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及其转炉炉壳吊装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及其转炉炉壳吊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5550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及其转炉炉壳吊装方法,构件它包括两根主吊梁、次梁、加强板梁和吊装孔,所述两根主吊梁之间连接次梁,主吊梁的上部及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梁,所述加强板梁上设有吊装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缩短了行车起升的有效距离进一步提高起升高度的工艺艺术,给吊装包括但不限于转炉炉壳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吊装方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吊装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安装,具体的说是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及其转炉炉壳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钢铁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钢铁工业的能耗占据总能耗的11%左右,同时客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等需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在此背景下,国内诸多企业不得不新建或扩建新型生产线,以应对市场需求。在此类工程建设中,涉及转炉炉壳吊装作业时,往往因为工艺结构的原因,行车最大起升高度不满足吊装炉壳吊装最低高度,以至于采用常规吊装方法无法满足安装条件。本文针对此类现象提供一种用于提高行车起升极限的吊装构件,降低了吊装转炉炉壳的工作量。炼钢项目中,单件炉壳体积大、质量较重、炉体较高,受安装方法及空间限制,无法采用以下方法吊装:①无法采用常规的行车钩头-钢丝绳吊装方法(因为转炉炉壳吊装一般在炼钢厂房“加料跨”进行,此跨行车钩头为扁钩,极大限制了行车起升高度);②无法采用汽车吊-钢丝绳吊装方法(因炉前平台的存在,导致汽车吊主臂与炉前平台位置冲突且现场场地多数不具备汽车吊支腿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及其转炉炉壳吊装方法,解决行车起吊高度无法满足安装条件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根主吊梁、次梁、加强板梁和吊装孔,所述两根主吊梁之间连接次梁,主吊梁的上部及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梁,所述加强板梁上设有吊装孔。

4、所述的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梁、次梁、加强板梁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

5、所述的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的转炉炉壳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6、步骤一:转炉炉壳、托圈等设备验收合格、前道工序均完成,具备吊装炉壳条件;

7、步骤二:确认炉壳吊装底面最低标高、根据钢丝绳长度确认炉壳吊耳焊接位置,壳吊耳焊接位置在炉壳四角处,行车扁担梁上极限位距炉壳上表面700-800mm,炉壳底面标高距离托圈上表面500-600mm;

8、步骤三:吊装构件,主吊梁为两片80mm钢板,其上均设置加强板梁、主吊梁四角处设置四处吊装孔、两片主吊梁之间支撑为次梁,次梁为两根h型钢,与主吊梁焊接;

9、步骤四:将吊装构件用行车小钩吊装在行车扁担梁上面;

10、步骤五:将扁担梁上吊具的四处吊装孔与炉壳上四处吊耳用“钢丝绳+卡环”进行连接;

11、步骤六:行车提起炉壳离地后,先试吊,确认行车、吊装器具、炉壳吊耳等各处的连接点均没有问题,制动性能可靠后,方可向炉前平台托圈位置处缓缓平稳靠近;

12、步骤七:炉壳进入托圈中心正上方,且炉壳外壁与退圈内壁均有间隙时,可缓慢下降行车扁担梁至安装标高,固定即可。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及其转炉炉壳吊装方法,取消了行车扁钩以缩小吊物与扁担梁的垂直距离,用来提高行车的有效起升高度,降低了吊装作业量,提高吊装炉壳的效率。

14、在安装转炉炉壳时,受安装方法(滑移梁平移法)限制,吊装炉壳时,炉壳最低点标高需高于“滑移梁上表面标高+托圈高度”200-300mm,导致利用行车常规吊装、汽车吊吊装、便无法满足吊装条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此类问题的特点进行研究创新,仍旧利用单台行车起吊能力配合扁担梁上安装的吊装器具,进一步提升吊装的上极限高度。同时,节省原传统吊装方法中穿插销轴的时间、降低了对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简化了作业内容、提高了安装效率,具有可操作性。

15、安装在行车扁担梁上吊装构件,利用此构件相较于传统销轴穿插方法可节省大量时间、大幅降低成本。相比与传统吊装方法有以下优点:①传统穿插销轴法需要经过两次穿插销轴过程(销轴穿插过程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容易损坏行车扁担梁本体);②传统方法对吊具本身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销轴孔需要机器钻孔,不可现场焊枪切割);③传统方法行车的上极限位低于利用本方案吊装器具的上极限位,在特定情况下不能满足吊装要求。经上述对比,本构件具有制作简单、制作成本便宜、安装简单、提高了传统方法的行车上极限位,缩小了吊钩与吊物的垂直距离,且可设置多处吊耳,使得吊物在起吊过程姿态平稳,降低了对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及作业危险性,简化了工作内容,提高吊装机械的利用率、减少作业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根主吊梁、次梁、加强板梁和吊装孔,所述两根主吊梁之间连接次梁,主吊梁的上部及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梁,所述加强板梁上设有吊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梁、次梁、加强板梁之间均采用焊接连接。

3.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的转炉炉壳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行车起升高度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根主吊梁、次梁、加强板梁和吊装孔,所述两根主吊梁之间连接次梁,主吊梁的上部及两侧分别设有加强板梁,所述加强板梁上设有吊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仁慧赵斌陈文刚崔晓冬宋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