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拖曳锚锚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759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拖曳锚锚爪结构,包括外部面板结构和设置在面板结构内部的骨架,其中,所述面板结构包括:上主面板;一对后主面板,一端与所述上主面板的后端连接,另一端朝下倾斜;一对下主面板,连接在所述上主面板下方,一对上侧面板,连接在所述上主面板外侧且向下倾斜设置;一对下侧面板,连接在所述上侧面板下方;一对竖向导向板;一对后侧面板。本技术一种拖曳锚锚爪结构,具有控制钢材使用量的同时,解决因锚爪撕裂而屈服的问题,传递锚链巨大拖曳力和锚爪上表面被动土压力,降低锚爪应力水平,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海洋工程锚泊,涉及一种拖曳锚锚爪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挺进,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是海上风电行业面向未来的必经之路。锚基础是漂浮式风电浮体结构系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漂浮式海上风电对建设成本较为敏感,传统锚基础如吸力锚、桩锚建造、安装成本高昂贵,因此亟须发展承载力高、造价低、易于安装的系泊锚基础。

3、拖曳锚具有承载力性能高、制作所需的材料少、施工容易、适用水深范围广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系泊基础。

4、拖曳锚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底部的锚爪和安装在锚爪上的锚柄。其中锚爪用于嵌入海床中以提供系泊承载力;锚柄用于连接锚链系统以形成拖曳结构。但是,在锚链巨大拖曳力和锚爪上表面被动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锚爪易被撕裂,应力水平极高,极易屈服。因此,亟需设计锚爪内部龙骨以降低锚爪整体应力水平,提高结构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拖曳锚锚爪结构,控制钢材使用量的同时,解决因锚爪撕裂而屈服的问题,提高结构刚度。

2、技术方案:一种拖曳锚锚爪结构,包括外部面板结构和设置在面板结构内部的骨架,其中,所述面板结构包括:

3、上主面板,沿水平面布置,所在平面与所述锚柄所在平面垂直,上主面板的顶部设有连接所述锚柄用的连接件;

4、一对后主面板,一端与所述上主面板的后端连接,另一端朝下倾斜,分别是第一后主面板和第二后主面板,第一后主面板和第二后主面板以所述上主面板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

5、一对下主面板,连接在所述上主面板下方,分别是第一下主面板和第二下主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下主面板的一端与所述上主面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后主面板连接;所述第二下主面板的一端与所述上主面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后主面板连接;第一下主面板和第二下主面板以所述上主面板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

6、一对上侧面板,连接在所述上主面板外侧且向下倾斜设置,包括第一上侧面板和第二上侧面板;

7、一对下侧面板,连接在所述上侧面板下方,分别是第一下侧面板和第二下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上侧面板的前端连接,第一下侧面板的后端朝向所述第一后主面板设置;所述第二下侧面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二上侧面板的前端连接,第二下侧面板的后端朝向所述第二后主面板设置;

8、一对竖向导向板,包括第一竖向导向板和第二竖向导向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导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主面板固定连接,下端朝下延伸至所述第一下主面板和第一下侧面板的交界处下方;所述第二竖向导向板的上端与所述上主面板固定连接,下端朝下延伸至所述第二下主面板和第二下侧面板的交界处下方;

9、一对后侧面板,分别是第一后侧面板和第二后侧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后侧面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上侧面板和第一下侧面板之间,所述第二后侧面板连接在所述第二上侧面板和第二下侧面板之间。

10、所述第一上侧面板的最外侧且靠近所述后主面板处具有一个呈竖向布置的第一侧向连接板,所述第一下侧面板由3块处于不同平面的第一下侧面板单元构成,其中的两块第一侧面板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一侧向连接板连接;

11、所述第二上侧面板的最外侧且靠近所述后主面板处具有一个呈竖向布置的第二侧向连接板,所述第二下侧面板由3块处于不同平面的第二下侧面板单元构成,其中的两块第二侧面板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二侧向连接板连接。

12、所述骨架呈田字形,包括:

13、沿拖曳锚宽度方向平行间隔布置的多个骨架纵梁、沿拖曳锚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骨架横梁以及加劲板。

14、所述骨架纵梁包括:

15、设置于所述上主面板和下主面板之间的一根纵向主梁、位于所述纵向主梁两侧的两根第一纵向辅梁,所述纵向主梁与拖曳锚中轴线对齐;

16、以及设置于所述上侧面板和下侧面板之间的两根第二纵向辅梁;

17、所述骨架横梁包括:

18、设置于所述上主面板和下主面板之间的前横梁、中横梁以及后横梁;

19、以及设置于所述上侧面板和下侧面板之间的侧面前横向梁和侧面后横向梁,所述侧面前横向梁由所述前横梁向锚爪两侧延伸形成;

20、所述侧面后横向梁由所述后横梁向锚爪两侧延伸形成。

21、所述加劲板包括:

22、设置于所述上主面板和下主面板之间的主横向加劲板、主纵向加劲板;

23、设置于所述上侧面板和下侧面板之间的侧横向加劲板、侧纵向加劲板。

24、所述纵向主梁的梁宽、第一纵向辅梁的梁宽以及第二纵向辅梁的梁宽依次递减。

25、所述前横梁的梁宽、中横梁的梁宽以及后横梁的梁宽依次递减。

26、所述前横梁与纵向主梁连接处具有局部加强结构。

27、有益效果

28、本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

29、在钢材用量最省的情况下,传递锚链巨大拖曳力和锚爪上表面被动土压力,降低锚爪应力水平,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面板结构和设置在面板结构内部的骨架,其中,所述面板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呈田字形,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主梁(311)的梁宽、第一纵向辅梁(312)的梁宽以及第二纵向辅梁(313)的梁宽依次递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321)的梁宽、中横梁(322)的梁宽以及后横梁(323)的梁宽依次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321)与纵向主梁(311)连接处具有局部加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面板结构和设置在面板结构内部的骨架,其中,所述面板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呈田字形,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拖曳锚锚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包括: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虎雷迪杜佃春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