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装置及生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256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装置及生成方法,是应用在接触角测量仪中。生成方法为:针头对齐超疏水孔→针头向下运动→挤出水珠→抬起针头→水珠被挤落生成水滴,然后重复针头向下运动→挤出水珠→抬起针头→水珠被挤落生成水滴。单水滴生成装置中应用升降机构与孔板调节台的位置调节使注射器针头穿过超疏水孔,应用注射器助推机构完成注射器的针头出口处水滴产生,应用升降机构使注射器针头向上运动,由于超疏水孔的斥水作用,针头出口处水滴无法通过超疏水孔而从针头出口处脱落生成微升级水滴。水滴生成过程中,除了超疏水孔的排斥作用力及重力,无其他外力作用,所生成水滴离开针头的速度较小,易于在测试样品表面停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角测量仪测试用水滴的生成方法,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方法,是将水珠置于超疏水层朝下的超疏水孔板的下方,在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下生成单水滴。


技术介绍

1、液体接触并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称为润湿现象。当水滴附着在玻璃表面与水滴附着在荷叶表面,水滴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附着现象:水滴在玻璃表面铺展开来,呈现一定厚度的水膜状态,而水滴在荷叶表面无法铺展,呈现球形的水珠状态,这表明水在玻璃表面与荷叶表面的润湿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常采用接触角这一参数来定量表征液体(如水、橄榄油等)在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其定义为气、液、固三相交点处的气-液界面切线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θ。当水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θ<90°时,称固体表面为亲水表面,θ越小,表明水在固体表面越容易润湿;如果接触角θ>90°,则称固体表面为疏水表面,θ越大,表示固体表面越不容易润湿,具有强的斥水性质。当固体表面对水接触角θ>150°、滚动角小于10°时,称之为超疏水表面,其表面具有更强的斥水性。

2、目前常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来测试固体表面的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孔板式单水滴生成过程为:针头对齐超疏水孔→针头向下运动→挤出水珠→抬起针头→水珠被挤落生成水滴,然后重复针头向下运动→挤出水珠→抬起针头→水珠被挤落生成水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水滴的体积为连续可调,且水滴大于0.25微升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32G针头和0.4mm超疏水孔,能生成0.5微升、1微升或3微升体积的水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疏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孔板式单水滴生成过程为:针头对齐超疏水孔→针头向下运动→挤出水珠→抬起针头→水珠被挤落生成水滴,然后重复针头向下运动→挤出水珠→抬起针头→水珠被挤落生成水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水滴的体积为连续可调,且水滴大于0.25微升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疏水表面斥水特性的孔板式单水滴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32g针头和0.4mm超疏水孔,能生成0.5微升、1微升或3微升体积的水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楚江唐云祺周鑫潘翀刘彦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