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40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包括扩压器、进气单元、火焰筒、点火器、出油单元和外壳,所述外壳由分隔板分为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内设有位于所述火焰筒前半段的燃烧腔,所述出油单元的进油道位于所述燃烧腔的后侧壁上,所述出油单元的出油道环绕设置在所述燃烧腔前侧壁,所述出油道通过若干L型喷油头与所述燃烧腔连通,所述燃烧腔的顶部设有所述进气单元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导流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对燃料进行预热和破碎,利用凹腔驻定涡系结构来稳定火焰,能在较高进气速度下使燃料稳定、高效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原燃烧室,特别是涉及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


技术介绍

1、燃烧室是燃料或推进剂在其中燃烧生成高温燃气的装置,是一种用耐高温合金材料制作的燃烧设备。燃料即在燃烧室燃烧,它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重要部件。高原地区气候特点高原环境下气候呈现出“低压低氧”这一特征,表现为气压低,氧气少。因此,一般按照平原设计的微型涡喷发动机很难适应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从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燃料燃烧特性来看,其主要表现为燃烧速率慢、燃烧效率低等问题。涡喷发动机中使用航空煤油作为燃料,其含碳量比较高,若燃烧不充分,则需要通过增大供油量来保证功率输出,这样一方面将会增加碳颗粒生成,造成发动机中烟灰沉积和涡轮叶片损坏;另一方面,会增加排放污染物,影响人们健康生活。因此,为解决高原环境涡喷发动机燃烧室高效燃烧这一问题,需探寻燃烧室燃烧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对燃料进行预热和破碎,利用凹腔驻定涡系结构来稳定火焰,能在较高进气速度下使燃料稳定、高效充分燃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包括扩压器、进气单元、火焰筒、点火器、出油单元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分隔板分为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内设有位于所述火焰筒前半段的燃烧腔,所述出油单元的进油道位于所述燃烧腔的后侧壁上,所述出油单元的出油道环绕设置在所述燃烧腔前侧壁,所述出油道通过若干L型喷油头与所述燃烧腔连通,所述燃烧腔的顶部设有所述进气单元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导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道与主进油管和副进油管连通,所述主进油管与所述副进油管分别位于所述进油道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包括扩压器、进气单元、火焰筒、点火器、出油单元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分隔板分为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内设有位于所述火焰筒前半段的燃烧腔,所述出油单元的进油道位于所述燃烧腔的后侧壁上,所述出油单元的出油道环绕设置在所述燃烧腔前侧壁,所述出油道通过若干l型喷油头与所述燃烧腔连通,所述燃烧腔的顶部设有所述进气单元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导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道与主进油管和副进油管连通,所述主进油管与所述副进油管分别位于所述进油道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腔稳焰高原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头的竖管末端中央与所述进气口末端中央处于同一轴线上,若干所述喷油头的竖管末端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平王熙文吴泽俊曾琦何小民周志坛胡晓安孙海俊盛志强向鑫熊思敏杜钊言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