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393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包括壳体、前端盖、后端盖、背板和多块横板,所述前端盖设置于壳体的前方,后端盖设置于壳体的后方,且前端盖、壳体和后端盖之间相互抵触设置,前端盖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朝向后端盖的一侧面上设有缺口,背板设置于后端盖的后方,背板的顶面和底面均通过铰接件与横板固定连接,横板的一端均穿过缺口,并均向内弯曲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均插入连接槽中,壳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将横板压紧在壳体上的限位组件。本技术结构简单,前端盖、壳体和后端盖之间通过横板和竖板向内压紧定位,且在横板打开后,前端盖和后端盖能直接的拆卸下,大大的减少了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安装和拆卸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伺服电机,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用伺服电机


技术介绍

1、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见于隋炀帝命工匠按照柳抃形象所营造的木偶机器人,施有机关,有坐、起、拜、伏等能力,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在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必然需要伺服电机,但是由于机器人的运行时间较久,对伺服电机的负载较重,使得伺服电机出现损坏的情况会增加,而伺服电机上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安装都较为麻烦,两者也是独立安装的,需要逐个的进行拆卸,影响伺服电机的维修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前端盖和后端盖通过横板和竖板同步的向内压紧定位,因此只要打开横板,就能直接的拆卸下前端盖和后端盖,增加了安装和拆卸的效率,方便了维修。

2、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包括壳体、前端盖、后端盖、背板和多块横板,所述前端盖设置于壳体的前方,后端盖设置于壳体的后方,且前端盖、壳体和后端盖之间相互抵触设置,前端盖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朝向后端盖的一侧面上设有缺口,背板设置于后端盖的后方,背板的顶面和底面均通过铰接件与横板固定连接,横板的一端均穿过缺口,并均向内弯曲形成连接部,连接部均插入连接槽中,壳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将横板压紧在壳体上的限位组件。

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包括压板、多根定位杆、多个压缩弹簧和手把,压板的一端均朝向壳体弯曲,并均通过铰接件安装于壳体上,压板的另一端均朝向壳体弯曲,并形成一个“l”型结构的固定部,固定部与壳体的角部贴合设置,压板的内侧面均与横板的外侧面抵触,固定部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通孔,壳体的外壁面正对于通孔处均设有定位孔,定位杆一端均穿过通孔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定位杆的另一端均与手把固定连接,定位杆的外部均套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均安装于固定部上,另一端均安装于手把上。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壳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安装有多块散热翅叶,散热翅叶之间均形成限位通道,横板均设置于限位通道中,且横板的宽度均与限位通道的宽度相匹配。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横板的外侧面与前端盖的顶面或者底面平齐设置,连接部的外侧面与前端盖的前面平齐设置。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横板的内侧面均与壳体的外壁面抵触,而竖板的内侧面均与后端盖的外壁面抵触。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壳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设有多个定位槽,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内侧面正对于定位槽处均安装有定位柱,定位柱均插入对应的定位槽中。

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前端盖、壳体和后端盖之间通过横板和竖板向内压紧定位,因此在向外拉出定位杆后,压板能打开,也使横板能向上抬起,在失去横板的限位后,前端盖和后端盖能直接的拆卸下,大大的减少了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安装和拆卸步骤,增加了效率,方便了维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前端盖(2)、后端盖(3)、背板和多块横板(5),所述前端盖(2)设置于壳体(1)的前方,后端盖(3)设置于壳体(1)的后方,且前端盖(2)、壳体(1)和后端盖(3)之间相互抵触设置,前端盖(2)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朝向后端盖(3)的一侧面上设有缺口(15),背板设置于后端盖(3)的后方,背板的顶面和底面均通过铰接件与横板(5)固定连接,横板(5)的一端均穿过缺口(15),并均向内弯曲形成连接部(6),连接部(6)均插入连接槽中,壳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将横板(5)压紧在壳体(1)上的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包括压板(8)、多根定位杆、多个压缩弹簧(11)和手把(12),压板(8)的一端均朝向壳体(1)弯曲,并均通过铰接件安装于壳体(1)上,压板(8)的另一端均朝向壳体(1)弯曲,并形成一个“L”型结构的固定部(9),固定部(9)与壳体(1)的角部贴合设置,压板(8)的内侧面均与横板(5)的外侧面抵触,固定部(9)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通孔,壳体(1)的外壁面正对于通孔处均设有定位孔,定位杆一端均穿过通孔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定位杆的另一端均与手把(12)固定连接,定位杆的外部均套有压缩弹簧(11),压缩弹簧(11)的一端均安装于固定部(9)上,另一端均安装于手把(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安装有多块散热翅叶(7),散热翅叶(7)之间均形成限位通道,横板(5)均设置于限位通道中,且横板(5)的宽度均与限位通道的宽度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横板(5)的外侧面与前端盖(2)的顶面或者底面平齐设置,连接部(6)的外侧面与前端盖(2)的前面平齐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横板(5)的内侧面均与壳体(1)的外壁面抵触,而竖板(4)的内侧面均与后端盖(3)的外壁面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壳体(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均设有多个定位槽(14),前端盖(2)和后端盖(3)的内侧面正对于定位槽(14)处均安装有定位柱,定位柱均插入对应的定位槽(14)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前端盖(2)、后端盖(3)、背板和多块横板(5),所述前端盖(2)设置于壳体(1)的前方,后端盖(3)设置于壳体(1)的后方,且前端盖(2)、壳体(1)和后端盖(3)之间相互抵触设置,前端盖(2)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连接槽,连接槽朝向后端盖(3)的一侧面上设有缺口(15),背板设置于后端盖(3)的后方,背板的顶面和底面均通过铰接件与横板(5)固定连接,横板(5)的一端均穿过缺口(15),并均向内弯曲形成连接部(6),连接部(6)均插入连接槽中,壳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将横板(5)压紧在壳体(1)上的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包括压板(8)、多根定位杆、多个压缩弹簧(11)和手把(12),压板(8)的一端均朝向壳体(1)弯曲,并均通过铰接件安装于壳体(1)上,压板(8)的另一端均朝向壳体(1)弯曲,并形成一个“l”型结构的固定部(9),固定部(9)与壳体(1)的角部贴合设置,压板(8)的内侧面均与横板(5)的外侧面抵触,固定部(9)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通孔,壳体(1)的外壁面正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昊锐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