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6193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6:0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放线架、第一支架、挤压组件和第三支架,所述放线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放线辊,并且放线辊上设置有电缆,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清洁组件,所述挤压组件由第二支架、上轧辊、下轧辊和过线孔组成。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清洁组件,能够在对电缆导电芯线进行拉直前,起到清洁的作用,避免灰尘、污秽物在拉直过程中对芯线表面造成伤害,保证芯线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美观性,且通过在拉直组件内设置滑轮,能够降低电缆导电芯线与拉直组件之间的摩擦力,拉直更加的流畅,避免电缆导电芯线被刮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尤其涉及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


技术介绍

1、由于规定型号的配电箱内的各开关元器件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连接规定型号的配电箱内各开关元器件的单芯导线的长度是一定的。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现场安装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往往是在去现场安装前就先将一整盘单芯导线将其手工拉直,再用皮尺测量后进行裁剪。

2、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165666u公开了一种导线放线拉直装置,包括沿从后向前的方向依次设置的放线装置、第一压线辊组、第二压线辊组和校直导线管,所述的第一压线辊组和第二压线辊组均包括上轧辊和下轧辊,上轧辊的圆周面和下轧辊的圆周面相贴合,上轧辊的圆周面上和下轧辊的圆周面上对应设有线槽,上轧辊的圆周面上的线槽和下轧辊的圆周面上的线槽围成完整的过线孔,所述的校直导线管的内壁由沿后向前方向依次连接的内壁部a和内壁部b构成,内壁部a为内径沿从后向前方向逐渐减小的喇叭型,该专利解决了现有电缆线矫正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加工过程慢和工作效率低下等缺陷,实现了电缆线的拉自动矫正功能,具有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矫正速度快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4、然而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较为明显的是在对电缆导电芯线进行拉直前,不便于对其表面的灰尘、污秽物进行清理,导致拉直过程中造成电缆导电芯线被磨损刮花的问题。

5、我们为此,提出了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放线架、第一支架、挤压组件和第三支架,所述放线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放线辊,并且放线辊上设置有电缆,所述第一支架上安装有清洁组件,所述挤压组件由第二支架、上轧辊、下轧辊和过线孔组成,所述第二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上轧辊和下轧辊,且下轧辊和上轧辊的表面均设置有线槽,所述上轧辊的圆周面上和下轧辊的圆周面上设置的线槽围成完整的过线孔,所述第三支架可拆卸安装有拉直组件,所述支撑台的表面设置有调节组件。

3、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由支撑套筒、紧固手柄和清洁海绵组成,所述支撑套筒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支撑套筒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手柄,所述支撑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海绵,所述紧固手柄的一端与清洁海绵的表面抵接。

4、优选的,所述拉直组件由校直导线管和滑轮组成,所述校直导线管安装在第三支架的表面,所述校直导线管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滑轮。

5、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由丝杠、把手、滑槽和滑块组成,所述支撑台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有滑块,并且滑块的顶面与第二支架的底面焊接,所述支撑台上通过安装座转动连接有丝杠,且丝杠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二支架与丝杠配合使用。

6、优选的,所述放线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7、优选的,所述滑轮设有多个,且多个滑轮等距分布在校直导线管的内壁,并且校直导线管靠近第二支架的一端大于另一端。

8、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设有多个,且多个调节组件与放线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一一对应。

9、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设有多个,且多个挤压组件等距分布在支撑台的表面。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清洁组件,能够在对电缆导电芯线进行拉直前,起到清洁的作用,避免灰尘、污秽物在拉直过程中对芯线表面造成伤害,保证芯线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美观性,且通过在拉直组件内设置滑轮,能够降低电缆导电芯线与拉直组件之间的摩擦力,拉直更加的流畅,避免电缆导电芯线被刮花。

12、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调节组件,便于根据拉直需求,自由的更换不同规格的轧辊,从而能够适用不同直径的电缆进行拉直,适用范围更加的广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顶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放线架(2)、第一支架(3)、挤压组件(4)和第三支架(5),所述放线架(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9),且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有放线辊(10),并且放线辊(10)上设置有电缆(6),所述第一支架(3)上安装有清洁组件(7),所述挤压组件(4)由第二支架(41)、上轧辊(42)、下轧辊(43)和过线孔(44)组成,所述第二支架(41)上转动连接有上轧辊(42)和下轧辊(43),且下轧辊(43)和上轧辊(42)的表面均设置有线槽,所述上轧辊(42)的圆周面上和下轧辊(43)的圆周面上设置的线槽围成完整的过线孔(44),所述第三支架(5)可拆卸安装有拉直组件(8),所述支撑台(1)的表面设置有调节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7)由支撑套筒(71)、紧固手柄(72)和清洁海绵(73)组成,所述支撑套筒(71)安装在第一支架(3)上,所述支撑套筒(7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手柄(72),所述支撑套筒(71)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海绵(73),所述紧固手柄(72)的一端与清洁海绵(73)的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6)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组件(8)由校直导线管(81)和滑轮(82)组成,所述校直导线管(81)安装在第三支架(5)的表面,所述校直导线管(8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滑轮(8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由丝杠(121)、把手(122)、滑槽(123)和滑块(124)组成,所述支撑台(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23),且滑槽(123)内滑动连有滑块(124),并且滑块(124)的顶面与第二支架(41)的底面焊接,所述支撑台(1)上通过安装座转动连接有丝杠(121),且丝杠(121)的一端安装有把手(122),所述第二支架(41)与丝杠(121)配合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架(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1),且控制面板(11)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9)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82)设有多个,且多个滑轮(82)等距分布在校直导线管(81)的内壁,并且校直导线管(81)靠近第二支架(41)的一端大于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设有多个,且多个调节组件(12)与放线架(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1)和第三支架(5)一一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4)设有多个,且多个挤压组件(4)等距分布在支撑台(1)的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顶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放线架(2)、第一支架(3)、挤压组件(4)和第三支架(5),所述放线架(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9),且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安装有放线辊(10),并且放线辊(10)上设置有电缆(6),所述第一支架(3)上安装有清洁组件(7),所述挤压组件(4)由第二支架(41)、上轧辊(42)、下轧辊(43)和过线孔(44)组成,所述第二支架(41)上转动连接有上轧辊(42)和下轧辊(43),且下轧辊(43)和上轧辊(42)的表面均设置有线槽,所述上轧辊(42)的圆周面上和下轧辊(43)的圆周面上设置的线槽围成完整的过线孔(44),所述第三支架(5)可拆卸安装有拉直组件(8),所述支撑台(1)的表面设置有调节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7)由支撑套筒(71)、紧固手柄(72)和清洁海绵(73)组成,所述支撑套筒(71)安装在第一支架(3)上,所述支撑套筒(7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紧固手柄(72),所述支撑套筒(71)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海绵(73),所述紧固手柄(72)的一端与清洁海绵(73)的表面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6)导电芯线放线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组件(8)由校直导线管(81)和滑轮(82)组成,所述校直导线管(81)安装在第三支架(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云飞周李林陈文才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奔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