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525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50
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雾化器包括油杯、雾化组件以及回气通道,所述油杯内形成有沿横向并排设置的主油腔和副油腔,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油腔内,所述副油腔的底部与所述主油腔连通,所述回气通道连通于所述副油腔和外部空气,所述副油腔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并排方向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副油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如此结构使得副油腔内的雾化液优先消耗并受到多个折流板的干扰而减缓雾化液的流速,从而减少抽吸过程中出现呼噜声的问题,且当副油腔内雾化液的液面越低时,换气越顺畅,从而实现对雾化组件的可靠供油,防止因供油不足而产生焦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雾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的雾化器用于将储液腔液体传输至多孔发热体使其雾化产生气溶胶供使用者抽吸,为了存储更多的液体,储液腔一般设置的较大或较高,而由于现有雾化器通常只有一个储液腔,雾化组件设置在储液腔底部,导致雾化组件上的下油口和回气口处的压强较大,抽吸时下油速度快,不仅产生的呼噜声音大,而且容易从回气口经回气通道发生漏液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雾化组件以及回气通道,所述油杯内形成有沿横向并排设置的主油腔和副油腔,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油腔内,所述副油腔的底部与所述主油腔连通,所述回气通道连通于所述副油腔和外部空气,所述副油腔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并排方向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副油腔的相对两侧壁上。

3、可选地,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并排方向垂直设置;

4、其中,多个所述折流板之间的间距相等,或,多个所述折流板之间的间距由靠近所述主油腔一端向远离所述主油腔一端逐渐增大。

5、可选地,连接于所述副油腔同一侧壁上的所述折流板相互平行,并朝向所述主油腔方向倾斜延伸;

6、任一连接于所述副油腔一侧壁上的所述折流板与对应连接于所述副油腔另一侧上的所述折流板之间形成过液间隙;

7、其中,所形成的各所述过液间隙相等,或,所形成的各所述过液间隙由靠近所述主油腔一端向远离所述主油腔一端逐渐增大。

8、可选地,所述油杯内形成有分隔板以将所述油杯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所述主油腔和所述副油腔,所述分隔板中开设有过油孔连通所述主油腔和所述副油腔。

9、可选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副油腔内并与所述副油腔内壁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件,或,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副油腔内的第一密封件和支撑件,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副油腔的内壁密封连接;

10、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支撑件至少一者的顶壁作为所述副油腔的底壁,并由靠近所述主油腔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主油腔的一端呈逐渐升高设置,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支撑件的至少一者还设有所述回气通道。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并覆盖于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壁形成所述副油腔的底壁,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所述回气口。

12、可选地,所述回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油孔。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有一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回气口,且其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的一侧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覆盖所述回气通道的端口。

14、可选地,所述遮挡部与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为0.5~2mm。

15、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的顶端设有下油口,所述下油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油孔。

16、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密封件、雾化支架以及发热组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到所述主油腔内并与所述主油腔内壁密封连接,以封堵所述主油腔;所述雾化支架的顶端安装到所述第二密封件内,其内部形成有雾化腔,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雾化腔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所述下油口,所述雾化支架设有分别连通所述下油口和所述发热组件的下油通道。

17、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还抵持固定在所述雾化支架底端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与雾化腔连通的进气腔或进气通道。

18、可选地,所述油杯采用透明材料。

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器以及用于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的主体。

20、本技术雾化器通过在油杯中增加了副油腔以及在副油腔中设置多个折流板,并将回气通道连通于副油腔内,使得副油腔内的雾化液优先消耗并受到多个折流板的干扰而减缓雾化液的流速,从而减少抽吸过程中出现呼噜声的问题,且当副油腔内雾化液的液面越低时,换气越顺畅,从而实现对雾化组件的可靠供油,防止因供油不足而产生焦味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雾化组件以及回气通道,所述油杯内形成有沿横向并排设置的主油腔和副油腔,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油腔内,所述副油腔的底部与所述主油腔连通,所述回气通道连通于所述副油腔和外部空气,所述副油腔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并排方向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副油腔的相对两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并排方向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副油腔同一侧壁上的所述折流板相互平行,并朝向所述主油腔方向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内形成有分隔板以将所述油杯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所述主油腔和所述副油腔,所述分隔板中开设有过油孔连通所述主油腔和所述副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副油腔内并与所述副油腔内壁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件,或,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副油腔内的第一密封件和支撑件,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副油腔的内壁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并覆盖于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壁形成所述副油腔的底壁,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回气通道的回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过油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还包括有一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回气口,且其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的一侧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覆盖所述回气通道的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与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为0.5~2m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的顶端设有下油口,所述下油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过油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密封件、雾化支架以及发热组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到所述主油腔内并与所述主油腔内壁密封连接,以封堵所述主油腔;所述雾化支架的顶端安装到所述第二密封件内,其内部形成有雾化腔,所述发热组件安装于雾化腔内;所述第二密封件开设有所述下油口,所述雾化支架设有分别连通所述下油口和所述发热组件的下油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抵持固定在所述雾化支架底端的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与雾化腔连通的进气腔或进气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采用透明材料。

14.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用于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的主体。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杯、雾化组件以及回气通道,所述油杯内形成有沿横向并排设置的主油腔和副油腔,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主油腔内,所述副油腔的底部与所述主油腔连通,所述回气通道连通于所述副油腔和外部空气,所述副油腔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沿所述并排方向依次交替地设置在所述副油腔的相对两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并排方向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副油腔同一侧壁上的所述折流板相互平行,并朝向所述主油腔方向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杯内形成有分隔板以将所述油杯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所述主油腔和所述副油腔,所述分隔板中开设有过油孔连通所述主油腔和所述副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副油腔内并与所述副油腔内壁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件,或,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副油腔内的第一密封件和支撑件,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副油腔的内壁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并覆盖于所述支撑件的顶部,以使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壁形成所述副油腔的底壁,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回气通道的回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炳钊梁俊翔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