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包括:设置于车架(1)上的主起吊装置(3),车架下部通过吊耳(15)连接有副起吊装置(9);车架(1)的两侧设置有行走机构,可沿安装轨道梁移动。行走机构为四个车轮(17),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车轮(17)分别与两个驱动减速电机(2)输出轴直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同时更换布料器齿轮箱和布料溜槽,实现了一机多用,从而减少了高炉炉顶的检修装置,简化了高炉炉顶的工艺布置,使用时符合安全使用规范,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设备,用于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时的起吊。
技术介绍
目前高炉炉顶装料系统采用新型并罐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其特点是通过改变料 罐形状,使料流中心尽量靠近高炉中心线,将下阀箱解体分成三部分,使下料间、下密封阀 均可以分别解体拆装,弥补了传统并罐无料钟的一些固有缺陷,使并罐无料钟具有了更大 的活力。新型并罐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的应用同时带来了一定问题,如果设置炉顶小框架 支撑结构来支撑料罐,炉顶小框架支撑结构上的检修梁悬出长度受挠度限制,造成检修梁 不能将检修设备移出炉顶框架外,必须通过炉顶吊车来拆装设备,而炉顶吊车需要穿过下 阀箱平台、下料闸平台和称量料罐支撑平台,检修设备时需要将下阀箱平台、下料闸平台和 称量料罐支撑平台的活动平台和活动梁拆除,造成检修拆装工期长且相当麻烦,也正常炉 顶工艺及结构设计复杂繁琐。为了便于新型并罐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的检修,采用了更为简化了炉顶框架布 置,取消了炉顶小框架,炉顶装料系统支撑在炉顶大框架上。取消炉顶小框架,减少了炉顶 装料设备周围的钢结构支撑,从而增大了检修空间,不在需要拆卸支撑平台和连接梁,日常 维护变得更加方便。但是在更换布料器和布料溜槽时依然繁琐。问题在于,布料器齿轮箱 重量达到40吨左右,处于高炉中心线上。更换时采用在布料器齿轮箱上方检修用轨道梁安 装4个独立的起吊装置,将布料器齿轮箱抬起后,水平移至炉顶大平台检修位置。由于炉顶 装料系统各设备之间安装紧凑,设置了布料器齿轮箱检修用轨道梁,就无法设置布料溜槽 检修用轨道梁,因此在布料溜槽更换时,采用炉顶吊车进行起吊,用以更换布料溜槽。按炉 顶吊车安全使用规范的规定,炉顶吊车并不能用来更换布料溜槽,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钢铁企业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时,不得已往往采用此方法。因此开发一种多功能专用检修装 置,安装在有限的空间内同时满足布料器齿轮箱和布料溜槽的更换,有着广阔的工程应用 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同时满足布料器齿轮箱和布料溜槽更 换的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主起吊装置,车架下部通过吊耳连接有副起 吊装置;车架的两侧设置有行走机构,可沿安装轨道梁移动。所述行走机构为四个车轮,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车轮分别与两个驱动减速电机输出 轴直接连接,车架运动时,保证车轮同步驱动。所述副起吊装置通过销轴连接的方式与吊耳相连。为了车架的行走安全,所述车架的两端设置有缓冲装置和限位开关。所述主起吊装置的上方设置有起吊防雨罩;所述驱动减速电机的上方设置有行走 防雨罩。所述主起吊装置的起吊中心位于车架的中心线。所述车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 与支架垂直且相互平行的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之间还设 置有与第一支架平行的第六支架和第七支架,主起吊装置固定于第六支架和第七支架上。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可以同时更换布料器齿轮箱和布料溜槽,实现了一机 多用,从而减少了高炉炉顶的检修装置,简化了高炉炉顶的工艺布置,使用时符合安全使用 规范,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吊装布料器齿轮箱时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吊装布料溜槽时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本装置应用于炉顶平台上,用于检修布料溜槽及更换布料 器齿轮箱用。车架1上方安装有一个固定的主起吊装置3。车架1采用箱型板材焊接结构, 且主起吊装置3下方车梁应采用封闭式结构。