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42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包括固定于水下航行器外表面的舵首部,舵首部的尾端粘接可变形的舵中部,舵中部的尾端粘接舵尾部,沿柔性舵弦长方向,舵首部的长度与柔性舵总长之比大于3:10;舵首部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用于安装舵轴,舵轴的一端头与舵机输出端连接,舵轴的另一端头穿过通孔伸出至舵首部的外侧;舵尾部的外侧固定连杆,连杆平行于舵轴布置,连杆与舵轴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通过设置柔性舵,能够提升舵的操纵性能,提升舵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从而提升高航速下水下航行器与柔性舵之间的结构稳定性,保证水下航行器的运行平稳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航行器,尤其是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


技术介绍

1、舵是水下航行器实现操纵运动控制的主要部件,水下航行器在航行过程中,通过操纵方向舵、升降舵等部件,产生相应舵力,结合自身水动力,实现保持或改变航向、深度与纵倾的目的。

2、现有技术中,水下航行器所用舵多为不可变形刚性舵,其与舵轴固定,舵轴与舵机输出端连接,舵机通过舵轴驱动刚性舵整体绕舵轴旋转,从而使得刚性舵相对来流形成攻角α,进而产生沿舵面法线方向的舵力f。在有效攻角范围内,航速越高、攻角α越大则舵力f越大。由于刚性舵仅通过舵轴与舵机固连,同时,舵轴的直径须满足小于舵面厚度的要求,故舵与舵轴、舵机整体组成悬臂梁结构,其结构刚度和强度低,在航行器高速航行时易产生振动、破坏,导致结构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旨在解决水下航行器高速航行时其整体结构刚度低、强度低、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水下航行器(5)外表面的舵首部(1),所述舵首部(1)的尾端粘接可变形的舵中部(2),所述舵中部(2)采用柔性材质,舵中部(2)的尾端粘接舵尾部(3),所述舵尾部(3)与舵首部(1)均采用刚性材质,沿柔性舵弦长方向,舵首部(1)的长度与柔性舵总长之比大于3: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的直径大于舵轴(6)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其特征在于:所述舵中部(2)采用硅胶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水下航行器(5)外表面的舵首部(1),所述舵首部(1)的尾端粘接可变形的舵中部(2),所述舵中部(2)采用柔性材质,舵中部(2)的尾端粘接舵尾部(3),所述舵尾部(3)与舵首部(1)均采用刚性材质,沿柔性舵弦长方向,舵首部(1)的长度与柔性舵总长之比大于3: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的直径大于舵轴(6)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柔性舵,其特征在于:所述舵中部(2)采用硅胶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用可变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浪潘子英郑文涛张华陈默张璇李子焱崔城诚刘俊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