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55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5
本技术提供一种分解炉,包括入口管、涡流室、缩口部与分解室;在所述分解室的侧壁上接入有进风管;所述涡流室部分地呈锥形筒状,其较小口径一端密封连接入口管;所述缩口部一端接入涡流室的较大口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分解室的一端;所述缩口部的颈部具有与分解室以及涡流室的较大口径的一端均更小的截面积;所述涡流室与所述分解室的侧壁上通入有喷煤管。该分解炉由于缩口部的存在,可以防止在涡流室与分解室中形成的气流回流进涡流室中,尤其是在设置了投料室的情况下,可以较好的保证涡流室与分解室之间的分隔,使得煤粉能够在涡流室中充分反应,从投料室投入的生料能够在分解室得到充分分解。由此提升了分解炉的综合电耗与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泥生产的尾气分解炉,具体涉及一种分解炉。


技术介绍

1、分解炉是水泥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内部工作时,处于高温还原状态,作用在于在高温下还原从回转窑等前部燃烧室得到的窑炉烟气,使其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从而降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为了维持分解炉的高温还原环境,分解炉中往往喷入喷粉实现煤粉在其中的不完全燃烧。分解炉中由于燃烧升温,同时产生还原性的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与氮氧化物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氮气与二氧化碳。

2、本厂原有的分解炉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依次密封连接设置的锥部、第一筒部、第一颈部、第二筒部以及进风管。该分解炉由于系统使用年份已久,其分解炉还原室(也就是入口管与进风管之间)的容积有限,而且为直筒形,加之烟气进入还原室的速度有限,这会导致烟气以及投入的煤粉和转化后的一氧化碳等气体由于反应空间有限以及混合动力不足而造成混合不均匀,进而导致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不能高效转化,这使得现有的生产控制中为了保证烟气排放符合标准,投入了过量的煤粉,导致综合能耗费上升。经测算,则系统2019年熟料综合电耗60.35kwh/t,窑日产3300-3400t/d,熟料综合电耗仍较高,目前窑系统进一步提升产量的需求下,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则不仅仍然存在预热器一氧化碳偏高,分解炉出口温度偏低情况,影响分解炉产能释放的问题,而且由于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后续将会取消能源核查中的海拔折算系数,现有的分解炉效能也难以满足新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的分解炉气体流速有限,还原室容积有限,而造成的分解炉的氮氧化物转化率难以进一步提高,综合电耗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分解炉。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分解炉,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入口管、涡流室、缩口部与分解室;在所述分解室的侧壁上还密封接入有进风管;

3、所述涡流室至少部分地呈锥形筒状,其较小口径一端密封连接入口管,入口管具有与涡流室较小口径一端基本相同的截面积;

4、所述缩口部一端接入涡流室的较大口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分解室的一端;所述缩口部的颈部具有与分解室以及涡流室的较大口径的一端均更小的截面积;

5、所述涡流室与所述分解室的侧壁上通入有喷煤管。

6、优选地,所述分解炉还包括投料室,所述投料室一端连接涡流室的较大口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缩口部的一端,所述投料室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投入生料的溜料凸台。

7、优选地,所述溜料凸台沿投料室的内壁螺旋设置。

8、优选地,所述溜料凸台与所述投料室的轴线的投影角度为60度。

9、优选地,所述缩口部的颈部的过流面积为所述投料室或者所述涡流室上部的1/2-1/3。

10、优选地,所述喷煤管在所述涡流室与所述投料室的侧壁上均沿周向设置有多个。

11、优选地,所述进风管沿所述分解室的切向密封接入所述分解室中。

12、优选地,所述进风管距分解室顶端的距离小于3m。

13、本技术的分解炉具有依次密封连接的涡流室、缩口部、分解室等,由于在涡流室与分解室之间设置了缩口部用以降低涡流室与分解室之间的过流面积,使气体受迫从缩口部的缩口中进入分解室,可以防止在涡流室与分解室中形成的气流回流进涡流室中,尤其是在设置了投料室的情况下,由于缩口部的存在,可以较好的保证涡流室与分解室之间的分隔,使得煤粉能够在涡流室中充分反应,从投料室投入的生料能够在分解室得到充分分解。由此提升了分解炉的综合电耗与产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解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入口管(1)、涡流室(2)、缩口部(4)与分解室(5);在所述分解室(5)的侧壁上还密封接入有进风管(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炉还包括投料室(3),所述投料室(3)一端连接涡流室(2)的较大口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缩口部(4)的一端,所述投料室(3)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投入生料的溜料凸台(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料凸台(31)沿投料室(3)的内壁螺旋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料凸台(31)与所述投料室(3)的轴线的投影角度为6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部(4)的颈部的过流面积为所述投料室(3)或者所述涡流室(2)上部的1/2-1/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煤管(7)在所述涡流室(2)与所述投料室(3)的侧壁上均沿周向设置有多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6)沿所述分解室(5)的切向密封接入所述分解室(5)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6)距分解室(5)顶端的距离小于3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解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入口管(1)、涡流室(2)、缩口部(4)与分解室(5);在所述分解室(5)的侧壁上还密封接入有进风管(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解炉还包括投料室(3),所述投料室(3)一端连接涡流室(2)的较大口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缩口部(4)的一端,所述投料室(3)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投入生料的溜料凸台(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料凸台(31)沿投料室(3)的内壁螺旋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料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王光霖王健孙志华曾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水城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