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5376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属于纺纱技术领域。所述混纺纱线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第一纤维生条15~25%、第二纤维生条25~35%、第三纤维生条15~25%及余量为第四纤维生条;所述第一纤维生条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普通涤纶纤维35~55%及余量为导电纤维;所述第二纤维生条为荧光增白涤纶纤维;所述第三纤维生条为涤纶冰凉纤维;所述第四纤维生条为粘胶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涤纶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具备虹彩效应,并通过荧光增白涤纶洁亮,增强虹彩效应,得到亮丽的彩纱;且采用第三纤维生条混纺,对涤纶混纺纱线进行改性,第四纤维生条作为各个纤维生条的混纺的衔接过渡纤维生条;使涤纶混纺纱线能够混纺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属于纺纱。


技术介绍

1、混纺纱线是指用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而成的单纱,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6906547a,公开的一种加工纺织线,所述加工纺织线由天然纤维制成的纺线和腈纶铜络纤维制成的纺线按照60:40的比例,再加入1%至2%的不锈钢纤维混纺制造,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该加工纺织线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不锈钢纤维,不锈钢纤维抗弯刚度较小,具有较好的可能曲性和可纺性,较高的单纤维强力能够较好抵抗服装材料的拉伸变形,掺在天然纤维制成的纺线中混纺,能够提高纺织线的抗静电性能;该专利技术的缺点是不能制备一种防脱涤纶混纺纱线;为此,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831871a,公开了一种涤纶混纺纱线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纺纱线的一端缠绕在供料机构上;步骤二:纺纱线首先穿过引线机构,纺纱线再穿过出料机构ⅰ和出料机构ⅱ之间;步骤三:驱动机构驱动出料机构ⅰ和出料机构ⅱ进行运动,注塑机构对纺纱线进行注塑形成弹性锥体;涤纶混纺纱线,所述涤纶混纺纱线包括纺纱线和弹性锥体,纺纱线上设置有多个弹性锥体,在使用涤纶混纺纱线进行缝合时,弹性锥体在一个方向上方便可以通过布料,当涤纶混纺纱线方向运动时,弹性锥体回卡在布料上,进而达到防脱的性能;现有的涤纶混纺纱线色调单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纺纱得到的涤纶混纺纱线具备亮丽的彩色效果,同时具备一定的抗静电能力。

<p>2、本专利技术的涤纶混纺纱线,所述混纺纱线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第一纤维生条15~25%、第二纤维生条25~35%、第三纤维生条15~25%及余量为第四纤维生条;所述第一纤维生条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普通涤纶纤维35~55%及余量为导电纤维;所述第二纤维生条为荧光增白涤纶纤维;所述第三纤维生条为涤纶冰凉纤维;所述第四纤维生条为粘胶纤维。第一纤维生条和第二纤维生条混纺,能够使混纺纱线具有高饱和度、高亮度和虹彩效应的结构色,并通过光学增白剂,能够将该结构色进一步增强,并通过第一纤维生条具备的良好的导电性,能够弥补第二纤维生条的静电大缺陷;第三纤维生条和第四纤维生条混纺时,即涤纶冰凉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使涤纶混纺纱线具备凉爽舒适性能,同时,能够弥补第二纤维生条的回潮性能。

3、进一步地,所述荧光增白涤纶纤维由聚酯熔体中加入0.02%的ob-1光学增白剂制成,其外观比普通纱线更白更亮丽,具有抗紫外线的功能、白度持久,同时可提高织物洗涤牢度,提高织物的色亮度;所述导电纤维为碳纤维或铜氨纤维。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纤维生条25%、第二纤维生条35%、第三纤维生条25%及余量为第四纤维生条;所述第一纤维生条中各组分中,所述普通涤纶纤维35%及余量为导电纤维,普通涤纶纤维和导电纤维配合,使第一纤维生条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并可被p(st-maa)胶体微球组装液进行组装,第一纤维生条和第二纤维生条混纺,且占据主要的配比,从而使涤纶混纺纱线具备良好的结构色彩效果,并通过第三纤维生条混纺,对涤纶混纺纱线进行改性,第四纤维生条作为各个纤维生条的混纺的衔接过渡纤维生条;使涤纶混纺纱线能够混纺为一体。