车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 支架1-2,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之间设置有与支架1-1垂直且相互平行的第三支 架1-3、第四支架1-4和第五支架1-5 ;第三支架1-3和第四支架1-4之间还设置有与第一 支架1-1平行的第六支架1-6和第七支架1-7,主起吊装置3固定于第六支架1-6和第七支 架1-7上。该装置主起吊装置3起吊能力为16吨,用来检修更换布料溜槽。车架下方设置四 个吊耳15,四个吊耳15用来分别安装四组副起吊装置9,四个吊耳15的布置位置满足四组 副起吊装置9起吊重物时能够均勻受力。副起吊装置9为起吊能力为10吨的手拉葫芦,用 以检修更换36吨布料器齿轮箱。车架1采用型钢和钢板焊接结构,满足最大起吊重量时的刚性。为了检修维修和 更换车轮17方便,车架1上需设置千斤顶支点座。为了保证小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车 架两端面设置有缓冲装置21和限位开关5。车架1上部固定安装有一主起吊装置3,其起 吊中心14位于车架1中心线上,起吊重量为16吨,该主起吊装置为卷扬式起重机。卷筒采 用轧钢板焊接而成,焊后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并进行无损探伤,保证使用时不得损坏。起 重机卷筒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不小于14 25 1。钢丝绳与卷筒之连接,要用简单并十分 牢固的办法固定,单层卷时要保留3圈以上安全余量,固定端设置在卷筒两侧端。同时卷筒 下方需设置卷筒防落安全保护装置。滑轮采用轧制焊接结构或钢板焊接结构,并具有与使 用钢丝绳相适应的轮槽。滑轮的节圆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大于16 28 1,平衡轮的节 圆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大于10 17倍。定滑轮设置在车架台面上,便于检修。钢丝绳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8918-1996。吊钩采用GB700-1988中规定的Q345钢, 同时需要经过热处理,满足耐冲击要求。驱动减速电机2设置在车架1两侧,每侧两个共四个车轮17,车轮17支撑在两侧 轨道18上。用以支撑车架1在两轨道18上直线运动,车架两侧各有一个车轮17带有独立 驱动,驱动车架在轨道上运动,位于车架运动方向一侧的两个车轮17与驱动减速电机2直 接连接,通过齿形联轴器将驱动减速电机2与车轮17连接在一条水平线上。在车架1运动 时,需保证两个车轮17同步驱动。为了满足该装置直线运动时车架1上方设备的正常运转, 电缆通过引电装置6和电缆滑架7,能够沿着车架1移动方向运动,为车架1上安装设备提 供持续的电源。为了运行安全,在车架1两端安装了缓冲装置21和限位开关5,保证车架1 在安装的行走范围内运动。同时为了保护裸露电气系统和机械传动装置的防护安全,在主 起吊装置和行走机构驱动减速电机上方分别安装了起吊防雨罩8和行走防雨罩4。当然,为了便于车架1上方安装的各种设备的检修,可在车架上方设置检修平台 20。该装置在更换布料器齿轮箱10时,先将布料器齿轮箱10与上部波纹管和下阀箱 与称量料罐底部的连接去掉,然后将下阀箱沿轨道从齿轮箱上部移开,空出上部检修空间。 将四组起重能力为10吨的手动葫芦9通过销轴安装在车架1下部吊耳15上,车架1上车 轮17在驱动减速电机2驱动下,水平移动至布料器齿轮箱10正上方,将手动葫芦吊钩与布 料器齿轮箱10上对应的吊耳通过钢丝绳19连接,通过人力同时提升布料器齿轮箱10,将 布料器齿轮箱10提升至能够水平从炉顶钢圈移出的高度,然后开启车架1行走,该装置吊 着布料器齿轮箱水平移出至高炉炉顶大平台检修位置,完成布料器齿轮箱10的拆卸。相反 的,如需安装,则将需要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车架(1)上的主起吊装置(3),车架(1)下部通过吊耳(15)连接有副起吊装置(9);车架(1)的两侧设置有行走机构,可沿安装轨道梁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车架(1)上的主起吊装置(3),车架(1)下部通过吊耳(15)连接有副起吊装置(9);车架(1)的两侧设置有行走机构,可沿安装轨道梁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 构为四个车轮(17),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车轮(17)分别与两个驱动减速电机(2)输出轴直接 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起吊 装置(9)通过销轴连接的方式与吊耳(15)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 的两端设置有缓冲装置(21)和限位开关(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炉炉顶布料设备检修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拾根,彭学元,马云峰,王涛,邹忠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