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91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及施工工艺,该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包括管棚、多个连接梁以及竖撑,管棚包括在沿环向间隔布置在隧道顶部并沿隧道纵向延伸的多个钢管,多个连接梁布置在隧道顶部并沿隧道纵向间隔布置,连接梁沿环向延伸并连接管棚的至少一部分钢管,竖撑为可伸缩结构,竖撑设置在连接梁的下方以对连接梁起到支撑作用,借助竖撑的可伸缩结构来使竖撑的顶端与连接梁保持接触并为连接梁提供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梁来将管棚的至少一部分钢管连接为一个整体,再通过可伸缩的竖撑来调节管棚的支撑,能够针对地质环境的改变而及时调整对管棚的支撑力,维持管棚对隧道的支护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及地下工程,具体涉及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对于下穿既有结构(既有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城市道路、轨道交通设施、公园等)的隧道的施工,为了不破坏既有结构,一般采用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既有结构变形的控制,其控制方法一般是采用监测技术对变形进行实时监测,预测和评估变形的影响,以及利用预应力锚杆、撑拱系统和压填灌浆等支护措施对变形进行控制。目前采用的主要支护措施包括钢支撑、喷射混凝土衬砌和地下连续墙等,这些支护措施旨在为隧道施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并减小对既有结构的影响。但是,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多变,所需的支护强度也随之变化,而现有的支护措施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及施工工艺,以解决上述存在的现有支护措施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棚、多个连接梁以及竖撑,定义隧道的延伸方向为纵向,定义隧道横断面上隧道外轮廓的延伸方向为环向;所述管棚包括在沿环向间隔布置在隧道顶部并沿隧道纵向延伸的多个钢管,从而所述管棚形成横截面为弧形的拱形结构,多个所述连接梁布置在隧道顶部并沿隧道纵向间隔布置,所述连接梁沿环向延伸并连接所述管棚的至少一部分钢管,所述竖撑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竖撑设置在所述连接梁的下方以对所述连接梁起到支撑作用,借助所述竖撑的可伸缩结构来使所述竖撑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梁保持接触并为所述连接梁提供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其特征...

【技术特征摘要】

1.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棚、多个连接梁以及竖撑,定义隧道的延伸方向为纵向,定义隧道横断面上隧道外轮廓的延伸方向为环向;所述管棚包括在沿环向间隔布置在隧道顶部并沿隧道纵向延伸的多个钢管,从而所述管棚形成横截面为弧形的拱形结构,多个所述连接梁布置在隧道顶部并沿隧道纵向间隔布置,所述连接梁沿环向延伸并连接所述管棚的至少一部分钢管,所述竖撑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竖撑设置在所述连接梁的下方以对所述连接梁起到支撑作用,借助所述竖撑的可伸缩结构来使所述竖撑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梁保持接触并为所述连接梁提供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是浇筑在隧道顶部的混凝土暗梁,所述管棚的至少一部分钢管被浇筑在所述混凝土暗梁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还包括可拆卸的钢模板,在所述钢模板和隧道顶面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混凝土暗梁,所述钢模板在所述混凝土暗梁干燥成型后被拆除,并在所述混凝土暗梁的下表面形成模板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伺服韧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管棚的所述钢管沿隧道径向双层布置,从而所述管棚形成双层结构。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有志刘学森张旭阳许黄凯刘瑛杰陈垚斌陈伟煌杨志华沈祖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