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与所用微胶囊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060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6
一种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与所用微胶囊及制备方法,该改性聚丙烯材料其配方包括聚丙烯树脂93.7‑98.1份,扩散油0.3‑0.8份,钛白粉0.5‑2份,微胶囊0.5‑2.5份,抗氧剂0.3‑0.5份,润滑剂0.3‑0.5份;微胶囊的粒径≤300μm;微胶囊的壳体材料为二氧化硅,芯材为硅油;所述硅油的折光率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折光率一致。钛白粉的添加使得聚丙烯壳体的透光性显著降低,从而实现降低磕白的影响效果,结合使用微胶囊,当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微裂纹时,该部位的微胶囊也发生破裂,其中的油状物芯材会扩散填充到树脂的细微裂缝中,而所选油状物与聚丙烯树脂的折光率接近,因此该部位的光散射程度会降低,使得电池壳体表面的磕白现象不明显,从而有效降低磕白对电池外观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


技术介绍

1、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一般选用共聚聚丙烯材料。蓄电池的电池壳体多为薄壁结构,本色的共聚聚丙烯材料会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状态,在生产加工或者搬运过程中,电池壳体可能会受到碰撞,这种情况下,壳体被碰撞部位出现了极为细小的裂缝(肉眼不可见的裂缝),造成了光的散射,表现为磕白现象,在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映衬下,非常明显,影响电池的美观,难以满足壳体外观要求,容易被客户认定为残次品。对于电池的磕白,业内没有好的办法解决,通常做法是在加工设备与电池接触的运动部位增加缓冲垫。但是这种做法只能降低磕白出现的几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磕白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有效降低磕白对电池外观的影响。

2、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磕白出现的原因,分析后有以下两点:1.材料被碰撞后出现细微裂缝,造成光的散射出现发白现象;2.材料为半透状态,槽体装满电解液后,磕白出现后会更加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的折光率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折光率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共聚聚丙烯树脂;所述扩散油为矿物油;所述钛白粉为市售金红石型钛白粉,目数为2400目-5000目;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其目数为325目-500目;所述抗氧剂由主抗氧剂与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的折光率与所述聚丙烯树脂的折光率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共聚聚丙烯树脂;所述扩散油为矿物油;所述钛白粉为市售金红石型钛白粉,目数为2400目-5000目;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其目数为325目-500目;所述抗氧剂由主抗氧剂与辅助抗氧剂复配得到,抗氧剂与辅助抗氧剂复配比例为1:1.8-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蓄电池外壳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锋刘长来夏诗忠刘世忠徐建刚高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骆驼集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