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及压缩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69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及压缩机,所提供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动盘、静盘、以及后盖,动盘与静盘啮合形成有压缩腔,静盘和后盖之间形成有排气腔以及位于排气腔外侧的第一缓冲腔;静盘朝向后盖的一侧设有第一回流槽和第二回流槽,后盖内形成有一端延伸至压缩机外的排气道;排气道上还设有第一回流孔和第二回流孔,排气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压缩腔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与排气道连通;第一回流孔通过第一回流槽与第一缓冲腔连通,第一缓冲腔通过第二回流槽与第二回流孔连通,以使经第二腔室进入排气道中的部分气体流经第一缓冲腔后再回流至排气道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1、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相啮合的动盘和静盘。在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中,静盘固定在机架上,动盘由偏心轴驱动并由防自转机构制约,围绕静盘基圆中心,作很小半径的平面转动。气体通过空气滤芯吸入静盘的外围,随着偏心轴的旋转,气体在动静盘啮合所组成的若干个月牙形压缩腔内被逐步压缩,然后由静盘中心处的出气口经静盘与后盖间的排气腔后直接进入排气道。由于气体内具有较大的脉冲,进入排气道后容易对排气道产生冲击,从而产生噪声。现有市场上的压缩机一般是通过在排气道内或排气道中安装消音器来降低这部分噪声,安装消音器虽然可大幅度降低噪声,但由于消音器的安装位置有限,同时反而会大幅度降低气体排量,抑制冷媒的排出效率,如保证排出效率,又会降低噪声抑制效果,并不利于排量较大的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对此,申请号为cn202123146163.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及压缩机,其通过在排气腔内设置隔片,将排气腔分为与静盘上的第一排气口相对的第一腔室,以及与后盖上的第二排气口相对的第二腔室,两腔室通过隔片与排气腔侧壁之间形成的入口连通,使从压缩腔中排放的气体进入排气道前,需依次经过第一排气口→第一腔室→入口→第二腔室,从而实现对气流的缓冲而减小脉冲,从而减弱气体对排气道的冲击。但一些大排量的压缩机(例如排量为45cc或52cc的压缩机)使用该结构时,气流的实际缓冲效果并不理想,故而气体进入排气道后仍会冲击排气道内壁产生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及压缩机,所提供的压缩机排气结构中,气体缓冲通道长度长,缓冲空间大,对气流的实际缓冲效果更佳,更适用于大排量的压缩机的排气降噪。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所述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动盘、静盘、以及后盖,所述动盘与静盘啮合形成有压缩腔,所述静盘和后盖之间形成有排气腔以及位于所述排气腔外侧的第一缓冲腔;所述静盘朝向所述后盖的一侧设有第一回流槽和第二回流槽,所述后盖内形成有一端延伸至所述压缩机外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还设有第一回流孔和第二回流孔,

4、所述排气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压缩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排气道连通;

5、所述第一回流孔通过所述第一回流槽与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通过第二回流槽与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以使经所述第二腔室进入所述排气道中的部分气体流经所述第一缓冲腔后再回流至所述排气道排出。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排气道具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的出气口;

7、在所述排气道向所述压缩机外延伸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回流孔、进气口、第二回流孔和出气口依次排列。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静盘和后盖之间还设有后盖垫片,所述后盖垫片包括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和第五连通通道;

9、所述压缩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10、所述第一回流孔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一回流槽连通;

11、所述第一回流槽通过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

12、所述第一缓冲腔通过所述第四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回流槽连通;

13、所述第二回流槽通过所述第五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流孔连通。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其中,

15、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于所述第一回流槽和第二连通部之间;

16、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于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一缓冲腔之间。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连通部呈由所述后盖垫片背离所述后盖的一面向内凹陷而成的槽状;

18、所述第二连通部与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中部相对设置,从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中部至所述第一缓冲腔的两端,所述第一缓冲腔的宽度呈变小趋势。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四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五连通通道为一体连通式设计。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位于所述排气腔外侧的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排气腔通过一立壁与所述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隔断,所述立壁具有朝向所述静盘的顶部以及背离所述静盘的顶部,所述立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0mm。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排气腔内设有隔片,所述隔片将所述排气腔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23、所述隔片的一端与所述立壁的内侧面相连,所述隔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立壁的内侧面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导通部。

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

25、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为:

26、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压缩机排气结构中,动盘与静盘啮合形成有压缩腔,静盘和后盖之间形成有排气腔以及位于排气腔外侧的第一缓冲腔;静盘朝向后盖的一侧设有第一回流槽和第二回流槽,后盖内形成有一端延伸至压缩机外的排气道;排气道上还设有第一回流孔和第二回流孔,排气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压缩腔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与排气道连通;第一回流孔通过第一回流槽与第一缓冲腔连通,第一缓冲腔通过第二回流槽与第二回流孔连通,以使经第二腔室进入排气道中的气体,一部分从排气道的出气口排出的同时,另一部分流经第一缓冲腔后再回流至排气道排出,相当于在排气道上增设了具有一定长度的气体分流缓冲通道,而第一缓冲腔的设置,同时使得该气体分流缓冲通道的容积增大,使得分流后的气体在通过第二回流孔回流至排气道前得以缓冲,减小了气体脉冲,从而有效减弱了气流对排气道内壁的冲击,保证了排气过程中的降噪效果更佳;故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压缩机排气结构更适用于大排量的压缩机,经试验表明,将该压缩机排气结构应用在排量为45cc、52cc的压缩机中,噪声消减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排气结构;

27、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压缩机排气结构中,排气道内并未增设其他部件,并不影响消音器的使用,消音器仍按常规方式装配以配合该结构进行噪声消减;

28、3、由于立壁的高度从20mm增加道30mm,排气腔的容积得以增大,而配合增大了气体缓冲空间,从而实现了对气体的有效缓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动盘、静盘、以及后盖,所述动盘与静盘啮合形成有压缩腔,所述静盘和后盖之间形成有排气腔以及位于所述排气腔外侧的第一缓冲腔;所述静盘朝向所述后盖的一侧设有第一回流槽和第二回流槽,所述后盖内形成有一端延伸至所述压缩机外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还设有第一回流孔和第二回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道具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的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盘和后盖之间还设有后盖垫片,所述后盖垫片包括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和第五连通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部呈由所述后盖垫片背离所述后盖的一面向内凹陷而成的槽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五连通通道为一体连通式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排气腔外侧的第二缓冲腔,所述第二缓冲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通过一立壁与所述第一缓冲腔、第二缓冲腔隔断,所述立壁具有朝向所述静盘的顶部以及背离所述静盘的顶部,所述立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内设有隔片,所述隔片将所述排气腔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10.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排气结构包括动盘、静盘、以及后盖,所述动盘与静盘啮合形成有压缩腔,所述静盘和后盖之间形成有排气腔以及位于所述排气腔外侧的第一缓冲腔;所述静盘朝向所述后盖的一侧设有第一回流槽和第二回流槽,所述后盖内形成有一端延伸至所述压缩机外的排气道;所述排气道上还设有第一回流孔和第二回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道具有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的出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盘和后盖之间还设有后盖垫片,所述后盖垫片包括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和第五连通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位强林记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