5、一种涤纶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包括权利涤纶混纺纱线,所述生产工艺为:将第一纤维生条、第二纤维生条、第三纤维生条和第四纤维生条在开清棉工序和梳棉工序分开加工,再在并条工序混合得到涤纶混纺纱线。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纤维生条加工工艺具体如下:将普通涤纶纤维和导电纤维按照配比混料,接着送入清花圆盘装盘,依次进行a002a抓棉机→a006b自动混棉→a036开棉机→a062电器配棉器→a092双棉箱给棉机→a076单打手成卷机→棉卷和a186梳棉机得到基条;接着将第一纤维生条送入到浸渍设备中浸渍5~8s,浸渍设备内灌注有p(st-maa)胶体微球组装液;接着,匀速拉出并通过鼓风烘箱进行烘燥,得到第一纤维生条;

7、将荧光增白涤纶纤维配料,接着依次进行fa002型抓棉机→a006c型混棉机→a036c型豪猪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单打手成卷机→fa201型梳棉机,得到第二纤维生条;

8、将涤纶冰凉纤维配料,接着依次进行fa002型抓棉机→a006c型混棉机→a036c型豪猪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单打手成卷机→fa201型梳棉机,得到第三纤维生条;

9、将粘胶纤维配料,接着依次进行fa002型抓棉机→a006c型混棉机→a036c型豪猪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单打手成卷机→fa201型梳棉机,得到第四纤维生条;

10、最后将得到的第一纤维生条至第四纤维生条送入fa305型并条机进行并条,并条后送入到fa425型粗纱机,得到涤纶粗纱,接着将涤纶粗纱送入到fa506型细纱机,得到涤纶混纺纱线。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纤维生条完成p(st-maa)胶体微球组装液浸渍并烘燥后,并通过pdms对第一纤维生条进行外部封装,第一纤维生条完成pdms封装后,第一纤维生条经过水洗和摩擦测试后,能够保持结构色效果,具有色彩耐久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涤纶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采用多种功能的涤纶纤维生条并条构成涤纶混纺纱线,通过在一类涤纶纤维生条上组装p(st-maa)胶体微球,使其具备虹彩效应,并通过荧光增白涤纶洁亮,增强虹彩效应,得到亮丽的彩纱;通过在涤纶纤维生条内纺入导电纤维,使涤纶混纺纱线具备导电性,能够解决荧光增白涤纶纤维因为加入光学增白剂,导致表面的摩擦系数发生变化引起的静电大问题,并采用第三纤维生条混纺,对涤纶混纺纱线进行改性,第四纤维生条作为各个纤维生条的混纺的衔接过渡纤维生条;使涤纶混纺纱线能够混纺为一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第一纤维生条15~25%、第二纤维生条25~35%、第三纤维生条15~25%及余量为第四纤维生条;所述第一纤维生条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普通涤纶纤维35~55%及余量为导电纤维;所述第二纤维生条为荧光增白涤纶纤维;所述第三纤维生条为涤纶冰凉纤维;所述第四纤维生条为粘胶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增白涤纶纤维由聚酯熔体中加入0.02%的OB-1光学增白剂制成;所述导电纤维为碳纤维或铜氨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生条25%、第二纤维生条35%、第三纤维生条25%及余量为第四纤维生条;所述第一纤维生条中各组分中,所述普通涤纶纤维35%及余量为导电纤维。

4.一种涤纶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为:将第一纤维生条、第二纤维生条、第三纤维生条和第四纤维生条在开清棉工序和梳棉工序分开加工,再在并条工序混合得到涤纶混纺纱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涤纶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生条加工工艺具体如下:将普通涤纶纤维和导电纤维按照配比混料,接着送入清花圆盘装盘,依次进行A002A抓棉机→A006B自动混棉→A036开棉机→A062电器配棉器→A092双棉箱给棉机→A076单打手成卷机→棉卷和A186梳棉机得到基条;接着将第一纤维生条送入到浸渍设备中浸渍5~8s,浸渍设备内灌注有P(St-MAA)胶体微球组装液;接着,匀速拉出并通过鼓风烘箱进行烘燥,得到第一纤维生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涤纶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生条完成P(St-MAA)胶体微球组装液浸渍并烘燥后,并通过PDMS对第一纤维生条进行外部封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第一纤维生条15~25%、第二纤维生条25~35%、第三纤维生条15~25%及余量为第四纤维生条;所述第一纤维生条中各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普通涤纶纤维35~55%及余量为导电纤维;所述第二纤维生条为荧光增白涤纶纤维;所述第三纤维生条为涤纶冰凉纤维;所述第四纤维生条为粘胶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增白涤纶纤维由聚酯熔体中加入0.02%的ob-1光学增白剂制成;所述导电纤维为碳纤维或铜氨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生条25%、第二纤维生条35%、第三纤维生条25%及余量为第四纤维生条;所述第一纤维生条中各组分中,所述普通涤纶纤维35%及余量为导电纤维。

4.一种涤纶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涤纶混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宇森王波康明立杨成霞赵美美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彩诗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