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充电电池的辅助充电电路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充电电池的辅助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03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充电电池的辅助充电电路。针对锂电池充电应用中的辅助充电较难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针对锂电池充电的辅助充电电路,利用跨导线性环以及差分比较电路、电压转电流等结构,精确实现BST欠压时,不依托芯片LDO对BST电容进行充电,而在BST摆脱欠压点后,停止辅助充电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拟集成电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充电电池的辅助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1、在一般的buck电路中,bst作为驱动上功率管和高侧数字逻辑的高侧电源轨,需要有相应的供电电路,然而bst电压只有在芯片正常在开关动作时才能由ldo电压给它供电,在锂电池充电等应用中,芯片启动要进行几十毫秒的待机时间,如果利用这段时间对bst电容进行辅助充电这样就可以使芯片待机完成后迅速完成摆脱欠压状态进入正常开关状态,同时可以避免芯片在未开关时高侧电路等出现错误逻辑。然而,此时由于没有开关动作导致缺少bst电容的供电路径,以及如何能保证在bst电容欠压时辅助充电而在bst电压正常时停止充电都是较为难解决的问题,原因在于高侧电路一般不存在电流源电路和比较器结构,如果直接构造可能造成功耗的增大以及面积的增加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抗共模干扰的电平转换电路。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充电电池的辅助充电电路,用于dc-dc buck变换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包括开关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八nmos管、第九nmos管、第十nmos管、、第一高压nmos管、第二高压nmos管、第三高压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九pmos管、第一高压pmos管、第二高压pmos管、偏置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齐纳管和电容;

4、开关管的一端接输入电流,另一端通过偏置电阻后接第一nmos管的漏极,开关管的使能端接外部使能信号;定义开关管与偏置电阻的连接点输出第一偏置电压,偏置电阻与第一nmos管漏极的连接点输出第二偏置电压;

5、第一nmos管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其源极接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第二偏置电压,其源极接地;

6、第一pmos管的源极接电源,其栅极与漏极互联,其漏极接第二pmos管的源极;第二pmos管的栅极与漏极互联,其漏极接第三nmos管的漏极;第三nmos管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其源极接第四nmos管的漏极;第四nmos管的栅极接第二偏置电压,其源极接地;

7、第三p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一电阻后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二pmos管的漏极,第三pmos管的漏极通过依次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后接地;

8、第四pmos管的源极和第五pmos管的源极均接第一高压nmos管的漏极,第四pmos管的栅极接第五pmos管的栅极和漏极,第四pmos管的漏极接第一高压pmos管的源极;第一高压pmos管的栅极接buck变换器中的sw电压,第一高压pmos管的漏极接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连接点;第五pmos管的漏极依次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后接buck变换器中的sw电压;

9、第五n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六电阻后接电源,其栅极接第一高压pmos管的漏极;

10、第六pmos管的源极接5v电源轨,其漏极接第七pmos管的源极,第七pmos管的漏极接第八pmos管的源极,第六pmos管的栅极、第七pmos管的栅极和第八pmos管的栅极接第八电阻的一端、齐纳管的一端、第九pmos管的栅极、第八pmos管的漏极和第二高压noms管的漏极;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齐纳管的另一端接5v电源轨;第二高压nmos管的栅极接电源,其源极接第六nmos管的漏极;第六nmos管的栅极通过第七电阻后接基准电压,第六nmos管的栅极还通过电容后接地,第六nmos管的源极接第五nmos管的源极和第七nmos管的漏极;第七nmos管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其源极接第八nmos管的漏极;第八nmos管的栅极接第二偏置电压,其源极接地;

11、第九pmos管的源极接5v电源轨,其源极接第二高压pmos管的源极;第二高压pmos管栅极通过第九电阻后接5v电源轨,其漏极接第一高压nmos管的栅极和源极;

12、第三高压n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九电阻后接5v电源轨,其栅极接电源,其源极接第九nmos管的漏极;第九nmos管的栅极接第一偏置电压,其源极接第十nmos管的漏极;第十nmos管的栅极接第二偏置电压,其源极接地。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成果:针对锂电池充电应用中的辅助充电较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针对锂电池充电的辅助充电电路,利用跨导线性环以及差分比较电路、电压转电流等结构,精确实现bst欠压时,不依托芯片ldo对bst电容进行充电,而在bst摆脱欠压点后,停止辅助充电的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充电电池的辅助充电电路,用于DC-DC Buck变换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八NMOS管、第九NMOS管、第十NMOS管、、第一高压NMOS管、第二高压NMOS管、第三高压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九PMOS管、第一高压PMOS管、第二高压PMOS管、偏置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齐纳管和电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充电电池的辅助充电电路,用于dc-dc buck变换器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八nmos管、第九nmos管、第十nmos管、、第一高压nmos管、第二高压nmos管、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泽坤王诗远王世东娄建理王卓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