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4932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包装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先采用脂肪酶和有机酸对于花色苷进行疏水修饰,得到酰化花色苷;之后将酰化花色苷与油相凝胶剂溶解于植物油中作为油相,将热可逆凝胶水溶液作为水相,两者混合,速冷形成凝胶,即得到智能标签。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智能标签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且制备方法简单、绿色、无污染、低能耗;与原始花色苷制备的智能标签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智能标签外部水相既能保护花色苷的泄露,又能保证pH传感信号的进入,最终制备得到的智能标签的稳定性提升,迁移率低且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包装。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食物以商品形式的消费量越来越多,其中也包括大量生鲜产品。同时,消费者的健康饮食意识日益提高,对食品的品质安全也十分关心。生鲜食品在不适的环境中易受外界微生物、内源酶促反应等因素影响,降低其品质甚至腐败,失去营养及商业价值,因此,对生鲜食品进行包装十分有必要,常规食品包装只起到分隔食品与外界污染源、提示商品生产信息的作用,无法提供食品的品质信息。

2、新鲜度指示智能标签通过对微生物生长期新陈代谢的反应直接指示出食品内微生物情况。细菌滋生标识对致病菌的数量进行指示,响应的原理可以是与某些代谢产物(挥发物或非挥发物)反应,或者基于免疫化学反应原理建立病原体检测系统,或ph染料检测食物变质产生的挥发性生物胺,来显示新鲜度(阈值)。

3、制备新鲜度指示智能标签通常是将具有传感功能的色素(比如:花色苷)与传统包装材料(淀粉、聚合物等)简单混合而得到,但是通过混合制备得到的智能标签通常存在色素敏感性差和迁移率高的问题,这使得智能标签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4、目前,智能凝胶是一种解决“色素敏感性差和迁移率高”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包埋形成乳液凝胶来控制色素的迁移,由于花色苷的水溶性,往往只能通过制备油包水乳液凝胶的方法以降低色素的迁移,但是外部的油相无法使得ph信号通过,从而会降低智能凝胶的传感灵敏度,无法实际应用于食品的新鲜度检测。而且,常规用于新鲜度指示智能标签多采用热可逆凝胶速冷得到,这样得到的凝胶在均匀性与可加工性方面效果均较差,不易实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智能标签灵敏度差,色素迁移率高,无法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及其制备方法,即先采用脂肪酶和有机酸对于花色苷进行疏水修饰,得到酰化花色苷;之后将酰化花色苷与油相凝胶剂溶解于植物油中作为油相,将热可逆凝胶水溶液作为水相,两者混合,速冷形成凝胶,即得到智能标签。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智能标签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且制备方法简单、绿色、无污染、低能耗;与原始花色苷制备的智能标签相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智能标签外部水相既能保护花色苷的泄露,又能保证ph传感信号的进入,最终制备得到的智能标签的稳定性提升,迁移率低且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将酰化花色苷与油相凝胶剂溶解于植物油中作为油相,将热可逆凝胶水溶液作为水相,将水相和油相按照体积比7:3-4:1混合均匀,速冷形成凝胶,静置,得到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

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酰化花色苷的制备方法如下:

6、将花色苷、脂肪酶、有机酸、分子筛混合并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加热进行酰化反应,反应结束厚,过滤、去除有机溶剂和未反应原料,干燥,得到酰化花色苷;

7、其中,花色苷为蓝莓花色苷、玫瑰茄花色苷、葡萄花色苷、桑葚花色苷、黑豆花色苷、紫薯花色苷中的一种或多种;

8、脂肪酶为novozym 435、脂肪酶丙烯酸树脂(重组)、脂肪酶(假丝酵母)的一种或几种;novozym 435的酶活为≥5000u/g,脂肪酶丙烯酸树脂(重组)的cas码为9001-62-1,酶活为≥5000u/g;脂肪酶(假丝酵母)的酶活为≥5000u/g;

9、有机酸为阿魏酸或咖啡酸;

10、有机溶剂为正丁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乙腈、叔戊醇、嘧啶、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11、花色苷、脂肪酶、有机酸、分子筛、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0.1g:0.2-0.4g:1.2-1.4g:2-4g:30-60ml;

12、加热进行酰化反应是在40-60℃下反应20-30h;

13、过滤是抽滤,目的是去除去脂肪酶、分子筛;

14、去除有机溶剂和未反应原料是通过旋蒸去除有机溶剂,之后复溶,将复溶后的混合物通过滤膜去除有机酸;

15、干燥是冻干。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油相凝胶剂为蜂蜡、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蜂蜡、甘油单油酸酯的质量比为2-4:1。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酰化花色苷、油相凝胶剂、植物油的用量比为0.6g:3-5g:40-60ml。

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植物油为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热可逆凝胶为可得然胶、明胶、琼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热可逆凝胶水溶液中热可逆凝胶和水的用量比为2-4g:120ml。

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水相和油相制备中需要在70-90℃下搅拌20-40min。

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高速剪切是10000-14000rpm高速剪切2-5min。

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速冷是放入冰盒中进行速冷。

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静置是在4℃下静置10h以上。

2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

2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在包装材料、可穿戴材料或可降解材料中的应用。

27、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在食品、药品或农产品领域中的应用。

2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食品为肉制品或水产品。

29、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肉制品新鲜度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

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肉制品新鲜度的方法,具体如下:

31、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作为检测基质,根据智能标签的颜色变化确定肉制品的新鲜度。

32、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花色苷智能标签灵敏度与降低花色苷低迁移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3、将酰化花色苷与油相凝胶剂溶解于植物油中作为油相,将热可逆凝胶水溶液作为水相,将水相和油相按照体积比7:3-4:1混合均匀,速冷形成凝胶,静置,得到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

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35、(1)本专利技术基于花色苷随ph变化的显色特性以及酰化(疏水)花色苷可以分布在乳液凝胶相界面的结合特性制备得到了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其中酰化(疏水)花色苷可以较好的受到油相的束缚和保护,提高其稳定性并降低其迁移率,外部的水相在保护花色苷稳定性的同时又不会影响ph信号的传感,从而形成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酰化花色苷的制备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相凝胶剂为蜂蜡、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蜂蜡、甘油单油酸酯的质量比为2-4:1;酰化花色苷、油相凝胶剂、植物油的用量比为0.6g:3-5g:40-6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相和油相制备中需要在50-70℃下搅拌20-4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可逆凝胶为可得然胶、明胶、琼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在包装材料、可穿戴材料或可降解材料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在食品、药品或农产品领域中的应用。

9.一种检测肉制品新鲜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了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

10.一种提高花色苷智能标签灵敏度与降低花色苷低迁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兼具高灵敏度与低迁移率的智能标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酰化花色苷的制备方法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相凝胶剂为蜂蜡、甘油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蜂蜡、甘油单油酸酯的质量比为2-4:1;酰化花色苷、油相凝胶剂、植物油的用量比为0.6g:3-5g:40-6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相和油相制备中需要在50-70℃下搅拌20-4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可逆凝胶为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王允何旷林子强金征宇田耀旗赵建伟周星龙杰邱超徐振林邹益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