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及回用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及回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87474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8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及回用方法。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含胺催化剂的PC反应液中加入无机酸溶液,使胺转化为铵盐溶于水相,油水分离后收集水相;S2、向所得水相中加入碱液,使铵盐重新转化为胺;S3、向步骤S2所得水相中加入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精馏分离,塔顶获得含胺溶液;S4、在含胺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混合均匀后进行油水分离,收集油相,得到回收的胺催化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及回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及回用方法。


技术介绍

1、聚碳酸酯(pc)是一种的特别的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等领域。在高端应用领域更是要求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的同时也要有优异的光学性能,但pc的热加工温度高达300℃以上,在注塑过程中工业化pc通常会发生色变而影响制品的透光性。因此,提升pc的耐热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如参考文献《王华.“受阻酚类抗氧剂结构与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关系.”工业催化25.4(2017):4.》及《严谨等.“聚碳酸酯的高温剪切降解及其稳定化研究.”高分子学报,4(2018):8》当前主要通过外添加抗氧剂来实现加工过程中的颜色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但助剂添加量增加后树脂在后续的改性及加工过程中会出现析出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及回用方法。

2、界面缩聚法制备聚碳酸酯是较为成熟的工艺路线,如cn101235136b,cn106478934b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该过程优先采用胺类催化剂(如三乙胺)制备pc,并且为提高经济产值在反应结束后对胺类催化剂进行回收并循环使用,从而制备批量化的工业化pc。

3、本专利技术人在对pc工业化方案的持续研究中发现,回用的胺类催化剂中因不可避免地含有一定量特定结构的物质(式i所示)而影响由此制得的pc的耐热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由此提出了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及回用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降低式i在回用胺类催化剂中的含量。本专利技术旨在改善工业化pc耐热稳定性的问题。

4、

5、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向含胺催化剂的pc反应液中加入无机酸溶液,使胺转化为铵盐溶于水相,油水分离后收集水相;

7、其中分离得到的油相包含pc产品,可采用任意已知的脱溶剂方法,例如喷雾干燥、水洗沉析等,脱除溶剂并干燥,得到聚碳酸酯产品粉料;

8、s2、向所得水相中加入碱液,使铵盐重新转化为胺;

9、s3、向步骤s2所得水相中加入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精馏/汽提分离,塔顶获得含胺溶液;

10、s4、在含胺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混合均匀后进行油水分离,收集油相,得到回收的胺催化剂。

11、作为本专利技术以上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1中,所述无机酸为盐酸、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12、优选地,所述无机酸溶液的浓度为0.5-10wt%,无机酸溶液的用量为pc反应液质量的8-10倍。

13、作为本专利技术以上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pc反应液为在胺催化剂存在下经界面缩聚法制得的聚碳酸酯反应液经油水分离后获得的油相产物;

14、优选地,所述pc反应液中聚碳酸酯含量为10-15wt%,胺催化剂含量为100-300ppm;

15、优选地,所述胺催化剂为三乙胺、n-乙基哌啶、n-异丙基哌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16、作为本专利技术以上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2中,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溶液;

17、优选地,碱液添加量使水相ph>7,优选ph>12;

18、优选地,碱液浓度为1-50wt%,优选5-20wt%。

19、作为本专利技术以上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3中,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浓度为0.1-50wt%优选5-10wt%,其添加量为水相质量的0.1-50wt%优选1-10wt%。

20、作为本专利技术以上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3中,精馏/汽提分离的条件为:塔顶温度为85-110℃,水相和塔底再沸器蒸汽的质量比为1:(8-11)。

21、作为本专利技术以上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4中,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浓度为0.1-50wt%优选5-10wt%,其添加量为含胺溶液质量的0.1-50wt%优选1-10wt%。

22、作为本专利技术以上方法的优选方案,步骤s4中,油水分离的方式为斜板分离或离心机分离,优选斜板分离;

23、优选地,斜板分离的容器容积<20m3,优选<7m3,油相的含水率<3wt%,优选<0.5wt%。

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所述的处理方法回收的胺催化剂回用至界面缩聚法pc工艺以制备pc的方法。

25、具体地,所述界面缩聚法pc工艺可参照目前已知的任意方法进行,如专利cn101235136b,cn106478934b公开的具体方法,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仅要求将以上处理方法回收的胺催化剂回用至界面缩聚法pc工艺,以倾向于制备耐热稳定性优异的聚碳酸酯。

26、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行pc工艺的示例,可以参考如下:

27、一种pc的制备方法,以双酚a钠盐水溶液为原料,使其与光气接触进行光气化反应,制备聚碳酸酯。

28、具体地,所述光气化反应分为以下两个过程:1)双酚a钠盐和光气的界面缩聚反应;2)在封端剂和催化剂作用下的封端反应。

2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气化反应中,双酚a钠盐和光气的摩尔比为1:(1-1.2)。

30、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以上处理方法回收的胺催化剂与任选的新鲜胺催化剂的混合;

31、优选地,所述封端剂为单羟基酚类化合物,优选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对枯基苯酚中的一种或多种;

3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封端剂用量为双酚a钠盐摩尔量的0.02-0.08倍。

3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催化剂用量为双酚a钠盐摩尔量的0.002-0.004倍。

34、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20-35℃,反应时间为5-30min;

35、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25-37℃,反应时间为15-40min。

36、以上步骤1)和2)中,持续加入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总加入量为双酚a钠盐摩尔量的0.2-0.5倍。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的浓度可以是1-50wt%,优选5%-20%。

37、所述光气化反应中,采用的有机溶剂可以是氯仿、四氯乙烷、二氯甲烷、氯苯、四氢呋喃、二氧六环、吡啶中的一种或多种。

38、所述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为双酚a钠盐水溶液质量的0.5-1.5倍。

39、所述有机溶剂的加入时机可以是,向双酚a钠盐水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后再通入光气,也可以是将光气溶于有机溶剂后再加入至双酚a钠盐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工况自由选择。

4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41、在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过程中多次添加二氧化硫脲,可以基本清除回用催化剂中影响pc耐热稳定性的主要物质,从而实现工业化pc耐热稳定性的提升,更有利于在对产品颜色及透光率具有较高要求领域中的推广应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无机酸为盐酸、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反应液为在胺催化剂存在下经界面缩聚法制得的聚碳酸酯反应液经油水分离后获得的油相产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浓度为0.1-50wt%优选5-10wt%,其添加量为水相质量的0.1-50wt%优选1-10wt%。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精馏/汽提分离的条件为:塔顶温度为85-110℃,水相和塔底再沸器蒸汽的质量比为1:(8-1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浓度为0.1-50wt%优选5-10wt%,其添加量为含胺溶液质量的0.1-50wt%优选1-10wt%。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油水分离的方式为斜板分离或离心机分离,优选斜板分离;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回收的胺催化剂回用至界面缩聚法PC工艺以制备PC的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无机酸为盐酸、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反应液为在胺催化剂存在下经界面缩聚法制得的聚碳酸酯反应液经油水分离后获得的油相产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pc反应液中胺催化剂的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二氧化硫脲的水溶液浓度为0.1-50wt%优选5-10wt%,其添加量为水相质量的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周波刘宏晓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