丝头数均相等。

16、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由具有相同或不同编织丝丝径的编织丝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编织段和所述过渡段的所述编织丝的丝径在0.0010至0.0030英寸。

17、本申请提供的支架,相较于现有技术,主要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8、1、利用该支架,第二编织段包括支撑层和封堵层,封堵层的内径大于等于支撑层的外径,其中,支撑层用于提供径向支撑力;封堵层用于提供阻挡作用,避免血管斑块嵌入支架从而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现象的出现,以避免支架内狭窄以及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19、2、第一端作为封闭端能够避免支架释放过程中损伤血管。

20、3、该支架还包括显影弹簧和显影空心环,所述显影弹簧或所述显影空心环缠绕或环绕所述第一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第二端,显影弹簧和显影空心环能够在植入过程中指示术者进行判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支架远端至支架近端依次连接的第一端、第一编织段、过渡段、第二编织段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编织段具有双层结构,所述第二编织段包括支撑层和封堵层,所述封堵层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径并覆盖在所述支撑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头数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头数,且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径小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径,以使所述封堵层的编织密度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密度,所述支撑层的力学强度大于等于所述封堵层的力学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层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密度,并且所述支撑层的力学强度大于所述封堵层的力学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段的金属覆盖率为20%至35%;其中所述封堵层的金属覆盖率为20%至25%,所述支撑层的金属覆盖率为5%至1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为封闭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为圆周编织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影标记点,所述显影标记点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记点包括显影弹簧或显影空心环,所述显影弹簧或所述显影空心环缠绕或环绕所述第一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第二端;所述显影弹簧和所述显影空心环由钽、金、铂铱及铂钨中的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段的金属覆盖率为10%至2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头数为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头数的两倍;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径为0.0010至0.0020英寸,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径为0.0020至0.0030英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层的编织形式为1压2,所述支撑层的编织形式为1压1。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段的所述支撑层和所述封堵层一体化编织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通过第一编织段延伸出的编织丝拧丝或者并丝编织形成,并包括4n个过渡段单元,其中n为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编织段、所述过渡段、所述第二编织段和所述第二端的编织丝丝头数均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由具有相同或不同编织丝丝径的编织丝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编织段和所述过渡段的所述编织丝的丝径在0.0010至0.0030英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支架远端至支架近端依次连接的第一端、第一编织段、过渡段、第二编织段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编织段具有双层结构,所述第二编织段包括支撑层和封堵层,所述封堵层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外径并覆盖在所述支撑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头数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头数,且所述封堵层的编织丝丝径小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丝丝径,以使所述封堵层的编织密度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密度,所述支撑层的力学强度大于等于所述封堵层的力学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层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支撑层的编织密度,并且所述支撑层的力学强度大于所述封堵层的力学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织段的金属覆盖率为20%至35%;其中所述封堵层的金属覆盖率为20%至25%,所述支撑层的金属覆盖率为5%至1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为封闭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为圆周编织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影标记点,所述显影标记点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记点包括显影弹簧或显影空心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淼张宁付诗刘辰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励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