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364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倒虹吸排水管、保压仓和补水池,所述倒虹吸排水管设于边坡内,所述保压仓为存有水体的密闭腔体,所述保压仓与倒虹吸排水管互通水气使保压仓内始终保持水气的动态平衡,所述补水池与保压仓之间设有阀,所述阀开启,所述补水池与保压仓连通向保压仓补充水,同时保压仓内的空气经过补水池向外界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密闭保压仓和补水池解决倒虹吸排水管内的气体聚集问题,有效排出倒虹吸排水管内的空气,保障倒虹吸排水的可靠性,实现边坡地下水持续、稳定地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治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


技术介绍

1、采用倒虹吸进行边坡降水可以利用倒虹吸产生的负压,增加排水效果,治理效果显著。但是倒虹吸排水会因为空气的进入,汇集在排水通道的顶部,影响倒虹吸的作用,不断积累最终将导致倒虹吸作用的失效。倒虹吸作用一旦失效,排水孔的排水作用也将彻底失去。因此在采用倒虹吸进行边坡排水的工程,需要定期巡视,对失效的排水孔进行重新启动倒虹吸,不仅增加维护的工作量,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风险因素。这也是倒虹吸排水虽然效果显著,但应用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提供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提高排水效果的稳定性,减少维护工作,提高边坡治理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3、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倒虹吸排水管、保压仓和补水池,所述倒虹吸排水管设于边坡内,所述保压仓为存有水体的密闭腔体,所述保压仓与倒虹吸排水管互通水气使保压仓内始终保持水气的动态平衡,所述补水池与保压仓之间设有阀,所述阀开启,所述补水池与保压仓连通向保压仓补充水,同时保压仓内的空气经过补水池向外界排出。

4、进一步地,所述保压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倒虹吸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内设有第一逸气管,所述第一逸气管顶端在保压仓内且没于水中,底端在第一连通管内,所述补水池通过第二连通管与保压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内设有第二逸气管,所述第二逸气管顶端在补水池内且没于水中,底端在第二连通管内。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通管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所述上连通管上端与补水池连通,所述下连通管下端与保压仓连通,所述下连通管的管径大于上连通管的管径,所述阀设在下连通管上。

6、进一步地,所述上连通管底端伸入到下连通管内靠近阀,所述上连通管位于下连通管内的侧壁开有逸气孔,所述第二逸气管底端开口与逸气孔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管径小于上连通管,所述第一逸气管的管径小于第二逸气管的管径。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管与上连通管的管径之比不大于1:5,所述第一逸气管与第二逸气管的管径之比不大于1:5。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管内径控制在1~3cm,所述第一逸气管内径控制在0.5~1cm。

10、进一步地,所述倒虹吸排水管最高位设有三通,水平方向的两个管口分别连接倒虹吸排水管,中间的岔管口开口向上连接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设有连接阀,所述连接阀采用机械阀。

11、进一步地,所述保压仓内的水位保持在1/2~3/4仓体高度。

12、进一步地,所述补水保压结构包括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所述保压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电磁阀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补水池顶部设有盖板,所述补水池旁上方设有截水沟,所述补水池顶部设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连通截水沟。

14、进一步地,所述补水池旁下方设有排水沟,所述补水池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通入排水沟,所述溢流管与补水池的连通口高于第二连通管与补水池的连通口。

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专利技术利用密闭保压仓和补水池解决倒虹吸排水管内的气体聚集问题,保障倒虹吸排水的可靠性,实现边坡地下水连续、稳定地排出。

17、本专利技术的保压仓和补水池分别设有一根逸气管,气体和水流的二者路径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有效提高补水、逸气的效果。

18、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补水池与周边的截水沟相联通,利用降雨对补水池进行自然补水,降低维护的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倒虹吸排水管、保压仓和补水池,所述倒虹吸排水管设于边坡内,所述保压仓为存有水体的密闭腔体,所述保压仓与倒虹吸排水管互通水气使保压仓内始终保持水气的动态平衡,所述补水池与保压仓之间设有阀,所述阀开启,所述补水池与保压仓连通向保压仓补充水,同时保压仓内的空气经过补水池向外界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倒虹吸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内设有第一逸气管,所述第一逸气管顶端在保压仓内且没于水中,底端在第一连通管内,所述补水池通过第二连通管与保压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内设有第二逸气管,所述第二逸气管顶端在补水池内且没于水中,底端在第二连通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管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所述上连通管上端与补水池连通,所述下连通管下端与保压仓连通,所述下连通管的管径大于上连通管的管径,所述阀设在下连通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通管底端伸入到下连通管内靠近阀,所述上连通管位于下连通管内的侧壁开有逸气孔,所述第二逸气管底端开口与逸气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管径小于上连通管的管径,所述第一逸气管的管径小于第二逸气管的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与上连通管的管径之比不大于1:5,所述第一逸气管与第二逸气管的管径之比不大于1: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内径控制在1~3cm,所述第一逸气管内径控制在0.5~1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虹吸排水管最高位设有三通,水平方向的两个管口分别连接倒虹吸排水管,中间的岔管口开口向上连接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设有连接阀,所述连接阀采用机械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仓内的水位保持在1/2~3/4仓体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采用电磁阀,所述补水保压结构包括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所述保压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电磁阀和液位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补水池顶部设有盖板,所述补水池旁上方设有截水沟,所述补水池顶部设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连通截水沟,所述补水池旁下方设有排水沟,所述补水池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通入排水沟,所述溢流管与补水池的连通口高于第二连通管与补水池的连通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倒虹吸排水管、保压仓和补水池,所述倒虹吸排水管设于边坡内,所述保压仓为存有水体的密闭腔体,所述保压仓与倒虹吸排水管互通水气使保压仓内始终保持水气的动态平衡,所述补水池与保压仓之间设有阀,所述阀开启,所述补水池与保压仓连通向保压仓补充水,同时保压仓内的空气经过补水池向外界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仓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倒虹吸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内设有第一逸气管,所述第一逸气管顶端在保压仓内且没于水中,底端在第一连通管内,所述补水池通过第二连通管与保压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内设有第二逸气管,所述第二逸气管顶端在补水池内且没于水中,底端在第二连通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管包括相互连接的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所述上连通管上端与补水池连通,所述下连通管下端与保压仓连通,所述下连通管的管径大于上连通管的管径,所述阀设在下连通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通管底端伸入到下连通管内靠近阀,所述上连通管位于下连通管内的侧壁开有逸气孔,所述第二逸气管底端开口与逸气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倒虹吸排水的补水保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管径小于上连通管的管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安龙纪光磊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