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炉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593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两段式炉排系统,炉排由高到低分为两段,上面的一段为顺推段,下面的一段为逆推段,所述顺推段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向炉排低点方向,逆推段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向炉排高点方向。同一段炉排的活动横梁配备有左、右并排设置的拉杆,该左、右拉杆由托辊装置支承,所述左、右拉杆与活动横梁连接成拉杆架,拉杆架的端部与驱动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面段顺推、下面段逆推的两段式结构,两段具有独立的驱动机构,便于各段控制料层停留时间,以实现整个垃圾料层的移动工艺控制,不断的搅动、混合,提高垃圾与空气的混合、扰动,辅助干燥、燃烧,保障垃圾运送的可靠性和焚烧工艺效果。并且备品、备件规格少,易损件互换性好,炉排系统的制造、维护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
,尤其是涉及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的 两段式炉排系统
技术介绍
固体废弃物焚烧炉的最重要部件是焚烧炉炉排系统。焚烧炉炉排系统负责炉内垃 圾运送、承载等,同时提高垃圾与空气的混合、扰动,提高燃烧效率。现在已有多种类型的焚烧炉排系统问世,尤其是往复机械式焚烧炉排系统,它是 固定炉排板与活动炉排板有规则地交替重叠在一起组成垃圾燃烧支撑体,活动炉排板做往 复前后运动,同时结合炉排面的倾斜安装形式,从而引起垃圾料层向前、后、上、下无规则的 搅动、混合。根据垃圾料层与活动炉排板的相对运动形式,炉排可分为顺推式和倾斜逆推式 两种。顺推式炉排其活动板的运动方向与垃圾在炉内前进的方向一致,而逆推式炉排的活 动板,其运动方向与垃圾下行的方向相反。现有的往复式炉排,各有其自身优点,但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以下问题和 不足1、炉排系统全部采用顺推式炉排,为保证垃圾在炉内的停留时间,通常炉排长度较长, 炉排设计成分段阶梯式,速度也控制得较慢。当垃圾料层较高,且相邻炉排落差较低时,运 行中的垃圾几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不能较好的相互翻搅、混合,故垃圾料层不能充分燃 烧、燃烧效率低,很难达到灰渣热灼减率指标;炉排水平倾角较小(接近水平),焚烧炉高度 相对较低。2、炉排系统全部采用逆推式炉排,炉排在炉内倾角约呈26°。由于倾角和逆推 作用,底层垃圾上行,上层垃圾下行,不断翻转和搅拌,与空气充分接触,有较理想的燃烧条 件,可实现垃圾完全的燃烧,热灼减率较好。另外,由于逆向推动可相应延长垃圾在炉内的 停留时间,因此在处理能力相同的情况下,通常炉排面积可小于顺推炉排。3、单独采用上述两种炉排推动方式,垃圾搅动、翻转仍不够充分,特别是在没有高 度落差的同一斜面上移动,垃圾碰撞力小,挤压、搅动不充分,垃圾燃烧也不彻底。4、现有的炉排运动时,均以单排炉排的头部组成整齐的平面推动垃圾,使得横向 方向的垃圾作纵向方向的同步运动。炉排片只在纵向方向搅动和疏松垃圾,对横向方向的 垃圾料层影响不明显,对整个垃圾料层的搅动和疏松效果不明显。因此,不能够充分的翻 转、搅动和疏松整个垃圾料层,延长了干燥时间、影响了燃烧效率。5、由于中国垃圾具有热值低,水分含量高等特点,为保证焚烧炉出口温度稳定在 850° C以上,需要在炉排上规程足够调质垃圾。且现有炉排片头部要么无凸台,要么凸台 高度较低,造成炉排头部整体高度较低,这样炉排的纵向运动,只能搅动、打散底层或底层 附近的垃圾,而上层垃圾不能与周围垃圾混合,保持整体的滑移状态,也会延长干燥时间、 影响燃烧效率。6、由于中国生活垃圾含水量高、成分复杂,造成垃圾干燥和燃烧时易结成团、结成块。