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0839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包括缓冲装置、红外传感器和系统主控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电梯井道内每层的近地面处,用于检测是否有生物不慎进入井道内,并发送检测信号给系统主控制器;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红外传感器正下方;所述系统主控制器安装在电梯井道的底面处,用于接收处理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启动救援模块,包括缓冲装置以及设于系统主控制器内的安全气囊和通讯模块。该系统有利于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安全防护,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1、电梯安全事故占所有特种设备事故总数的比率居高不下。根据事故统计,电梯事故主要为电梯井坠落事故。坠落事故主要是指人员跌落电梯井道或者轿厢发生坠落时造成人员伤亡与设备损坏事故。常见形式有:从电梯层门处误入井道;作业人员从井道安全门、活板门处跌入井道;作业人员从轿顶跌入井道;曳引钢丝绳断裂、超速等原因造成的电梯轿厢坠落蹲底等。一般原因有:未按规定要求使用电梯专用三角钥匙;电梯开门运行;电梯安装维修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曳引钢丝绳断裂、限速器-安全钳工作失效等。

2、其中,轿厢坠落已有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很好的人体坠落保护措施,此类电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设计一种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防止使用者意外跌落,已经成为电梯领域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该系统有利于提高电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包括缓冲装置、红外传感器和系统主控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电梯井道内每层的近地面处,用于检测是否有生物不慎进入井道内,并发送检测信号给系统主控制器;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红外传感器正下方;所述系统主控制器安装在电梯井道的底面处,用于接收处理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启动救援模块,包括缓冲装置以及设于系统主控制器内的安全气囊和通讯模块。

3、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采用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

4、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主要由缓冲垫、铰支座公头、铰支座母头、电机和传动杆构成;所述缓冲垫为一弹性支撑垫,其通过两个铰支座公头与固定于电梯井道内壁上的两个铰支座母头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电梯井道内壁上,其输出端与传动杆采用微型离合器连接;所述传动杆穿过铰支座公头和铰支座母头,所述铰支座公头和铰支座母头以传动杆为转动轴配合连接;所述铰支座公头上开有阶梯螺纹孔,顶部较大螺纹孔通过双头螺柱与缓冲垫固定连接,底部较小螺纹孔为贯穿至铰支座公头另一端面的通孔;所述传动杆上对应于两个铰支座公头所在位置开设有两个螺纹孔,传动杆上的螺纹孔与铰支座公头上的较小螺纹孔通过螺栓固连;从而实现在电机的带动下,抬起缓冲垫,为落入井道内的人员提供缓冲。

5、进一步地,所述系统主控制器主要由防水膜、机架、真空吸盘、调试按键、安全气囊、通讯模块、应急电源、把手、主控制器、铰链合页、指示灯按钮和蜂鸣器构成;所述防水膜覆盖在安全气囊上方,安全气囊未激活时为整个系统主控制器防水,安全气囊激活时挤破约束并张开保护;所述真空吸盘用于固定系统主控制器;所述调试按键与oled调试屏用于设备维护时的交互,以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故障情况;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外界交互,遇险时向外界发送求救信号;所述应急电源用于防止系统下电;所述把手与合叶铰链用于打开机架,检修系统主控制器内部;所述主控制器为集成处理器,用于完成运算处理工作;所述指示灯按钮在系统正常工作时呈闪烁的绿灯,而在系统非正常或已激发时呈长亮的红灯,按下可为系统开/关机;所述蜂鸣器用于发出求救信号。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1)本系统弥补了现行电梯安全设备缺失的功能,针对电梯人员意外坠落进行设计,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坠落信号,送入主控制器判断,支起缓冲装置,并视情况弹出安全气囊来减轻人体损伤,再利用模块通信报警通知救援人员,能有效地提高人员生还率。

8、2)本系统采用红外传感检测,不仅检测精度高,误判率低,而且可以24h实时监测电梯,大大提高了电梯设备的安全性。同时系统通过二次触发来实现人员发生坠落的逻辑判断,确保了设备判断的可靠性。

9、3)本系统不影响电梯本身的功能,系统主控制器安装在电梯井底,缓冲设备安装在轿厢门与井道的间隙,红外传感器安装在井道,只需触发后及时回收更换即可正常启动电梯。

10、4)本系统易于拆卸加装,适配大部分电梯,尤其是事故高发的老旧电梯,能够解决很多居民的电梯安全焦虑,即安即用,便捷放心。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装置、红外传感器和系统主控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电梯井道内每层的近地面处,用于检测是否有生物不慎进入井道内,并发送检测信号给系统主控制器;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红外传感器正下方;所述系统主控制器安装在电梯井道的底面处,用于接收处理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启动救援模块,包括缓冲装置以及设于系统主控制器内的安全气囊和通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采用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主要由缓冲垫、铰支座公头、铰支座母头、电机和传动杆构成;所述缓冲垫为一弹性支撑垫,其通过两个铰支座公头与固定于电梯井道内壁上的两个铰支座母头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电梯井道内壁上,其输出端与传动杆采用微型离合器连接;所述传动杆穿过铰支座公头和铰支座母头,所述铰支座公头和铰支座母头以传动杆为转动轴配合连接;所述铰支座公头上开有阶梯螺纹孔,顶部较大螺纹孔通过双头螺柱与缓冲垫固定连接,底部较小螺纹孔为贯穿至铰支座公头另一端面的通孔;所述传动杆上对应于两个铰支座公头所在位置开设有两个螺纹孔,传动杆上的螺纹孔与铰支座公头上的较小螺纹孔通过螺栓固连;从而实现在电机的带动下,抬起缓冲垫,为落入井道内的人员提供缓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主控制器主要由防水膜、机架、真空吸盘、调试按键、安全气囊、通讯模块、应急电源、把手、主控制器、铰链合页、指示灯按钮和蜂鸣器构成;所述防水膜覆盖在安全气囊上方,安全气囊未激活时为整个系统主控制器防水,安全气囊激活时挤破约束并张开保护;所述真空吸盘用于固定系统主控制器;所述调试按键与OLED调试屏用于设备维护时的交互,以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故障情况;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外界交互,遇险时向外界发送求救信号;所述应急电源用于防止系统下电;所述把手与合叶铰链用于打开机架,检修系统主控制器内部;所述主控制器为集成处理器,用于完成运算处理工作;所述指示灯按钮在系统正常工作时呈闪烁的绿灯,而在系统非正常或已激发时呈长亮的红灯,按下可为系统开/关机;所述蜂鸣器用于发出求救信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装置、红外传感器和系统主控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在电梯井道内每层的近地面处,用于检测是否有生物不慎进入井道内,并发送检测信号给系统主控制器;所述缓冲装置安装在红外传感器正下方;所述系统主控制器安装在电梯井道的底面处,用于接收处理红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启动救援模块,包括缓冲装置以及设于系统主控制器内的安全气囊和通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采用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电梯智能监控人体坠落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主要由缓冲垫、铰支座公头、铰支座母头、电机和传动杆构成;所述缓冲垫为一弹性支撑垫,其通过两个铰支座公头与固定于电梯井道内壁上的两个铰支座母头连接;所述电机固定于电梯井道内壁上,其输出端与传动杆采用微型离合器连接;所述传动杆穿过铰支座公头和铰支座母头,所述铰支座公头和铰支座母头以传动杆为转动轴配合连接;所述铰支座公头上开有阶梯螺纹孔,顶部较大螺纹孔通过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英陶艺文蔡宇源陈思磊胡炜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