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分离式支架结构的按键及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179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具有分离式支架结构的按键及键盘。该按键包含底座、键帽及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包含连接构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连接于该连接构件及该底座,该第二支架分离于该第一支架且连接于该连接构件及该底座,该连接构件连接至该键帽。藉此,该键帽能相对于该底座移动。由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并未交叉设置,因此于该底座、该键帽及该升降机构间的空间大于传统按键的空间。又,于组装时,该第二支架与该第一支架先连接至该连接构件,故该键帽仅需与单一的连接构件连接,增加组装的良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按键及键盘,尤指一种具有分离式支架结构的按键及键盘
技术介绍
目前仍有许多电子装置以按键或键盘作为常态的输入装置。以笔记型电脑的键盘 为例,按键包含升降机构及开关。该升降机构用来提供按键被按压、回弹的作动,该开关设 置于该升降机构的构件之间,使用者藉由按压该按键以触发该开关。该升降机构通常包含 二个相互枢接的支架,在考虑支架强度的情况下,该支架必需占据一定的空间,使得用来容 置该开关的空间受到限制。在较大的按键结构中,前述对该空间的限制尚不致对该开关的设置产生影响。然 而随着电子装置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用来容置该开关的空间亦随之减小,该开关 的结构即被迫缩小或简化以适应缩小的空间。缩小的结构可能增加该开关设计的困难度及 其作动的不稳定性,简化的结构则可能抑制该开关设计及其作动的多样性。故缩小化的按 键设计面临兼顾该升降机构的结构强度及该开关的作动稳定性的两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式支架结构的按键,其利用分离式支 架作为支撑、升降的结构,以增加支架间可用的空间,并以连接构件先行连接支架,以简化 键帽与升降机构间的组装以增加产品的良率及可靠度。本技术的按键包含底座、键帽及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连接至该键帽及该底 座,以使该键帽能相对于该底座移动。该升降机构包含连接构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该 连接构件连接至该键帽。该第一支架连接于该连接构件及该底座。该第二支架分离于该第 一支架且连接于该连接构件及该底座。进一步地,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枢接至该连接构件,该第二 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该底座。进一步地,该第一端枢接至形成于该连接构件上的轴孔内。进一步地,,该第一端枢接至形成于该连接构件上的凹槽内,且该第一端被该键帽 止挡。进一步地,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三端及第四端,该第三端枢接至该连接构件,该第四 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该底座。进一步地,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该 连接构件,该第二端枢接至该底座。进一步地,,该第一端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形成于该连接构件上的滑槽内。进一步地,凹槽,该第一端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形成于该连接构件上的凹槽内, 且该第一端被该键帽止挡。进一步地,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三端及第四端,该第三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该3连接构件,该第四端枢接至该底座。由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并未交叉设置,因此该按键具有较大的空间以容置 开关于该底座、该键帽及该升降机构之间。又,于该键帽与该升降机构的组装过程中,该第 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先组装至该连接构件,故该键帽仅需与单一的连接构件连接,简化该 键帽的组装。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复数个前述按键的键盘。因此,该键盘 上的每一个按键的键帽亦能轻易地组装至对应的升降机构的连接构件上,如前所述,不再 赘述。相较于先前技术的按键及键盘,本技术的按键及键盘具有较大的开关容置空 间,增加该开关的设计弹性;此外,该升降机构藉由单一连接构件连接该键帽以简化该键帽 的组装,可增加产品的良率及可靠度,有效解决于先前技术中所面临的两难问题。