因此还要求炉排片能够割成团的垃圾,使团内的垃圾与一次风能够充分接触、干燥充 分、完全燃烧,以保证热灼减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垃圾搅动、翻转充分,燃烧彻底 的两段式炉排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段式炉排系统,安装在边梁上的固定横梁穿过同 一排固定炉排片尾部的卡槽,形成固定炉排板,安装在拉杆上的活动横梁穿过同一排活动 炉排片尾部的卡槽,形成活动炉排板,所述活动炉排板与固定炉排板前后重叠,且相间排列 汇集成炉排,在所述炉排片的头部均开设有一次风孔,其关键在于所述炉排由高到低分为 两段,上面的一段为顺推段,下面的一段为逆推段,所述顺推段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向炉排 低点方向,逆推段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向炉排高点方向;所述同一段炉排的活动横梁配备 有左、右并排设置的拉杆,该左、右拉杆由托辊装置支承,所述左、右拉杆与活动横梁连接成 拉杆架,拉杆架的端部与前摇臂驱动机构或者侧摇臂驱动机构或者前直驱动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结合垃圾在炉排上经历的干燥、燃烧和燃烬三个阶段,设计出由干燥段炉 排、燃烧和燃烬段炉排组成一列独立的两段式炉排,两段具有独立的驱动机构,便于各段控 制料层停留时间,以实现整个垃圾料层的移动工艺控制,不断的搅动、混合,提高垃圾与空 气的混合、扰动,辅助干燥、燃烧,保障垃圾运送的可靠性和焚烧工艺效果。根据焚烧炉内 炉排系统运送垃圾能力的不同,可以设置单列、双(两)列、三列、四列……炉排系统,形成系 列化的两段式炉排系统。其中对于小城市或者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为其安装的小型 焚烧炉配套单列或双(两)列的“低阶”炉排系统;对于大中城市,为其安装的大型焚烧炉配 套三列、四列……的“高阶”炉排系统。对于干燥段炉排,为了保证炉排运送垃圾效果和垃圾的充分混合、搅拌,防止垃 圾干燥和燃烧时炉排运送效果不好、结团、结块等,整体采用顺推式,炉排片头部朝向整个 炉排的低端;对于燃烧和燃烬段炉排整体采用逆推形式,炉排片头部朝向整个炉排的高端, 这样有利于增加垃圾在炉内停留时间的控制效果以及保证垃圾充分混合、搅拌,保障燃烧 和燃烬段运送垃圾的可靠性和焚烧工艺效果。顺推段及逆推段的左、右拉杆与活动横梁连 接成框架,结构强度好,能够保证同一段炉排各活动炉排板运动的同步性;拉杆由托辊装 置承载支撑,可以减小拉杆的运动阻力,增强炉排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提高使用寿 命。所述顺推段炉排片头部连线所形成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18°,顺推段活 动炉排片运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60°,顺推段活动炉排片的行程为200-400mm。或者, 所述顺推段炉排片头部连线所形成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30°,顺推段活动炉排 片运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60°,顺推段活动炉排片的行程为400-500mm。顺推段炉排片头部连线所形成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即顺推总体倾 角 根据不同城市区域垃圾特性 的不同,可以选择小倾角或大倾角顺推形式Λ采用0-18°的小倾角方式安装,适用于垃圾 含水量较低的地区,并采用无头部结构形式错开布置,其中α二 15°时,炉排片背部倾角与水平面也成15°,称为“对度”顺推炉排。α采用18-30°的大倾角方式安装,适用于垃圾含5水量较高的地区,采用有头部和无头部结构形式错开布置。其中倾角为30时,炉排片背部 倾角与水平面成0°,称为“零度”顺推炉排。干燥段顺推炉排行程采用大行程,行程范围为 400-500mm ;采用小行程,行程范围为200-400,大行程和小行程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速度、 控制算法,实现垃圾在干燥段的混合、搅拌。通过对干燥段炉排总体倾角、头部结构形式、炉 排片错开布置的集成组合,并结合行程和控制方式实现整个干燥段的工艺特性过程,保障 干燥段运送垃圾的可靠性和焚烧工艺效果。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垃圾的搅动效果,所述顺推段每块炉排片的头部均设置有鳍 片,顺推段所有炉排片头部的鳍片形成横向排列的齿状矩阵结构。所述逆推段炉排片头部连线所形成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5°,逆推段 活动炉排片运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60°,逆推段活动炉排片的行程为350-500mm。