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90598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生物基环氧化合物70~90份、稀释剂10~30份、附着力促进剂0.5~1.5份;B组分包括固化促进剂1~6份、固化剂10~40份、稀释剂60~8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在对沥青进行再生的同时,能够起到良好的增强作用,有效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耐久性,保障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和品质稳定性。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的主要原料为生物基材料,未使用挥发性有毒或易燃溶剂,对环境及施工人员友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公路通车里程已超500万公里。其中,沥青路面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沥青路面在使用中,受到了光、热、氧、水等环境因素及交通荷载等的影响,需要及时养护。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维修,往往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处理。铣刨下来的旧料如直接丢弃则会产生大量的固化垃圾并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减少废旧料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对其进行再生利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中国专利cn 116041969 a公布了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市场上现有再生剂主要针对沥青的再生,对sbs改性剂性能恢复缺乏关注的问题。中国专利cn116694091 a公布了一种环保型高性能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再生剂所用的原料以芳烃油为主,存在耐老化性不足且含有致癌物的问题,提出了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造再生剂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cn 111662556a公布了一种用于大比例热再生沥青混凝土的高效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尝试通过生物油分精炼技术制备再生剂。中国专利cn109096779 a公布了一种沥青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试图解决现有专利技术存在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抗裂性欠佳、不耐老化且工艺复杂等缺陷。中国专利cn 115925323 a公布了一种长容留、免养生型环氧沥青再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注意到现有技术存在的养生时间长、容留时间短等缺陷,尝试通过采用环氧对沥青进行改性以解决前述问题。

3、废旧沥青再生,除了对沥青本身因组分挥发、氧化造成的老化进行修复外,也要对混合料的整体性能进行恢复提升。同时,再生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上述专利存在只关注沥青本身再生、工艺复杂、所用原料不环保等问题,无法同时满足再生、性能提升及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具有优良的再生效果及良好补强效果,对沥青进行再生的同时,可提升废旧沥青的低温、高温性能及耐久性,并且采用的主要原料为生物基材料,环保性好。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包括独立分装的a组分和b组分;

4、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生物基环氧化合物70~90份,稀释剂10~30份,附着力促进剂0.5~1.5份;所述生物基环氧化合物包括腰果酚缩水甘油醚、蓖麻油三缩水甘油醚和环氧大豆油中的至少一种;

5、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固化促进剂1~6份,固化剂10~40份,稀释剂60~85份。

6、优选的,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2-(3,4-环氧环己烷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长链烷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长链烷基硅烷中长链烷基的碳原子数大于等于12。

7、优选的,所述长链烷基硅烷包括十二烷基硅烷、十六烷基硅烷和十八烷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8、优选的,所述固化促进剂包括叔胺类促进剂和聚醚胺促进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化剂为聚醚胺。

9、优选的,所述聚醚胺为单胺基聚醚胺、双胺基聚醚胺和三胺基聚醚胺中的至少一种。

10、优选的,所述a组分和b组分中的稀释剂独立地包括腰果壳油、腰果酚和蓖麻油中的至少一种。

11、优选的,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0.8~1.2)。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将生物基环氧化合物、稀释剂和附着力促进剂混合,得到a组分;

14、将固化促进剂、固化剂和稀释剂混合,得到b组分。

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或上述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在沥青再生中的应用。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废旧沥青的再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将废旧沥青混合料破碎后筛分,得到第一破碎料和第二破碎料;所述第一破碎料的粒径为0~8mm,所述第二破碎料的粒径为8~26mm;

18、将上述方案所述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中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得到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

19、将第一破碎料、第二破碎料、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和新基质沥青进行拌和,得到再生沥青混合料;所述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的质量为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4~1.1%;所述新基质沥青的质量为所述废旧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4~1.1%。

2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包括独立分装的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生物基环氧化合物70~90份,稀释剂10~30份,附着力促进剂0.5~1.5份;所述生物基环氧化合物包括腰果酚缩水甘油醚、蓖麻油三缩水甘油醚和环氧大豆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固化促进剂1~6份,固化剂10~40份,稀释剂60~85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基再生沥青改性剂具有如下优点及效果:

21、再生效果好且具有补强作用:油脂尤其是腰果壳油、蓖麻油对老化沥青有良好的再生作用,腰果酚是天然腰果壳油的主要成分,蓖麻油则从蓖麻子中提取;本专利技术通过引入由天然生物基材料制取的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环氧大豆油及蓖麻油三缩水甘油醚,能够在保证再生效果的同时通过环氧基的固化起到补强使用。

22、再生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优良:大豆油、蓖麻油是优良的增塑剂,可改善沥青低温变脆现象,同时通过环氧基的交联固化,可有效提升沥青的高温性能。

23、性能可调,路用性能优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可通过a、b组分的调配,实现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调整,确保满足使用要求。

24、绿色环保: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所用的主要原料为生物基材料,以可再生的天然原料为基础进行改性制得,未使用挥发性有毒或易燃溶剂,对环境及施工人员友好。

2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能够同时满足废旧沥青的再生、性能提升及环保要求,能够保障再生沥青的路用性能和品质稳定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分装的A组分和B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2-(3,4-环氧环己烷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长链烷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长链烷基硅烷中长链烷基的碳原子数大于等于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烷基硅烷包括十二烷基硅烷、十六烷基硅烷和十八烷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促进剂包括叔胺类促进剂和聚醚胺促进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化剂为聚醚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胺为单胺基聚醚胺、双胺基聚醚胺和三胺基聚醚胺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B组分中的稀释剂独立地包括腰果壳油、腰果酚和蓖麻油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0.8~1.2)。

8.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或权利要求8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在沥青再生中的应用。

10.一种废旧沥青的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分装的a组分和b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2-(3,4-环氧环己烷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长链烷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长链烷基硅烷中长链烷基的碳原子数大于等于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烷基硅烷包括十二烷基硅烷、十六烷基硅烷和十八烷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促进剂包括叔胺类促进剂和聚醚胺促进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固化剂为聚醚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基再生沥青用改性剂,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开志杜鹏胡成生尹昌宇彭馨彦谢雨池董增文许龙林勇文蔡祥洪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市政工程维修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