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二次电池与用电设备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二次电池与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65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与用电设备,涉及领域新能源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包含磷材料和第一碳材料的第一负极膜层以及包含第二碳材料的第二负极膜层,并将第一负极膜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与第二负极膜层中间,以利用高理论比容量的磷材料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利用第一碳材料改善磷材料的引入所导致的导电性能差、循环过程中体积易膨胀等问题;利用第二负极膜层提高储钠/锂和脱钠/锂速度,改善倍率性能,并进一步抑制循环过程中负极极片的体积膨胀,从而使二次电池不仅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还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负极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领域新能源,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与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消除里程焦虑,需要改善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石墨、硬碳、软碳、复合碳等碳材料是常用的离子电池活性材料,但这些碳材料的比容量较低,限制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与用电设备,旨在改善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使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负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第一负极膜层和第二负极膜层,所述第一负极膜层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第二负极膜层中间;

3、所述第一负极膜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第一活性材料包括磷材料和第一碳材料,所述磷材料和所述第一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2~32);

4、所述第二负极膜层包括第二活性材料,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包括第二碳材料。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磷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5~12μm。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3~10μm,所述第二碳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1~6μm。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大于所述第二碳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极膜层和所述第二负极膜层的面密度比为1:(0.8~1.3)。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大于第二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第二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0.05~0.2g/cm3。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负极膜层和所述第二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各自独立且均为0.8~1.6g/cm3。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磷材料包括红磷和黑磷中的至少一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碳材料和所述第二碳材料各自独立且均包括硬碳、软碳和石墨中的至少一种。

14、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所述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作为所述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

15、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本申请通过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包含磷材料和第一碳材料的第一负极膜层以及包含第二碳材料的第二负极膜层,并将第一负极膜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与第二负极膜层中间,以利用高理论比容量的磷材料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利用第一碳材料改善磷材料的引入所导致的导电性能差、循环过程中体积易膨胀等问题;利用第二负极膜层提高储钠/锂和脱钠/锂速度,改善倍率性能,并进一步改善磷材料的引入所导致的循环过程中体积易膨胀等问题。

17、(2)本申请二次电池不仅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还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负极导电性能,适用作手机、电脑、照相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无人机、5g基站等产品的供电电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第一负极膜层和第二负极膜层,所述第一负极膜层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第二负极膜层中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5~12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3~10μm,所述第二碳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1~6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膜层和所述第二负极膜层的面密度比为1:(0.8~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大于第二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第二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0.05~0.2g/cm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膜层和所述第二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各自独立且均为0.8~1.6g/cm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材料包括红磷和黑磷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材料和所述第二碳材料各自独立且均包括硬碳、软碳和石墨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作为所述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第一负极膜层和第二负极膜层,所述第一负极膜层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与所述第二负极膜层中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磷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5~12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3~10μm,所述第二碳材料的颗粒粒径dv50为1~6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膜层和所述第二负极膜层的面密度比为1:(0.8~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