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84023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输入单元,用于获取直流母线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变换单元;变换单元,用于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号进行变换处理得到初始交流电压信号和初始直流电压信号;控制单元,用于对初始交流电压信号和初始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采样电压信号和采样电流信号,并根据交流电压参考信号、直流电压参考信号、采样电压信号和采样电流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变换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号进行变换处理,得到交流电压信号和直流电压信号并输出至所述输出单元;输出单元,用于通过零线与负母线复用分别输出交流电压信号和直流电压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的交直流混合供电方案在低电压直流系统时常采用多级结构,增加了直流转直流变换器(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ter,dc-dc)的数量,且接口线路较多,不适用野外或者移动交直流供电的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输入单元、变换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出单元;

4、所述输入单元,用于获取直流母线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变换单元;

5、所述变换单元,用于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号进行变换处理得到初始交流电压信号和初始直流电压信号;

6、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对初始交流电压信号和初始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采样电压信号和采样电流信号,并根据交流电压参考信号、直流电压参考信号、采样电压信号和采样电流信号生成控制信号;

7、所述变换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号进行变换处理,得到交流电压信号和直流电压信号并输出至所述输出单元;

8、所述输出单元,用于通过零线与负母线复用分别输出交流电压信号和直流电压信号。

9、可选地,所述输入单元包括第一直流正母线和第一直流负母线,所述第一直流正母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直流负母线的第一端接收所述直流母线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直流正母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流负母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10、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交流电压信号,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三输出端输出所述直流电压信号;

11、所述输出单元包括正母线、相线和复用的零线与负母线,所述正母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三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母线的第二端与直流负载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相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相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交流负载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复用的零线与负母线的第一端与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复用的零线与负母线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直流负载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以及与所述交流负载的零线端连接;

12、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接收所述交流电压参考信号和所述直流电压参考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三输入端至第十一输入端接收所述变换单元中的采样电压信号和采样电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至第六输出端输出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变换单元。

13、可选地,所述变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第三电感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其中

14、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直流正母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直流负母线的第二端连接;

15、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

16、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

17、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

18、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

19、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

20、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

21、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

22、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

23、所述第三电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

24、所述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

25、所述第四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连接;

26、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为所述变换单元的第三输出端。

27、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矩阵变换模块、第一电压控制模块、第二电压控制模块、第三电压控制模块、第一电流控制模块、第二电流控制模块、第三电流控制模块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其中

28、所述矩阵变换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交流电压参考信号,所述矩阵变换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直流电压参考信号,所述矩阵变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分别输出第一参考电压信号、第二参考电压信号和第三参考电压信号;

29、所述第一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参考电压信号与第一采样电压信号的差信号,输出第一参考电流信号;

30、所述第二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信号与第二采样电压信号的差信号,输出第二参考电流信号;

31、所述第三电压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三参考电压信号与第三采样电压信号的差信号,输出第三参考电流信号;

32、所述第一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一参考电流信号与第一采样电流信号的差信号,输出第四参考电压信号;

33、所述第二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二参考电流信号与第二采样电流信号的差信号,输出第五参考电压信号;

34、所述第三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接收所述第三参考电流信号与第三采样电流信号的差信号,输出第六参考电压信号;

35、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三输入端分别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输入单元、变换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输入单元、变换单元、控制单元和输出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直流混合供电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李倩杨梦超张立国柴小亮赵军愉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中科电工先进电磁驱动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