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4286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建筑防水材料领域,是一种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所用的原料是聚四氢呋喃多元醇、蓖麻油聚醚多元醇,脂肪族异氰酸酯等,按照:S1.首先,将聚四氢呋喃多元醇、蓖麻油聚醚多元醇、天然植物酯增塑剂、纳米硅灰粉、疏水纳米气相二氧化硅、抗氧剂抽入反应釜中,在100—120℃下,保持反应釜内‑0.09—‑0.1MPa的真空下持续搅拌3小时;S2.然后降温至70℃,添加脂肪族异氰酸酯,在氮气保护下,85—95℃下持续搅拌反应3小时等生产工艺。这样的防水涂料制备方法得到的防水涂料具有基层剥离强度高、耐穿刺、高温高湿环境下涂膜不鼓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建筑防水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等级的不断提高,各种建筑材料质量要求不断增加,其中防水材料作为建筑防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且《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防水规范的实施,对工程防水设计工作年限要求进一步提高,并对防水功能重要程度和工程防水使用环境进行了不同级别的划分,对防水的施工和材料的质量进一步做了严格要求。在建筑防水材料中,防水涂料应用越来越为广泛,但是,目前防水涂料在市场上最多的是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水性丙烯酸酯防水涂料、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为三大主流。其中油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技术指标相对是较好的,但是该涂料的抗剥离强度均不高,易于与基层脱离,而且容易被现场的一些杂物轻易刺破,在高湿环境下涂膜易于鼓包,起泡,针对这些不足,且随着新的防水规范的实施,高性能防水涂料越来越备受青睐。

2、从防水施工来看,国内很多建筑基础防水材料还是以沥青卷材和高分子卷材为主,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继续开发一种能在复杂环境中经受起考验的防水涂料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目前防水涂料基层剥离强度不高、不耐穿刺、高温高湿环境下涂膜鼓包问题,提供一种基层剥离强度高、耐穿刺、高温高湿环境下涂膜不鼓包的防水涂料制备方法——一种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制备方法

2、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4、按照重量成份包括:

5、聚四氢呋喃多元醇10—20份、

6、蓖麻油聚醚多元醇 15—25份、

7、脂肪族异氰酸酯 10—20份、

8、靶向催化剂 0.1—0.8份、

9、改性硅烷偶联剂 2—7份、

10、纳米硅灰粉15—30份、

11、疏水纳米气相二氧化硅2—10份、

12、天然植物酯增塑剂 5—15份、

13、抗氧剂0.5—3份;

14、采用“一锅法”分阶梯的制备工艺制备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5、s1.首先,将聚四氢呋喃多元醇、蓖麻油聚醚多元醇、天然植物酯增塑剂、纳米硅灰粉、疏水纳米气相二氧化硅、抗氧剂抽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00—120℃下,保持反应釜内-0.09—-0.1mpa的真空下持续搅拌3小时;

16、s2.然后降温至70℃,添加脂肪族异氰酸酯,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5—95℃下持续搅拌反应3小时;

17、s3.接着降温至75℃,滴加改性硅烷偶联剂,保持75℃持续搅拌反应1小时;

18、s4.最后降温至60℃以下,添加靶向催化剂,搅拌反应1小时后,即可出料,即制备出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蓖麻油多元醇为蓖麻油及脂肪族衍生得到的官能度为2—2.2的特殊多元醇。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靶向催化剂是脂肪胺类+羧基铋、脂环胺类+羧基铋、芳香胺类+羧基铋、醇胺类+羧基铋、铵盐类化合物+羧基铋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不同比例组分。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改性硅烷偶联剂为kh550改性kh560的偶联剂。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脂肪族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按不同比例的混合物。

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防水涂料制备方法得到的防水涂料具有基层剥离强度高、耐穿刺、高温高湿环境下涂膜不鼓包优点。

24、且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25、(1)通过选用蓖麻油聚醚多元醇,该单元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体系中参与反应后能够大大增强聚氨酯防水涂层对基层剥离性能;

26、(2)通过选用靶向催化剂具有不催化空气中微量水分与-nco反应的靶向特性,不用再添加一些潜固化剂去消除气泡,提高了材料经济性,且使制备工艺更加的方便,靶向催化剂的加入有效避免高湿环境下涂层出现气泡、鼓包等不良现象,使防水涂层更加的致密,粘接力强;

27、(3)改性硅烷偶联剂是通过kh550对kh560进行化学改性的偶联剂,通过化学结构的改变降低了分子主链上官能团的活性,添加后在聚氨酯体系中参与反应,改性偶联剂的添加不仅能够赋予材料好的耐候型和粘接力,在成膜固化过程中可以相对促进涂料的固化;

28、(4)通过添加天然植物酯增塑剂,天然植物酯分子插入到树脂分子链间,一方面植物酯的极性酯基与树脂的极性基团“相互作用”,彼此能很好地互溶,不相排斥,从而使树脂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弱,塑性增加,赋予材料更好的柔韧性,使防水涂层能够耐受-57℃的严寒,天然油脂不含有害金属和邻苯类物质,与树脂相容性良好,增塑效果优良,具有优良的抗燃、无毒、环保性能,该产品具有一定的阻燃性和电绝缘性作用。替代目前一些常见的增塑剂,如dop,dbp,dotp,didp,氯化石蜡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蓖麻油多元醇为蓖麻油及脂肪族衍生得到的官能度为2—2.2的特殊多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向催化剂是脂肪胺类+羧基铋、脂环胺类+羧基铋、芳香胺类+羧基铋、醇胺类+羧基铋、铵盐类化合物+羧基铋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不同比例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硅烷偶联剂为KH550改性KH560的偶联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族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不同比例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原料按照重量成份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蓖麻油多元醇为蓖麻油及脂肪族衍生得到的官能度为2—2.2的特殊多元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黏附、耐穿刺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向催化剂是脂肪胺类+羧基铋、脂环胺类+羧基铋、芳香胺类+羧基铋、醇胺类+羧基铋、铵盐类化合物+羧基铋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不同比例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伟伟辛伟马晨关敏杰王晋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防水河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