对 于燃烧和燃烬段炉排整体采用逆推形式,炉排片头部朝向整个炉排的高端,逆推段炉排片 头部连线所形成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即逆推总体倾角β为20-35°,炉排行程采用大 行程,行程范围为350-500mm,有利于增加垃圾在炉内停留时间的控制效果以及保证垃圾充 分混合、搅拌,保障燃烧和燃烬段运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段式炉排系统,安装在边梁(1)上的固定横梁(2)穿过同一排固定炉排片(3)尾部的卡槽,形成固定炉排板,安装在拉杆上的活动横梁(4)穿过同一排活动炉排片(5)尾部的卡槽,形成活动炉排板,所述活动炉排板与固定炉排板前后重叠,且相间排列汇集成炉排,在所述炉排片的头部均开设有一次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由高到低分为两段,上面的一段为顺推段(6),下面的一段为逆推段(7),所述顺推段(6)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向炉排低点方向,逆推段(7)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向炉排高点方向;所述同一段炉排的活动横梁(4)配备有左、右并排设置的拉杆,该左、右拉杆由托辊装置支承,所述左、右拉杆与活动横梁(4)连接成拉杆架,拉杆架的端部与前摇臂驱动机构或者侧摇臂驱动机构或者前直驱动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两段式炉排系统,安装在边梁(1)上的固定横梁(2)穿过同一排固定炉排片(3)尾部的卡槽,形成固定炉排板,安装在拉杆上的活动横梁(4)穿过同一排活动炉排片(5)尾部的卡槽,形成活动炉排板,所述活动炉排板与固定炉排板前后重叠,且相间排列汇集成炉排,在所述炉排片的头部均开设有一次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由高到低分为两段,上面的一段为顺推段(6),下面的一段为逆推段(7),所述顺推段(6)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向炉排低点方向,逆推段(7)上的炉排片头部均朝向炉排高点方向;所述同一段炉排的活动横梁(4)配备有左、右并排设置的拉杆,该左、右拉杆由托辊装置支承,所述左、右拉杆与活动横梁(4)连接成拉杆架,拉杆架的端部与前摇臂驱动机构或者侧摇臂驱动机构或者前直驱动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推段(6)炉排片头部连 线所形成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18°,顺推段(6)活动炉排片运动面与水平面的夹 角为0-60°,顺推段(6)活动炉排片的行程为200-4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推段(6)炉排片头部连 线所形成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8-30°,顺推段(6)活动炉排片运动面与水平面的 夹角为0-60°,顺推段(6)活动炉排片的行程为400-5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两段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推段(6)每块 炉排片的头部均设置有鳍片(20),顺推段(6)所有炉排片头部的鳍片(20)形成横向排列的 齿状矩阵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段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推段(7)炉排片头部连 线所形成的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5°,逆推段(7)活动炉排片运动面与水平面的 夹角为25-60°,逆推段(7)活动炉排片的行程为350-500mm ;所述逆推段(7)同一排炉排 板上两相邻炉排片的头部凸台在横向、前后均有错位,且每排炉排片前端平齐,两相邻炉排 片头部沿其宽度方向开设的一次风孔(21)也在横向、前后均有错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式炉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装置由托辊轴(8)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顺洪唐一科朱新才徐明李翔丁又青田祖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