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90381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具有4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及具有1个以上的烷氧基和3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赋予半导体涂料组合物优异的抗硫性和耐湿热性;且可使安装有光半导体元件的基板和用来密封该光半导体元件的加成反应固化型有机硅组合物的固化物之间牢固地粘接,同时可防止在基板上形成的金属电极、尤其是Ag电极发生腐蚀和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具体涉及一种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光半导体元件发光二极管(led)采用透明树脂形成的密封剂,密封基板上的led。常用的密封剂大多是以环氧树脂为主体的组合物。随着近年来半导体封装件的小型化、led的高亮度化,需要比聚邻苯二甲酰胺树脂更为优异的耐热性的、以氧化铝为代表的陶瓷用作基板材料。但是,仍存在氧化铝陶瓷构成的基板和由有机硅组合物的固化物构成的密封剂之间容易发生剥离的问题;此外,由于有机硅组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气体透过性,使得被密封的led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当led光源暴露在大气中的硫化物、废气等中时,硫化物等会透过有机硅组合物的固化物,使被该固化物密封的基板上的金属电极、尤其是ag电极经被腐蚀而变黑。

2、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阻隔性涂料组合物,可使安装有半导体元件的基板和用于密封该光半导体元件的加成反应固化型有机硅组合物的固化物之间的粘接性提高,同时可防止在基板上形成的金属电极发生腐蚀,应用于mini-led和micro-led领域。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式i所示的具有4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及式ⅱ所示的具有1个以上的烷氧基和3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各制备原料混合,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

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所述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包括: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涂料用溶剂。

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和涂料用溶剂混合搅拌,得到所述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

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或所述的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在半导体元件和/或金属电极、以及mini-led和micro-led保护中的应用。

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六在于提供一种导体涂料保护层,所述半导体涂料保护层由所述的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固化形成。

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七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半导体涂料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其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涂覆于所述待保护半导体元件上,依次进行静置和干燥,在所述保护半导体元件的表面固化形成所述半导体涂料保护层。

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

10、具有4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或具有1个以上的烷氧基和3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11、所述具有4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i所示:

12、

13、其中,r11选自氢原子或c1~c5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12为亚甲基,n为1~3的整数(例如可以是1、2、3),m为2~30的整数(例如可以是2、4、6、8、10、12、14、16、18、20、25、30等),且需满足所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至少具有4个以上氟原子(例如可以是4个、5个、6个、7个、8个、9个等)。

14、本专利技术对上述式i所示的具有4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来源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一般市售,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

15、所述具有1个以上的烷氧基和3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式ⅱ所示:

16、

17、其中,r21选自氢原子或c1~c5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22、r24、r25、r26选自c1~c5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23选自c1~c5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r24选自氟取代的c1~c5直链或支链的烷基,q为0~3的整数。

18、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式ⅱ所示的具有1个以上的烷氧基和3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来源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一般市售,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

19、优选地,在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r11选自氢原子或甲基。

20、优选地,在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所述m为2~10的整数。

21、优选地,在式ⅱ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所述r21选自氢原子或甲基。

22、优选地,在式ⅱ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所述r22、r24、r25、r26选自甲基。

23、优选地,在式ⅱ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所述r23选自亚甲基。

24、优选地,在式ⅱ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所述r27选自氟取代的甲基,进一步优选为三氟甲基。

25、优选地,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式ⅱ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5):(1~5);

26、其中,第一个“1~5”例如可以是1、1.5、2、2.5、3、3.5、4、4.5、5等;

27、其中,第二个“1~5”例如可以是1、1.5、2、2.5、3、3.5、4、4.5、5等。

28、进一步优选地,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式ⅱ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2~4):(2~4)。

29、优选地,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如下式ⅲ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30、

31、其中,r31选自氢原子或c1~c5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32选自c1~c2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32、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式ⅲ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来源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一般市售,或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

33、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中必须含有式i所示的具有4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或式ⅱ所示的具有1个以上的烷氧基和3个以上氟原子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后,再额外添加式ⅲ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34、更为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中,选择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和式ⅱ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组合。

35、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可选其结构下包含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作为制备原料;类似地,式ⅱ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可选其结构下包含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作为制备原料;类似地,式ⅲ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可选其结构下包含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作为制备原料。

36、优选地,所述r31选自氢原子或甲基。

37、优选地,所述r32选自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R11选自氢原子或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如下式Ⅲ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一种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包括: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在半导体元件和/或金属电极保护中的应用。

<p>9.一种半导体涂料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涂料保护层由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阻隔性半导体涂料组合物固化形成;

10.一种根据权利9所述的半导体涂料保护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在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中,r11选自氢原子或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如下式ⅲ所示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军褚雨露贺剑锋张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