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氨废水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稀氨水提浓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氨(ammonia),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3,分子量为17.031,标准状况下,密度0.771g/l,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的气体,氨气易溶于水,能在水中产生少量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氨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许多化工工艺涉及到氨和氨水,例如氯化铵的生产过程中,氯化铵溶液蒸发和结晶过程,产生氯化铵产品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含氨蒸发冷凝水。由于蒸发冷凝水中含有3-4g/l的氨(游离氨的形式),给后续的综合利用造成影响,更不能直接排放。
2、传统工艺过程,汽提塔塔顶蒸出的水蒸气与氨气混合气体,经过冷凝器冷凝之后,冷凝液全回流,含少量水分的氨气从冷凝器顶部送至下游的吸收塔用新鲜水吸收制成合格浓氨水成品。
3、传统工艺虽然能解决氨回收的需求,但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4、1)蒸氨过程,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工艺需要加碱(比如氢氧化钠),由于要把提氨后的水作为回用水循环利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氨水提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汽提塔(1)、位于汽提塔(1)顶部与汽提塔(1)连通的汽提塔冷凝器(2)、与汽提塔冷凝器(2)相连的吸收塔(5),所述的汽提塔冷凝器(2)包括设置于顶部的气相出口和设置于底部的液相出口,所述的液相出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5)上部的液相进口相连;所述的汽提塔冷凝器(2)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道依次经过真空缓冲罐(3)、真空泵(4)与吸收塔(5)下部的气相进口相连,所述的汽提塔冷凝器(2)液相出口高于吸收塔(5)顶部液相进口,所述的吸收塔(5)塔釜连接有吸收塔循环泵(7),所述的吸收塔循环泵(7)出口连至吸收塔冷却器(8),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氨水提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汽提塔(1)、位于汽提塔(1)顶部与汽提塔(1)连通的汽提塔冷凝器(2)、与汽提塔冷凝器(2)相连的吸收塔(5),所述的汽提塔冷凝器(2)包括设置于顶部的气相出口和设置于底部的液相出口,所述的液相出口通过管道与吸收塔(5)上部的液相进口相连;所述的汽提塔冷凝器(2)顶部的气相出口通过管道依次经过真空缓冲罐(3)、真空泵(4)与吸收塔(5)下部的气相进口相连,所述的汽提塔冷凝器(2)液相出口高于吸收塔(5)顶部液相进口,所述的吸收塔(5)塔釜连接有吸收塔循环泵(7),所述的吸收塔循环泵(7)出口连至吸收塔冷却器(8),所述的吸收塔冷却器(8)的一个出口分为两股,一股连至吸收塔(5),另一股作为浓氨水成品送出界区,所述的汽提塔(1)的塔釜连接有回用水泵(9),所述的吸收塔(5)的塔顶设置尾气风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氨水提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提塔冷凝器(2)与汽提塔(1)通过设备法兰直连,所述的汽提塔(1)的稀氨水进料口位于塔中部,所述的热源进料口连至塔釜,所述的稀氨水进料口的上方为精馏段,进料口下方为提馏段,所述的汽提塔(1)的填料类型是散堆填料或规整填料,所述的精馏段填料高度为0.3~1.5m,所述的提馏段填料高度为4~10m,裙座高度为5~8m,整塔高度为17~25m,,汽提塔(1)的提馏段与精馏段塔径之比在3.0~0.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稀氨水提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提塔冷凝器(2)下部底部设有液体收集堰,汽提塔冷凝器(2)的液相出口设置在液体收集堰的侧面,所述的液相出口的高度低于液体收集堰的堰高,所述的汽提塔冷凝器(2)冷凝下来的冷凝液一部分从液相出料口出料到吸收塔(5),另一部分从集堰顶部溢流而下,回流到汽提塔(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氨水提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5)是填料塔,其填料类型是散堆填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曹雄,张丽琴,赵卫星,刘江涛,王琦,周娇,丁丽芳,卢毅,余苏苏,童熹琛,苏文江,徐文斌,李镇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