关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 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按键的剖面图;图2为图1中按键被按压时的剖面图;图3为图1中连接构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一支架的示意图;图5为习知按键的升降机构形成的容置区域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按键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形成的容置区域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示意图;图8为根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示意图;图9为根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按键的剖面图;图10为图9中连接构件的示意图;图11为根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构件的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按键1的剖面图,图2 为按键1被按压时的剖面图,其中升降机构16未剖面。按键1包含底座12、键帽14及升降 机构16。升降机构16连接至键帽14及底座12,以使键帽14能相对于底座12上下移动。 其中,升降机构16包含连接构件162、第一支架164及第二支架166。第一支架164及第二 支架166相互分离且连接于连接构件162及底座12,连接构件162连接至键帽14。请并参阅图3及图4,图3为连接构件162的示意图,图4为第一支架164的示意 图。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构件162包含框架,其于内侧形成四个轴孔1622(仅标示其一)并 于外侧突出形成四个轴1624 (仅标示其一)。轴孔1622为盲孔,但于实际应用中,亦得以通 孔为之。轴1624分别卡入键帽14的卡接部142中。第一支架164包含C字形框架,其包 含二个第一端1642及二个第二端1644,第一端1642及第二端1644均以轴来实现。第一端41642插入二个相对设置的轴孔1622中,以达到第一支架164与连接构件162枢接的目的。 第二端1644设置于底座12的滑槽122内,以达到第一支架164与底座12以可滑动的方式 连接的目的。于本实施例中,因第二支架166与第一支架164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故可直接由 图4的第一支架164所示的结构,推得第二支架166包含二个第三端1662及二个第四端 1664,第三端1662及第四端1664均以轴来实现。第三端1662插入二个相对设置的轴孔 1622中,以达到第二支架166与连接构件162枢接的目的。第四端1664设置于底座12的 滑槽124内,以达到第二支架166与底座12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的目的。当键帽14被按压时,第二端1644及第四端1664分别朝左右两侧滑动。由图1及 图2可知,在按键1的作动过程中,第一支架164及第二支架166始终未交错,故可于底座 12、键帽14及升降机构16之间提供一较大的空间,以容置其他组件。请参阅图5及图6,图 5为习知按键的升降机构形成的容置区域的示意图,图6为第一支架164及第二支架166形 成的容置区域的示意图。以相同的配置区域(以虚线表示)为例,此配置区域设定为矩形, 具有长50及宽52。习知按键的升降机构为交叉枢接的支架,由于支架枢接结构的存在,其 可用于容置其他组件的空间,以平面的容置区域表示(以虚线表示),受限于重迭支架的厚 度,虽大致呈矩形,其长54及宽56均比该配置区域的长50及宽52小两个支架厚度,明显 远小于前述配置区域。反之,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16形成可容置其他组件的空间,主要受限于第一支架 164及第二支架166的设置,故于图6中该空间仅以第一支架164及第二支架166作为限 制,并以平面容置区域表示(以虚线表示)。同样地,本实施例的容置区域亦呈矩形,其长 58及宽60均比该配置区域的长50及宽52仅小一个支架厚度,因此本实施例的容置区域虽 小于前述配置区域,但仍大于习知按键的容置区域,故按键1可提供更大的空间以容置其 他组件(例如开关),并降低该组件的设计难度。当按键结构小型化时,支架厚度对容置区 域的边长的比例增加,亦即支架厚度对容置区域的面积的影响加重,因此前述本实施例的 容置空间与习知按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分离式支架结构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含有:底座;键帽;以及连接至该键帽及该底座以使该键帽能相对于该底座移动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包含有:连接构件,其连接至该键帽;第一支架,其连接于该连接构件及该底座;以及第二支架,其分离于该第一支架且连接于该连接构件及该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具有分离式支架结构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含有底座;键帽;以及连接至该键帽及该底座以使该键帽能相对于该底座移动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包含有连接构件,其连接至该键帽;第一支架,其连接于该连接构件及该底座;以及第二支架,其分离于该第一支架且连接于该连接构件及该底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架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 枢接至该连接构件,该第二端以可滑动的方式连接至该底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枢接至形成于该连接构件上的轴孔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枢接至形成于该连接构件上的凹槽 内,且该第一端被该键帽止挡。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架包含第三端及第四端,该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逸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