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936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8: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当需要快速移动时,四连杆机构极限折叠,可让整体重心下降以提升稳定性,并利用驱动轮组件实现快速移动,当四连杆机构极限折叠后,各连杆之间的相对稳定性高,能减轻驱杆转动关节组件的平衡调节压力、降低能耗。本申请的主要结构包括驱杆转动关节组件、四连杆机构及驱动轮组件;驱杆转动关节组件用于驱动四连杆机构伸展或折叠,四连杆机构包括与转动关节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杆、与转动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中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驱动轮组件设置在第四连杆的另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


技术介绍

1、地面机器人中,轮式机器人的腿部组件为设置在机器人主机上的一对驱动轮,轮式机器人的能源利用效率高,移动速度快,稳定能力强,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只适用于路面较好的平地,受地形的影响大,当其遇到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时就无法通过;腿足式机器人的腿部组件为设置在机器人主机上的一对多连杆腿,多连杆腿的主要结构就是多连杆机构,多连杆腿通常由连杆电机及转动电机进行驱动,其中连杆电机控制多连杆机构伸展或折叠,从而执行伸出和回收动作,转动电机则控制连杆电机与多连杆机构一起向前或向后转动,如此,转动电机配合连杆电机一起工作就让多连杆机构做出向前跨越的动作,腿足式机器人越障能力强,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地形,灵活性及适应性强,但腿足式机器人的移动速度慢,结构相对复杂,能源的利用率较低。

2、近年来出现了将轮式机器人和腿足式机器人这两种形式的机器人结合起来的轮腿式机器人,也即,机器人的腿部结构不仅包括至少一对驱动轮,也包括至少一对多连杆腿,驱动轮设置在多连杆腿末端。其具有超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同时还能大大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驱杆转动关节组件(1)、四连杆机构及驱动轮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杆(4)一端为弯曲延伸的第二弯头结构(401),所述移抵部分包括设于第二弯头结构(401)侧部的第二抵移平面(4a),所述靠接部分包括设于第三连杆(5)侧部的第三靠接平面(5a),所述四连杆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设于第二弯头结构(401)侧部的第二抵移平面(4a)抵靠在所述设于第三连杆(5)侧部的第三靠接平面(5a)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驱杆转动关节组件(1)、四连杆机构及驱动轮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杆(4)一端为弯曲延伸的第二弯头结构(401),所述移抵部分包括设于第二弯头结构(401)侧部的第二抵移平面(4a),所述靠接部分包括设于第三连杆(5)侧部的第三靠接平面(5a),所述四连杆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设于第二弯头结构(401)侧部的第二抵移平面(4a)抵靠在所述设于第三连杆(5)侧部的第三靠接平面(5a)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连杆(5)一端为弯曲延伸的第三弯头结构(501),所述移抵部分包括设于第三弯头结构(501)侧部的第三抵移平面(5b),所述靠接部分包括设于第二连杆(4)侧部的第二靠接平面(4b),所述四连杆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设于第三弯头结构(501)侧部的第三抵移平面(5b)抵靠在所述设于第二连杆(4)侧部的第二靠接平面(4b)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杆(4)的中部凸起形成锁销座(402),所述移抵部分包括设于锁销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彪董晋阳唐爽张婧李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